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球肾炎病因及临床表现

2018年11月26日 8161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管和集合管组成。病变主要发生在肾小球的肾脏疾病称为肾小球疾病。笼统地讲肾小球肾炎包括急性肾小球肾炎、快速进展性肾炎和慢性肾小球肾炎。病因竺性肾小球肾炎主要是指急性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最典型的是链球菌感染,其他病原体如病毒、寄生虫、真菌、支原体、衣原体也可引起不典型的急性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感染后病入体内产生对链球菌或其他病原微生物的相应抗体,与致病
菌的抗原作用生成复合物,沉积于肾脏,激补体,最终导致免疫损伤。临床表现急性感染后肾炎多发生于儿及青少年,婴儿及60岁以上老人较少出现病人发病前1~3周往往有呼吸道或皮肤感染表现。该病起病急,50%左右的病人尿色可呈洗肉水样或像隔夜的浓茶水颜色,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肉眼血尿。肉眼血尿持续1日或几日后消失,尿色转成正常的黄色,但此时在显微镜下仍可见每倍镜视野中有大于3个以上的红细胞就是所谓的镜下血尿。同时大多数病人可现水肿,主要以晨起眼脸及颜面部水多见,病情较重的也可出现全身的水肺出现胸水腹水。病人的尿量二般没有阴显的减少,但严重水肿时可以出现尿量减少甚至出现少尿(尿量<400毫升/24小时)急性肾炎时,肾脏滤过水分的功能受损重吸收钠的功能正常,因此水钠在体内潴留,容量增加,约80%的病人可出现轻至中度的高血压,部分病人在起病早期还可出现一过性肾功能损伤。随着疾病的恢复及利尿治疗后,体内积存的水、盐及代谢产物不断排出,病人的血压及肾功能逐渐恢复正常。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的实验室检查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在起病的3~5周,病人血中抗链球菌O抗体明显增高,血清总补体、补体C3在起病2周时隆低,至起病4~8周后补体水平逐渐恢复正常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