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喘息怎么办(一)
2017年10月23日 9702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喘息是儿科临床常见的症状,当下这个季节,天气逐渐转凉,伴有喘息症状的患儿比往常更多了些。那究竟何为喘息?
每个角色证实喘息的线索不同,健康专业人士主要依据听诊,父母(看护)很多时候会依靠触觉。张教授表示,尽管喘息很常见,但由于家长和医生的判断标准差异,喘息很容易与其他异常呼吸声音相混淆。因此,家长主诉只能作为参考。
异常呼吸声音≠喘息
事实上,常见的异常呼吸音主要有5大类:喘息、喘鸣、鼾声、痰鸣和鼻息。其中,喘息和喘鸣最为常见。
1、喘息:病变部位主要在胸内,高音调或低音调(100-1000Hz),呼吸相为主,呼气相延长,单声部或多声部。
2、喘鸣:病变部位主要在喉及胸外,高音调(500Hz),吸气相为主,单声部。
3、鼾声:病变部位主要在鼻咽,低音调(100Hz),吸气相为主,呼气相也可以闻及,睡眠中发生。
4、痰鸣:病变部位主要在气管,低音调,吸呼双相,不连续,可以引起胸壁震动,大气道分泌物过多所致,常被误认为“喘息”。
5、鼻息:病变部位主要在鼻,多为感冒或鼻炎,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PCD)或囊性纤维化(CF)也可见。
1
喘息
喘息是气流通过气道狭窄部位形成涡流,引起气道壁振动而产生的声音。喘息不是疾病,它是一种症状。临床表现多为呼吸困难、咳嗽、呼吸短促,严重时患者会有发绀和胸廓凹陷。常见病因为毛细支气管炎和哮喘。
1
毛细支气管炎
毛细支气管炎即急性感染性细支气管炎,病毒是主要病原体,主要发生于2岁以下婴幼儿,峰值发病年龄2-6月龄。患者主要表现为咳嗽、喘息,可闻及哮鸣音和细湿啰音。
急性炎症、黏膜水肿、上皮细胞坏死、黏液分泌增多、致细支气管狭窄和阻塞是该病的病理基础。
毛细支气管炎是个异质性疾病,年龄、病毒、过敏体质和基因多态性等均会影响其临床表现。因此,临床诊断毛细支气管炎应主要根据病史和体格检查,评估患者有无发生严重毛细支气管炎的高危因素,如年龄<12周、早产、合并心肺疾病或存在免疫缺陷状态。
2
支气管哮喘
国内哮喘指南定义支气管哮喘为慢性气道炎症疾病。以下临床特点高度提示哮喘的诊断:
除此之外,张教授还提出一个名词——哮喘预测指数(API)。据张教授介绍,哮喘预测指数能有效地预测3岁内喘息儿童发展为持续性哮喘的危险性。API阳性预示6-13岁时发生哮喘的机会升高4-10倍;API阴性预示95%的可能性儿童不会发生哮喘。如果API阳性,议按哮喘规范治疗。
*API阳性:在过去1年喘息发作≥4次,并且具有1项主要危险因素或2项次要危险因素。
医生如果怀疑哮喘诊断,可尽早参照哮喘治疗方案开始试验性治疗,抗哮喘治疗4-8周,评估患者治疗反应。如果治疗有明显疗效,可继续进行抗哮喘治疗,并定期(3-6个月)重新评估,以判断是否需要继续抗哮喘治疗。如果治疗没有明显疗效,建议停药并作进一步诊断评估。
如果治疗没有效果,有哪些原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