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吸入常见不良反应有哪些?如何处理?
2017年10月17日 12004人阅读
原创2017-10-17月半鳕鱼儿科时间
雾化吸入是将药液以气雾状喷出,由呼吸道吸入,具有直接吸入肺部,局部浓度高,起效快,全身反应少等优点,但雾化吸入也并非绝对安全,如果吸入不当也会引起一些并发症。
患儿,男,6岁,主因「咳嗽3天」入院,患儿入院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有痰不易咳出,在家自行口服「氨溴特罗」(具体剂量不详)2天,效果欠佳,并就诊于当地门诊,门诊给予抗炎(具体名量不详)及异丙托溴铵沙丁胺醇联合雾化(具体剂量不详)治疗,雾化后患儿出现「手抖」,为进一步诊治,收入院。
入院查体:T:36.9℃,P:130次/分,R:40次/分,面色潮红,神清,精神可,咽部充血,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痰鸣音,心音有力,律齐,未及明显杂音,腹软,未触及明显包块,神经系统查体未见明显异常。
辅助检查:胸片:肺炎。血常规:WBC:17.1x109/L,PLT:417x109/L CRP:13mg/L。
入院诊断:手抖原因待查,肺炎。
思考:什么原因引起的手抖、面色潮红、心率及呼吸加快?
最终考虑为:异丙托溴铵不良反应导致,异丙托溴铵与其他β受体激动剂药物一样,偶可见引起患者的肌肉震颤、心慌、心跳加快、手指和肢体抖动等不良反应。
(注:散在报道单独使用异丙托溴铵或与肾上腺素能β2受体激动剂同时使用时,雾化剂进入眼睛后出现眼部并发症,如瞳孔散大、眼内压增高,闭角性青光眼、眼痛等。)
1.雾化吸入常见不良反应还有哪些?
(1)支气管痉挛
由于患儿不能掌握正确吸入技巧,过猛或过快吸入,使气雾短时间大量进入支气管及肺泡,加重支气管痉挛,引起患儿急剧频繁咳嗽及喘息加重。
对策:用药时,应严格掌握好雾化吸入的药量,避免剂量过大。掌握好雾化吸入的速度,避免过快、过猛。可采取间歇吸入后呛咳明显减少。
(2)急性肺水肿
急性肺水肿的发生主要与雾化吸入量大、持续时间长有关,这使得大量雾滴持续进入肺泡内。雾滴中含有大量水分,可在肺泡表面形成张力。一旦这种张力大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张力,就会引起肺泡萎缩,导致毛细血管内的水分渗透进入肺泡和肺间质中,从而引起急性肺水肿,患者出现频繁咳嗽,咳出大量泡沫样痰,以及呼吸困难等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对策:掌握好雾化吸入的药量,防止剂量过大,尤其要避免在大剂量情况下持续给药。
(3)气管阻塞
气管阻塞多发生在婴幼儿,婴幼儿咳嗽反射较弱,往往有痰而不易咳出,导致支气管内常有黏痰滞留,特别容易造成幼儿纤细的支气管受到阻塞。
对策:婴幼儿在雾化吸入期间,吸入治疗时患者取舒适体位,雾化后痰液稀释刺激患儿咳嗽,应及时翻身拍背,协助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4)其他
感染:雾化器和吸入药物污染及病原菌在患儿间的传播可能引起感染;
气道高反应:气溶胶过冷、浓度过高均易诱发气道高反应性,尤其对肺部疾病患儿;
口干、恶心、胸闷、气促、心悸、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下降及口角等皮肤黏膜损伤(与雾化吸入过程有关)。
注意:不良反应的发生可能与药物的直接作用有关或呼吸过度通气等因素有关,需甄别。
2.雾化吸入不良反应与哪些因素有关?
雾化量较大,大量雾化液进入气管可能会使气管痉挛,或患儿本身气道高反应,吸入方法不当后症状加重;
吸入药液浓度较高使咽喉部受到刺激,加上反复咳嗽用力,导致咽喉部黏膜损伤;
机体个体差异等。
3.儿童雾化吸入时间如何掌握?
治疗时若患儿哭闹,容易导致呕吐物进入呼吸道窒息,雾化时间过程,易引起湿化过度,尤其是3个月以内的婴儿和昏迷患儿,湿化过度可导致痰液过度稀释而增多,造成气道阻塞。
所以雾化吸入在空腹时及餐后1小时进行,每次吸入时间每次15~20min为宜,痰液较多的患儿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前后给予拍背吸痰。
4.雾化吸入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1)正确吸入,深吸气,药液充分达到支气管和肺内;
(2)吸入前清洁口腔,清除口腔内分泌物及食物残渣;
(3)吸入后漱口,防止药物在咽部聚积。应用面罩者应洗脸、避免药物进入眼睛,吸药前不抹油性面膏;
(4)吸入治疗时取舒适体位,雾化后痰液稀释刺激患者咳嗽,及时翻身拍背,协助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5)吸入药液的浓度不能过大,吸入速度由慢到快,雾化量由小到大,使患儿逐渐适应;
(6)超声雾化方法不应用于含蛋白质或肽类药物的雾化治疗,也不应用于混悬液(如脂溶性糖皮质激素)的雾化治疗。
编辑:周萌萌
题图:shutterstock
投稿邮箱:zhoumm@dxy.cn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