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孕期孕酮到底该不该常规查?

2018年08月25日 8132人阅读

现在一发现怀孕就到医院去抽血查孕酮,似乎成了一个司空见惯的事。如果查出来孕酮偏低,许多准妈妈们就仿佛如临大敌,焦虑、恐慌,反复至医院监测,甚至大量口服黄体酮“安胎”,就好像孕酮低必定会流产似的。

  这样的例子在临床上不在少数,也有许多医生对孕酮有着认知误区,在准妈妈们没有阴道流血等先兆流产迹象的时候,仅仅因为“孕酮低”就开黄体酮保胎,或者因为国内医患矛盾尖锐化,为避免责任而随意开保胎药,这造成了临床上大量的不规范用药。

  早孕期孕酮水平的监测,在当今临床上形成了一种混乱局面,成了引起孕妇恐慌、过度诊疗、滥用保胎药的源头。那么到底孕早期应不应该常规监测孕酮呢?

  一、不建议将孕酮作为孕早期常规监测的指标

  在怀孕早期的时候,孕酮由妊娠黄体分泌,它可以促使子宫内膜蜕膜化,以供胚胎良好着床,同时诱导免疫保护机制,避免胚胎被母体排斥。此外,孕酮还可以降低子宫平滑肌的敏感性,避免子宫收缩,起到“安胎”的作用。

  孕酮对于维持生育状态的稳定是毋庸置疑的,但我们并不建议将孕酮作为孕期常规的监测指标。因为血清中孕酮水平个体差异很大,即使是同一个人不同时间段查的孕酮,也会不一样,这和孕激素脉冲峰值、孕激素受体的功能等有关,所以一次孕酮的值,并不能代表血清中孕酮的总量。

  事实上,孕酮水平低,并不能作为妊娠结局的评判。相反,我们经常遇到很多孕酮持续低水平,但却并无阴道流血等流产迹象的孕妇,最终好好地继续妊娠直至分娩。

  二、流产的原因多种多样

  人们监测早孕期孕酮水平,主要是惧怕流产。担心因为孕酮低而造成妊娠丢失,那么补充黄体酮真的能预防和治疗流产吗?

  自然流产的病因非常复杂,有一半或一半以上的自然流产是胚胎分裂过程中随机发生的染色体异常,即非整倍体。其他因素包括全身因素(感染、营养不良等)、子宫畸形、内分泌异常、免疫功能异常、不良习惯(酗酒、吸毒)等。

  这其中,只有内分泌异常中的黄体功能不全、高泌乳素血症、多囊卵巢综合症等才可能和孕酮低下所导致的流产相关。

  所以如果你有以上这些病史,可以监测孕酮水平并补充适量的黄体酮。此外,如果你这一胎是通过试管婴儿受孕的,辅助生育技术中促排卵的降调和促性腺激素的使用,加上取卵时颗粒细胞的丢失,卵巢黄体功能显着不全,补充黄体酮有利于胚胎的发育。

  三、孕8周后查孕酮无意义

  孕酮是排卵后的妊娠黄体产生的,但当怀孕到8-10周以后,妊娠黄体分泌的孕酮就逐渐减少衰竭,渐渐地由胎盘绒毛的合体滋养细胞接替分泌孕酮,直至分娩。

  这个交替说明卵巢黄体支持的时代已经过去,接下来进入了胎盘滋养细胞时代。如果胚胎自身没有发育好,滋养细胞不能正常分泌孕酮,那么再怎样补充黄体酮都无济于事。这个阶段孕酮水平低下,并不是造成流产的原因,而是胚胎自身发育不良的结果。所以临床上也经常会遇到8周后难免流产或稽留流产的病人,保胎对其妊娠结局并无改变。

  因此,基于上述原因,我们并不建议将孕酮作为孕期监测的常规指标。如果你没有高泌乳素血症、多囊卵巢综合症等内分泌疾病病史,如果没有阴道流血等异常症状,你只需要静待胚胎自然发展,停经6周后至医院做B超检查,胚芽及原始心管搏动的出现才是胚胎发育良好的最初表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