熬夜、劳累、玩手机,引发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破裂出血

2020年10月12日 8421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一则新闻报道:16岁的中学生强强(化名)玩了6个小时手机游戏后,感到不适头痛难忍,伴恶心呕吐。紧急送医后,强强被确诊为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破裂出血,情况十分危急,紧急开颅手术治疗后,目前各方面康复良好。医生解释强强的海绵状血管瘤破裂出血主要还是因为长时间玩手机劳累造成血管收缩紧张,破裂出血。

  01、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是什么“瘤”?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虽然名字里有一个“瘤”,但并非肿瘤!它是由众多薄壁血管组成的海绵状异常血管团,这些畸形血管紧密相贴,血管间没有或极少有脑实质组织,是一种缺乏动脉成分的脑血管畸形。

  脑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平时大多无自觉症状,很难被发现。但常有自发性的出血倾向,随时可能破裂出血,生活作息不规律、熬夜、外伤等容易引起或加重出血。

  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青壮年为多,高峰年龄为30-40,由于血管造影检查时常常不能发现异常的血管团,故医学上将其归类于隐匿型血管畸形。但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有关该病的报告也日渐增多,在人群中的发生率约为0.5%~0.7%,占所有脑血管畸形的8%~15%,且不同的患者,其临床症状表现各异,但通常都是当患者出现相应的症状时才被发现的。

  02、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常见症状有哪些?

  1、无症状或轻微头痛:

  占总数的11%~44%,轻微头痛可能是唯一主诉,常因此或体检做影像学检查而发现本病。

  2、癫痫:

  见于大多数幕上脑内海绵状血管瘤,表现为各种形式的癫痫。海绵状血管瘤比发生于相同部位的其他病灶更易于发生癫痫,原因可能是海绵状血管瘤对邻近脑组织的机械作用(缺血、压迫)及继发于血液漏出等营养障碍,病灶周边脑组织常因含铁血黄素沉着、胶质增生或钙化成为致痫灶。

  3、出血:

  脑海绵状血管瘤引起的颅内出血多出血量不大,以渗血为主,但会反复出血。出血的症状取决于出血的位置,以及如何出血。病变位于脑干,基底节区和丘脑的多表现为神经功能障碍,如肢体麻木,肢体无力,语言障碍,复视等。

  4、局部神经功能缺失:

  急性及进行性局部神经功能缺失常继发于病灶出血,症状取决于病灶部位与体积。可表现为静止性、进行性或混合性。大量出血引起严重急性神经功能症状加重较少见。

  03、海绵状血管瘤怎么治疗?

  脑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主要包括保守、手术和放射治疗。如果患者出现明显症状如神经功能缺失、出血(即使仅有1次)、难治性癫痫、病灶增大或有高颅内压者均应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全切除病变,消除病灶出血风险,减少或防止癫痫发作,恢复神经功能。

  现代外科显微技术和各种医疗设备的发展,使得安全精准切除海绵状血管瘤成为现实,因此建议年轻无症状的海绵状血管瘤患者优先考虑手术切除,即使病灶位于功能区。尤其是儿童患者由于病灶出血可能大以及潜在癫痫可能,需要尽早手术治疗。

  最后,提醒大家:不管是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还是健康人群都需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长时间玩手机和突然的剧烈运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