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偏瘫病人康复治疗恢复情况分析
2018年10月15日 8303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目前,中风发病率逐年增高,患者因偏瘫造成生活不能自理情况也越来越多。如何及早进行正确护理和康复治疗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据大量资料表明,正确的护理和康复治疗,能大大降低其致残率,防止发生关节拘挛僵直,提高偏瘫患者的机能恢复,改善生活质量。中风偏瘫的康复护理,应从急性发作期开始,康复治疗一般可以在患者病情稳定后3—7天开始介入,本院一年多来,对住院的数十名偏瘫患者早期介入传统的中医针灸、推拿和关节功能训练,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临淄区人民医院理疗科李乐敬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患者55例,男31例,女24例。年龄48~80岁,平均67.5岁。脑出血22例,脑梗塞33例。1例为4次中风,7例2次中风,其余均为首次发病。左侧偏瘫19例,右侧偏瘫36例。病程0.2~4a,平均1.6a。住院时间2~3月。全部病人均于发病当天或2d内经头颅CT检查确诊。急性期根据病情进行降低颅内压、止血或活血化瘀及改善脑代谢等对症治疗。
1.2 治疗方法
1.2.1 针灸疗法 常规取穴:偏瘫患者上肢取肩髃、臂臑 、曲池、手三里、外关、阳池、阳溪、合谷、八邪;下肢取环跳、伏兔、梁丘、风市、阳陵泉、足三里、丰隆、绝骨、三阴交、解溪、太冲。口角歪斜取患侧地仓、下关、颊车;头针选对侧运动区及足运感区,失语者配语言区。
配穴:如病侧经筋屈曲拘挛者,肘部配取曲池,腕部取大陵,膝部取曲泉、踝部取太溪,足外翻配取昆仑、申脉。针刺手法:早期针刺患侧,病久针刺双侧,健侧、患侧交替针刺,均采用平补平泻,留针30min,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中间休息3~5天。电针效果更佳,一般取上下肢穴位2~4对,采用断续波,电流刺激逐渐加强,通电约30min。特殊部位的穴位,如廉泉,可采取针刺强刺激,不留针,避免影响吞咽功能。头针多采用快速捻转法,捻转约1min,间隔10min继续捻转,一般捻转3~4次,边捻转边活动患肢效果更佳。
1.2.2推拿疗法 用滚法自患侧上臂内侧至前臂进行治疗,肘关节及其周围为重点治疗部位。在进行手法的同时,配合患肢外展和肘关节伸屈的被动活动。按、揉尺泽、曲池、手三里、合谷。继之在患肢腕部、手掌和手指用滚法治疗,同时配合腕关节及指间关节伸屈的被动活动,手指关节可配合捻法。用滚法在患侧下肢,自髂前上棘向下沿大腿前面,向下至踝关节及足背部治疗,重点在伏兔、膝眼、解溪。同时配合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被动伸屈活动和整个下肢内旋动作。再用拿法施于患侧下肢,拿委中、承山,以大腿内侧中部及膝部周围为重点治疗。按风市、膝眼、阳陵泉、解溪。最后用搓法施于下肢。治疗时间30min, 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中间休息2天。
1.2.3 康复训练 方法所有患者均在生命体征平稳后开始训练。训练前、中、后期分别作功能评估,Lovertt6级肌力及Brounstrom法进行评价。ADL用Barthel指数评价。智力用长谷川简易评价法。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出适合患者的训练计划,由康复治疗师进行训练。肌力0~Ⅱ级者以被动运动为主,Ⅲ级以上者以主动运动为主,助力运动为辅。运用增强上下肢肌力的技术和神经促通技术进行训练。由卧位逐渐过渡到半坐卧位、坐位直至站立、平衡、行走以及上下台阶等的训练。ADL鼓励患者尽量自已做,能做多少算多少,而且要让偏瘫一侧肢体参与,用健侧肢体带动患侧肢体,循序渐进。
2 结果
上下肢训练前后肌力比较见表1。
表1 上下肢训练前后肌力比较(例)
肌力(级)
上肢
下肢
训练前
训练后
训练前
训练后
0~Ⅱ
35
19
19
5
Ⅲ~Ⅳ
20
27
32
42
Ⅴ
0
9
4
9
3典型病例:
患者王某某,男,56岁,教师,于2005年2月20日因突发头晕,伴左侧肢体活动不灵2小时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5年。查体:神志清,精神差,左侧上、下肢肌张力降低,肌力零级,左霍氏征及巴氏征均阳性。颅脑CT示:脑梗死。入院后经活血化淤,降低颅内压,改善脑代谢等对症支持治疗20余天。药物治疗第三天病情稳定后开始针灸、推拿、康复训练治疗。经治疗三月后病人上下肢肌力均恢复至Ⅳ—Ⅴ级,日常活动完全能够自理。
4讨论与体会
4.1讨论 中风又名“卒中”是一种常见的急性疾病,患者大部分为中、老年人。本病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或不经昏仆而仅以喎僻不逐为主症的一种疾病。本病发生的病因,历来医家立论不尽相同,综合前人对本病的论述,认为主要因素在于患者平素气血亏虚,与心、肝、肾三脏阴阳失调,加之忧思恼怒,或以劳累、房劳等因,以致气血运行受阻,肌肤筋脉失于濡养;或阴亏于下,肝阳暴张,阳化风动,血随气逆,挟痰挟火,横窜经络,蒙蔽清窍而成。风病多犯阳经,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阳明经气血通畅,正气得以扶助,使机体功能逐渐恢复。根据上下肢经脉循环路线的不同,分取手足阳经(如阳明、太阳、少阳)的穴位,具有调和经脉,疏通气血,曲池为手阳明经合穴,阳明行于三阳之间,四肢为阳,曲池穴为治上肢偏瘫的主要穴位,常与手三里、肩髃、合谷配合治疗上肢不遂,足三里为足阳明经之合穴,常配合环跳、伏兔、梁丘、解溪、阳凌泉治疗下肢瘫痪。对于病侧经筋屈曲拘挛关节强直者,表现出阳缓而阴急,常配合阴经穴位,阳病取阴之意。推拿治疗可以放松痉挛的肌肉,舒筋活血,调节经络气血运行,增加局部的血液循环,改善肌肉的营养状态,防止肌肉的萎缩、肌腱韧带的粘连、挛缩等。早期、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可较好的挖掘损伤的修复潜力,促使神经末端突出再生。
4.2体会 患者的恢复情况与病位、性别、心理性格等因素有密切关系,现比较分析如下:
4.2.1左右侧肢体偏瘫恢复情况比较 55例中,左侧偏瘫19例,右侧偏瘫36例。右手偏瘫患者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左手,因为病前右手是优势手,绝大部分活动由右手完成,左手起协助作用。患病后右侧偏瘫受到患者重视,因此能专心配合治疗,训练较积极主动,能认真刻苦,恢复比较理想。左手由于训练被忽视错过神经系统再生的良机。患者出院后的家庭随访,右侧偏瘫患者有28例恢复较好,ADL基本自己完成或大部分自己完成,有的能帮助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而左侧偏瘫的19例患者中,有7例ADL部分自己完成,6例大部分由家人协助完成,6例完全由家人完成。
4.2.2 不同性别康复效果比较 女性比男性恢复较快较好。我们观察到患病后女性治疗训练比男性积极主动,能吃苦。出院后的家庭随访,女性患者ADL基本自己完成。我们认为其主要原因是女性患病前主要操持家务,家中大小事情多由女性完成。病后上述因素促使他们专心配合治疗,训练积极主动,争取生活自理愿望迫切。而男性患病前由妻子照顾生活起居,依赖性强。病后依赖性更强。在这种心理因素支配下,康复训练就显得不如女性积极主动,不愿吃苦,持久性差等,甚至有的任其发展下去,55例患者有5例男性患者永远瘫痪在床。
4.2.3 不同性格、心理状态、特殊部位(双侧皮质脑干束)受损的恢复情况 患病前性格开朗好活动的患者病后能很快接受现实,易与人交流,通过交流解除顾虑,面对现实,很快投入康复治疗、康复训练中,取得比较好的效果。相反,病前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的患者,病后情绪易低沉、忧郁,更加懒言少动,不愿与人交流,别人无法知道他想什么,有的怨天犹人,报怨命苦等。在这种心理支配下无法全身心投入治疗训练,康复效果明显不如前者。
双侧皮质脑干束受损的病人,情绪不稳定,经常无端发怒哭泣,常伴睡眠紊乱,白天嗜睡,夜间烦躁不安,患者无法控制自己。这一类病人治疗时无积极性、训练时不能很好地配合,而上述症状需经一段时间才会慢慢改善,这样,就因错过康复训练的最佳时期而影响康复效果。
经以上分析,我们掌握患者的各种情况,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特别是心理治疗更是贯穿整个康复治疗过程。反复多次举一些康复治疗效果好的例子,让患者树立信心,解除顾虑,对治疗师有信赖感,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要求家属经常来院看望陪伴患者,配合医务人员参与治疗、训练,使患者无拖累感和被遗弃感,全身心投入到康复治疗和训练中才能收到最佳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