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变异型哮喘、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嗜酸性细胞气管炎和变应性咳嗽是四大主因。
慢性咳嗽患病率高
咳嗽作为内科门诊最常见的主诉,一直为临床医生所关注。临床上通常将以咳嗽为唯一或主要症状、病程≥8周、胸部X线影像无明显异常者称为慢性咳嗽。在欧洲,咳嗽的患病率为7%~18%;国内因慢性咳嗽前往专科门诊就诊的患者约占30%。一项针对广州地区1087名大学生咳嗽的现场调查结果显示,该群体咳嗽总患病率为10.9%,急性咳嗽总患病率为7.6%,慢性咳嗽总患病率为3.3%。
据钟教授介绍,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赖克方等曾对295例门诊慢性咳嗽患者的诊治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提示,慢性咳嗽患者平均患病时间为3年,平均就诊次数为18次;92%患者曾接受抗生素治疗,高达80%患者既往被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炎、慢性咽喉炎”,因咳嗽得不到有效诊治,严重干扰患者的生活质量。
慢性咳嗽发病机制复杂
钟教授系统分析了慢性咳嗽的发病机制。他指出,咳嗽是人体最重要的呼吸防御反射之一,能有效清除气道内异物及过多的分泌物,多种因素可引起咳嗽反射。咳嗽的反射器不仅分布在咽喉、气管、支气管,还分布在鼻腔、副鼻窦、外耳道、心包、胸膜、食道等多个脏器。中医《黄帝内经》曾论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与咳嗽有关的气道传入神经包括有髓鞘的Aδ纤维和无髓鞘的C纤维。
目前主要观点认为,不同病因引起咳嗽的主要类型包括:(1)多种作用于气道表皮上层的化学感受器,如瞬时电位受体、辣椒素受体(TRV1),通过C纤维传导引起咳嗽反射,此类型咳嗽多见于感冒咳嗽、变应性咳嗽、嗜酸性细胞气管炎等;(2)某些介质(如组胺、神经肽等)可作用于气道平滑肌上的机械感受器Aδ受体(主要是快适应受体),引起平滑肌收缩,刺激Aδ纤维引起咳嗽反射,见于咳嗽变异型哮喘。
四大病因最常见
寻找病因对慢性咳嗽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此前我国一直缺少大样本、多中心的全国性资料。2009年,在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的领导下,全国多家医院参照中国《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关于慢性咳嗽病因诊断的程序,采用统一的研究方案,开展了不明原因慢性咳嗽的病因学调查。
本研究覆盖了华南、华北、华东、东北、华西及华中(注:华中地区因合格资料数量不够而退出研究)的10个中心,历时一年完成。本研究共入选患者704例,男性315例,女性389例,平均年龄40.7±13.1岁,平均病程12个月,其中单一病因644例(91.5%),双病因60例(8.5%)。
研究结果显示,咳嗽变异型哮喘(CVA)249例(32.6%),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142例(18.6%),嗜酸性细胞气管炎132例(17.3%),变应性咳嗽(AC)101例(13.2%)。从地区分布看,华南地区CVA患病比例较其他地区低,而UACS较高,其中基础疾病为变应性鼻炎(占63.4%),非变应性鼻炎、鼻窦炎次之,分别为25.4%、7.7%。除上述4种病因外,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感冒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ACEI性咳嗽、支气管扩张也是慢性咳嗽的病因。 钟教授特别提到,在本次调查中发现1例心律失常相关性咳嗽,经过治疗心律失常后咳嗽症状缓解。研究者比较临床症状观察到,各种常见病因的咳嗽相差不大,夜间或凌晨咳嗽在CVA患者中多见(61.29%),而GERC则较少见(27.6%)
首次证实EB为我国慢性咳嗽最常见病因
针对调查结果,钟教授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他指出,这项研究表明CVA、UACS、EB和AC是我国慢性咳嗽患者最常见病因,而且此次调查首次证实EB为国内多地区慢性咳嗽的最常见病因,这与之前国内学者的推测一致。与欧美相比,我国慢性咳嗽患者中CVA更常见而UACS相对较少;与美国相比,GERC患者的比例远低于美国(4.6%vs.21%),这可能与我国胃食道反流发生率比美国低有关(我国<10%,美国为15%~20%)。
钟教授提醒广大临床医生应注意慢性咳嗽患者存在多种病因,对ACEI等药物所致的慢性咳嗽应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