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医养正元汤治疗帕金森康复案例
2021年03月04日 1004人阅读
患者张女士,女性,65岁,因“右上肢震颤、行动迟缓2年余,伴头晕2天”
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手无力,不能持重物,起步困难。后至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帕金森病”,予森福罗、金刚烷胺治疗。去年7月开始,患者出现双下肢及左上肢无力,行走不稳,上下楼梯需扶持,双手时有震颤,紧张时加重,面部表情僵硬,呈“面具脸”,行动迟缓,起步困难,步态略慌张,于某西医医院就诊,予森福罗、金刚烷胺加量,并加用美多芭口服治疗,此后症状稍有改善。去年10月因双下肢乏力予美多芭1粒,每日2次;金刚烷胺1粒,每日2次;森福罗1粒,每日2次。患者近2天头晕、双下肢乏力,此次发病以来,无恶心呕吐,无昏厥黑矇,无恶心呕吐,无视物旋转。
刻下症见:头晕,面部表情僵硬,呈“面具脸”,双手时有震颤,紧张时加重,四肢无力,行走不稳,上下楼梯需扶持。行动迟缓,起步困难,步态略慌张。胃纳可,夜寐易惊,时有反酸,小便频数,大便可。
既往史:有胃溃疡病史3年。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等内科慢性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手术、外伤及输血史。
专科检查:患者神清,精神可,面色欠华,面部表情较僵硬,前冲步态,行走时双上肢无摆动,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后背及前胸腹部有片状红斑,伴瘙痒,两肺呼吸音粗,无啰音。心率71次/分,律齐,心音有力,未及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未及包块,肝脾肋下未及,神经系统检查:双跟腱、膝腱反射减弱,双下肢肌力Ⅳ级,四肢肌张力增高,双下肢压迹(+),病理征未引出。舌质淡苔薄白,脉细。
辅助检查:下肢动脉B超(2013年10月28日):双侧股动脉、腘动脉、足背动脉血流流速正常,双侧股动脉、腘动脉内膜正常,双侧下肢动脉未见异常。颈动脉、双下肢静脉B超(2013年10月28日):双侧颈动脉内膜增厚,双侧颈内动脉供血降低,左侧颈动脉软斑形成,双下肢腘静脉血流流速降低,双下肢股静脉血流流速正常,双下肢比目鱼肌静脉直径正常,双下肢股静脉、腘静脉、胫后静脉未见血栓。头颅MR(2013年10月31日):脑萎缩,左上颌窦小囊肿。
诊断:西医诊断:帕金森病。中医诊断:颤病,气血亏虚证。

目前治疗:美多芭每日3次,剂量分别为0.75粒、0.75粒、0.5粒;金刚烷胺1粒,每日2次;森福罗1粒,每日2次。中药汤剂:茯苓,泽泻,黄芪,郁金,天麻,莪术,黄精,桑椹,桑寄生,肉苁蓉,枸杞子,葛根,生地黄,熟地黄,牛膝。
本案患者服药后,大便、睡眠改善,但是行走仍僵硬,头晕,便秘,行动迟缓,摔跤一次,有胃溃疡病史。检查中提示颈动脉斑块形成,双下肢股静脉血流速度减低;头颅MRI示脑萎缩。该病人治疗上应以活血化瘀、补益肝肾、补益脑髓兼以润肠通便为主。
拟方如下:生地黄,熟地黄,丹参,生白术,生白芍,肉苁蓉,枳实,王不留行,泽兰叶,葛根,全蝎,生当归,石菖蒲。
方中生地黄、熟地黄、肉苁蓉滋阴润肠;丹参、王不留行、泽兰叶活血化瘀;生白芍、生白术都有通便作用,较平和,且生白芍还有柔肝解痉作用;枳实理气;生当归养血通便,生当归中有油分,通便较炒当归好。本案患者的治疗还可配合使用祛风之品,如葛根、全蝎等。如患者思睡,可加用石菖蒲化痰开窍。此外,在帕金森病治疗过程中,切勿随意停用西药,中药、西药可一起服用,协同治疗,促进症状缓解。
从中医角度看待的帕金森病并非不治之症
帕金森是一种中老年人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又称震颤麻痹。震颤是指头及四肢颤动、振摇,麻痹是指肢体某一部分或全部肢体不能自主运动。该病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通常会出现一些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姿势步态一场等症状,本身这种疾病史一种比较缓慢的进展性疾病,多数患者在发病5到10年左右,逐渐的出现一些进展而致残。
西医对帕金森有他的理论,作为有几千年历史传承的中医,也有自己的理论,就帕金森的原因而言,中医认为帕金森病因以年老体虚、肾精亏耗、髓海不足、瘀血阻络、气血亏虚、痰热风动为主,属中医的“颤证”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