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崖式降温!冬季冠心病高发这几点预防措施要做好
2022年12月06日 680人阅读
来势汹汹!号称“今冬最强”的寒潮正以“席卷全国”之势东移南下,上海人民直呼一夜入冬,体感非常寒冷。
上海天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雷著斌提醒,大家在做好保暖措施的同时,也要警惕冠心病。
01什么是冠心病?
冠心病,全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其相关病变(斑块及斑块破裂、血栓形成等)引起冠脉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
《中国心血管病健康和疾病报告2021》数据显示,我国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数约达3.3亿人,其中冠心病人数1139万,冠心病好发于40岁以上人群。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我国因为冠心病去世的人数,呈现出了逐年上涨的态势。
冬季为何是冠心病的高发季?
冠心病好发于冬季及早春寒冷季节,持续低温、大风、阴雨天气下,来心血管内科就诊的包括冠心病在内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人数明显增多。这与以下因素密不可分:
寒冷季节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冬季户外活动减少,运动量明显降低,同时摄入的脂肪增加,导致血浆胆固醇水平升高,而高胆固醇血症是冠心病的高危因素。
寒冷状态下机体的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强,体内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导致血管收缩、心率加快、心脏负荷增大,同时交感神经兴奋和儿茶酚胺本身可以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进而引发冠心病。寒冷还可促使血小板易于凝聚,血液粘稠度增大,容易形成血栓,可致冠状动脉闭塞。
老年人抵抗力较弱,对外界环境变化比较敏感,冬天寒冷,易导致风湿病、过敏性疾病、呼吸道疾病、皮肤疾病等身体其他疾病的发作,这些都会增加心脏的负担。因此天气变冷时,老年人更容易突然发作冠心病。
如何有效预防冠心病?
“有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过度肥胖,长期吸烟,存在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心血管疾病患者,他们都是冠心病的高危人群。”雷著斌主任表示,“此时又逢冠心病的高发季,为避免疾病的发生,更应做好这几点预防措施。”
按时用药
心血管疾病患者切不能随意停药,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坚持按时用药,并规律检测血糖、血脂、血压值,若出现异常,及时到医院就诊。
戒烟戒酒
烟草中的烟碱可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心脏耗氧量增加,心脏负担加重,引起心脏缺血。酗酒不仅会加重心脏负担,甚至会导致心律失常,并影响脂肪代谢,促进动脉硬化的形成。
清淡饮食
尽可能抵制各类“美食”的诱惑,多吃高蛋白质、蔬菜、水果等食物。每餐不宜进食过饱,否则此时大量的血液流向胃,使体内血液重新分配,流向冠状动脉的血液明显下降,易引起狭窄的冠脉供血不足而诱发心绞痛。
保持排便顺畅
排便时用力过大,会使心肌耗氧量急剧升高,极易诱发心绞痛,甚至导致心肌梗死。因此,冠心病患者及高危人群要特别注意预防便秘,平时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注意保暖
随时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增添衣物,避免感冒,特别要注意手、头、面部的保暖,外出时戴上帽子和围巾;避免用冷水洗脸,以免冷水的突然刺激诱发心绞痛。
这些症状是冠心病的信号
胸闷、胸痛
出现不明原因的胸闷、胸痛,心窝部或心腹部不适。一般冠心病引起的胸闷、胸痛在心前区、胸骨后,可以向左肩、下颌、左手臂及背部放射;疼痛的性质可以是闷痛、压痛及紧束感,但少见刀割样绞痛及刺痛,疼痛时往往不敢动,严重时可伴有出汗;疼痛一般持续数秒钟致数分钟,舌下含化硝酸甘油往往可以缓解。
气短
冠心病发生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会形成斑块血栓,导致心脏血管狭窄堵塞,从而引起心肌供血不足。心脏为了维持正常的能量代谢,就会增加心肌的耗氧量,出现气短等症状。常伴有呼吸困难,活动时加重,休息时减轻,平卧时加重,坐位时减轻。
心律紊乱
包括心率过快过慢,传导阻滞,心脏停搏等均是常见的冠心病症状。由于大脑对缺氧十分敏感,大脑供血不足,轻者感到头昏,重者可出现眩晕甚至晕厥等冠心病症状。
疲劳
疲劳。通常疲倦感加重,休息后会缓解,一般持续几分钟,最多不超过半小时。可伴有不明原因的疲乏、无力,不想动或嗜睡等症状。
咳嗽、咳痰
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时,由于肺部充血,可出现咳嗽、咳痰等症状。痰量一般不多,严重时可有粉红色泡沫痰。
雷著斌主任提醒,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疾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冠心病也不例外。一旦出现上述情形,应高度怀疑冠心病发作,需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