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当年看到《一仆二主》中男主低头斜肩、蹒跚的步态和僵硬的舞姿,料定这应该是位饱受强直性脊柱炎折磨的病患,有关报道证实了我的猜测。虽然我们对这位男神的病史无从知晓,但透过他标志性的步态,可以估计可能是诊断滞后,亦或是失于治疗而造成不可逆转的残疾。唏嘘也好,佩服也罢。唯有普及疾病知识,方能提高诊治率,救病患于致残路上,改善生活质量。
强直性脊柱炎在如今信息化时代并不是个陌生的疾病,只是该病有时善于伪装,表现并不典型,不容易被识别,延后诊断5年甚至10年不足为奇。加之该病多见于身强力壮的青年男性,处于“轻伤不下火线”的年龄阶段,思想上容易忽视,就诊上易拖延,延后诊断的病例不在少数。譬如部分病人的首发症状表现为脊柱外症状如外周关节肿痛、虹膜炎,被“腰肌劳损”、“腰突症”、“眼炎”、“年轻无大病”等惯有思维模式堵截在风湿专科诊室门外,不能第一时间获得专科规范诊治。这些往往是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延误治疗的主客观原因。若能改变固有思维方式,提高正确的就诊意识,及时诊断、早期规范治疗,大部分患者的病情还是可以挺直腰杆昂起头。
有关强直性脊柱炎的表现其实早在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可见端倪。《素问·脉要精微论》记载:“头者,精明之府,头倾视深,精神将夺也;背者,胸中之府,背曲肩随,府将坏矣;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将偻附,筋将惫也。”“头倾视深,背曲肩随,转摇不能,行将偻附”诸类描述与强直性脊柱炎的症状非常吻合,提示此病与脏腑精血亏虚相关,足见当时医家观察之细致,记载之详尽,分析之透彻,辨治之全面。该病影响到骶髂关节和脊柱而出现脊柱强直和纤维化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于筋骨受累的风湿病。中医理论认为“肾主骨,肝主筋”,与肝肾相关,宜采用补益肝肾、疏经通络之法标本兼治,达到柔筋健骨通络的治疗目的。中医重视天人相应,讲究顺四时调养五脏,著名医家张景岳提出:“春应肝而养生……冬应肾而养藏。”春季万物生发,肝气内应,养生之道在于养肝为主,肝气条畅。冬季万物皆伏,肾气内应,养生之道在于养肾温肾为主,使肾气收敛。强直性脊柱炎与肝肾两脏亏虚相关,冬春两季尤应重视养护,除了中药之外,还可以在冬季根据个人体质服用个性化定制的膏方,以温肾阳,温肾气。
强直性脊柱炎发病常起于腰骶部的骶髂关节,沿脊柱向上逐渐发展至颈椎,与督脉循行路线吻合。在督脉循行部位采用艾灸等治疗以发挥温督通络,行气活血的作用,不失为一种适合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非药物治疗手段。
运动疗法作为另外一种积极的强直性脊柱炎辅助治疗,有利于扶正达邪、行气活血、疏经通络,阻止或减慢韧带钙化、骨质疏松。太极拳作为我国的传统运动,历经百千年而不衰,为国内外有识之士推崇。以太极、阴阳理念为核心,结合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刚柔相济、强身健体的拳术。太极拳锻炼时要求挺胸拔背、用脊柱带动身体和缓地旋转,对于脊柱活动度训练尺度恰到好处,可以防止脊柱强直变形。同时太极拳训练时注重调和气息,有助于胸廓活动度的锻炼。因此将太极拳纳入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日常实乃明智之举,长期规则练习配合药物规范治疗,有益于延缓疾病发展,保持挺拔身姿。
作者:陈薇薇
门诊地点:上海市中医医院总院(芷江中路274号)
门诊时间:周一下午(特需门诊、膏方门诊)
周五上午(专家门诊、膏方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