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脑出血并脑萎缩的临床研究

2022年09月25日 180人阅读

脑出血是病死率高的中老年常见病,而脑萎缩虽有多种原因,但相对性老化仍是一种不容置疑的致病因素。

近些年,随着“行气阳明汤”对此类疾病的研究深入,发现脑出血与脑萎缩并存已非少见。对两者之间的关系,国内外报告较少。但探讨脑出血与脑萎缩并存时对预后的影响对于后期治疗不可或缺。

“行气阳明汤”医生组主治医师褚尊贵大夫说:

“脑部缺血属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血不濡养经脉,因虚致瘀,瘀阻经络,发为痿症;相反,如若血溢脉外,离经之血瘀阻经络,则发为中风。”

两种病症同样迁延日久,病情复杂顽固,瘀血的病机仍然存在 ,且中医尚有“久病从瘀”的说法。“行气阳明汤”医生组亦认为脑出血并小脑萎缩属本虚标实。

在本为肝肾不足,气血亏虚,在标则为风火相煽,痰湿壅盛,血瘀痰阻。

多属本虚标实,本虚以气虚多见,标实则以痰浊为主。

降低患者病死率及致残率仍然是是临床治疗主要目的,也是“行气阳明汤”目前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从西医检查报告来看,脑出血患者,多数存在心电图异常,提示循环系统与脑出血存在较高的相关性,学界普遍认为高血压、冠心病等都是脑出血的危险因素,其中又以高血压与脑出血的关系最为密切。

这也与“行为阳明汤”近年来所统计的数据基本一致。

若从传统医学的角度看,“心主血脉”,全身的血液都在脉管中运行,依赖心脏的搏动而输送到全身,发挥其濡养作用。血滞不畅,则百病丛生。

除此以外,从接诊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来看,“行气阳明汤”医生组发现,脑出血并脑萎缩又多存在腹部B超的异常:如脂肪肝、胆囊炎。临床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便秘等,这些都提示脑出血可能与循环系统疾病相关,但是单纯从西医角度来看,缺乏一定的理论基础。

但是若从传统医学角度来看其中的相关性,则一目了然。“行气阳明汤”医生组认为:脾主运化、升清,将水谷化为精微转输心肺、头目及全身;胃主受纳、腐熟水谷、通降,脾胃的运化功能体现在西医消化系统中。

但是,临床上从脾胃论治脑出血的并不多见。“行气阳明汤”医生组结合传统理论和临床实践,强调脑出血早期应注重肠腑通畅。

“行气阳明汤”理念所贯穿的“治痿者独取阳明”治疗由小脑萎缩、脑出血诱发的共济失调实证正是以此为根基。从中医角度看,机体的营养和代谢涉及五脏六腑,但仍以脾胃为主。

脑出血后遗症康复期应注重调补,以保证气血生化有源,同时须摒除痰的滋生。另外,脑出血患者常存在代谢性疾病,以糖尿病和高脂血症为多见。“行气阳明汤”医生组的研究报告显示,脑出血或与血糖、血脂水平亦相关。

又脑出血后遗症病灶与脑直接相关,不可不察。

现代研究表明,中药具有以下几方面作用:

①直接或间接减少自由基,提高超氧化酶类功能,对组织缺血和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②中药中活血化瘀类药物对凝血机制有双向调节作用,具有加速和促进血肿溶化与吸收以解除脑受压作用。调节病理状态下的止血和纤溶过程,改善血液的高凝状态,有利于脑神经功能恢复。

③可以调整出血后脑组织离子代谢,达到减轻脑水肿作用。

④可以加强内皮细胞的营养作用,促进脑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修复,提高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

⑤对脑出血后脑内神经递质和细胞凋亡具有干预作用。

⑥可以调节全身气血,抗应激反应。

基于“心、脾胃、脑”综合辩证考量,亦结合“行气阳明汤”治疗共济失调的方论。在“行气阳明汤”基础方的基础之上,临床上,应对脑出血并脑萎缩,应对症加减。

或用透骨草,其味辛,性温,有祛风活血止痉之功。

或取伸筋草,其味辛,性温,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之功,对筋骨拘挛肢体麻木等功效颇佳。

又或入红花,取活血祛瘀通经之效;乳香行气活血伸筋舒络之效;有炙川乌祛风除湿散寒止痛;有桂枝温经通阳、发汗消肿止痛。

结合“行气阳明汤”方论,诸药合用,活血止痛、舒筋解痉、祛湿消肿,可收气血调和筋脉舒畅之功效。对小脑萎缩、中风、偏瘫患者的内科常规治疗收获颇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