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偏瘫患者“挎篮手,划圈腿”该怎么治疗?还能恢复到正常吗?
2022年12月22日 100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近期,有多位脑出血偏瘫患者咨询治疗方面的问题,如上肢转动困难、手指精细动作差;下肢走路姿势异常还能恢复吗?该怎么治疗?要做手术吗?FSPR手术与SPN手术有哪些区别?手术效果如何?能改善那些问题?常崇旺教授将进行详细解答:
对于偏瘫治疗,必须是一个实事求是科学客观的过程,片面地强调某一方法如何神奇或者某一技术的应用会带来一劳永逸的功效,都是不讲科学的。常崇旺教授在临床研究首次提出“完美梯度疗法”治疗方案,主要针对小儿脑瘫,痉挛性偏瘫,脑外伤,脑卒中,脑炎等后遗症痉挛瘫,手足徐动型脑瘫,继发性肌张力障碍(继发性扭转痉挛)等患者的不同病情制定个体化、科学化的治疗方案,缩短康复时间,力求患者治疗最优化,为他们的诊疗带来新的希望。
偏瘫患者治疗新希望:FSPR手术
FSPR手术(功能性选择性脊神经后根离断术)可以解决偏瘫患者肌张力高的问题,该手术是在电生理监测下进行,应用术中连续记录肢体多块肌肉的肌电图和体感诱发电位,脊髓诱发电位使FSPR手术更具有科学客观的依据,避免了经验性手术,主观因素决定切除后根比例的失误,最大限度降低手术的并发症风险,进一步提高了手术的疗效,使痉挛肌肉的肌张力接近正常状态,且手术创口小,恢复快。
脑外伤、脑血管意外及脑炎脑膜炎等脑损害后,早期多有肌张力、肌力减退的表现,后期随着脑功能的恢复,首先开始出现肌张力增高的代偿反应,但早期肌张力增高的代偿是不稳定的,可随着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等波动。肌张力一般在一年左右达到稳定的水平。而FSPR手术其中一条重要的指征是:肌张力恒定并大于等于3级。
因此,手术时间一般在偏瘫发生后一年的肌张力稳定期进行。
FSPR手术主要分为颈段FSPR手术和腰部FSPR手术,其中,颈段FSPR手术可解决上肢痉挛,让患者上肢放松下来,手能动起来;腰部FSPR手术的主要目的则是解决下肢痉挛,为患者的行走提供先决条件。
腰部FSPR手术的目的有哪些?适应于哪些患者?
手术部位在腰上,目的在于解决下肢痉挛,降低肌张力,让患者双腿放松下来;适应于痉挛性脑瘫、偏瘫、痉挛性截瘫,以部分痉挛为主的患者,肌张力在三级以上,痉挛严重影响到患者正常生活,适合在2.5周岁以上患者。
颈段FSPR手术的目的有哪些?适应于哪些患者?
手术部位在脖子上,目的在于改善上肢运动,不能改善手指精细动作;适应于上肢旋转困难,穿衣、端碗,手的配合都有问题,几乎不动的患者适合颈段FSPR手术治疗。但手的精细动作差需要通过写字、捡豆子、画直线等精细动作改善。
什么是SPN手术?能改善那些问题?适应于哪些患者?
目前有少数学者,在治疗偏瘫时首先选择做SPN手术(选择性周围神经缩窄术),以小手术欲解决大问题。根据我们的经验,把SPN手术作为治疗偏瘫的主流方法值得商榷。虽然手术相对比较小,但其自身有明显缺陷,由于周围神经是感觉、运动的混合性神经这样的解剖特点,导致其手术效果远远不如FSPR手术。
在膝关节背面这个地方神经根运动和感觉基本上混合在一起了,处理神经后的降低肌张力非常不科学,处理后根时实际上连前根也一并切除了,力量损失大不说,整个肢体肌张力也非常不对称、不协调,特别是膝关节以上的痉挛无法解除,仅仅是让足踝、小腿张力下降。由于有运动根,不能处理充分,极容易反弾。因此,SPN手术不建议作为治疗偏瘫的首选。
SPN手术方式做了以后如果肌张力降低不满意,再做FSPR手术要冒一定风险,效果难以把控。反之,如果能够正确认识这种手术的优缺点,反而可以使效果进一步得到提升。比如,如果做了FSPR手术肌张力下降不满意,通过康复后仍然偏高,可以进行SPN手术来调整,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FSPR手术和SPN手术有哪些不同?
FSPR手术是选择性脊神经(脊神经有31对,在其中选择几对)后根(脊神经前根——主肌肉的运动功能,还有后根——主躯体的感觉功能)部分切断,并不涉及前根;而SPN手术的对脊神经前根和后根的混合神经——周围神经(比如偏瘫常用的坐骨神经或胫神经分支、臂丛神经及分支)进行部分切断。二者都能降低肌张力,但后者会伤及运动神经纤维。
所以,需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利用其优点,摒弃其缺陷,才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偏瘫患者通过循序渐进个体化手术+康复的诊疗方法,让他们的穿衣、生活趋于正常,走路接近正常,实现独立自主的治疗目标。
提醒:FSPR术后的康复训练由被动转为主动,大大减轻了康复训练负担。同时术后的康复训练可以巩固手术治疗效果,也可以纠正患者形成的错误姿势。偏瘫的治疗只有在两者相互配合的基础上才会取得最佳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