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 注册

糖尿病的中医治疗

2018年07月15日 8077人阅读

中医是怎样治疗糖尿病的?

 

中医药治疗,一般可将糖尿病分为阴虚热盛型、气阴两虚型和阴阳两虚型等。

(1)阴虚热盛:表现为烦渴多饮,咽干舌燥,多食善饥,溲赤便秘,舌红少津苔黄,脉滑数或弦数。采用养阴清热治疗。选用冬桑叶、地骨皮、小川连、天花粉、原麦冬、生地黄。山东省立第三医院中医科肖倩倩

(2)气阴两虚:表现为乏力、气短、自汗,动则加重,口干舌燥,多饮多尿,五心烦热,大便秘结,腰膝酸软,舌淡或舌红暗,舌边有齿痕,苔薄白少津,或少苔,脉细弱。采用益气养阴治疗。选用玉竹、制黄精、生黄芪、制女贞、枸杞子。

(3)阴阳两虚:表现为乏力自汗,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耳轮焦干,多饮多尿,或浮肿少尿,或五更泻,阳萎早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采用温阳育阴治疗。选用鹿角霜、熟地、山茱萸、仙灵脾、肉苁蓉、菟丝子。

 

中医食疗

 

食疗原则

中医糖尿病饮食疗法的基本原则在于比例平衡、性味辨证、食量有度。其膳食平衡观有以下特点。① 《黄帝内经》:“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通过养、助、益、充,从宏观上阐述了各类食物之间的比例要平衡。② 中医将食物分为寒凉温热四性,认为寒凉食物可以清热,但易伤阳;温热食物可以去寒,但易伤阴,强调寒凉温热阴阳平衡。③ 《遵生八笺》:“五味之于五脏,各有所宜,若食之不节,必致亏损”。故应保持甘酸苦辛咸五味平衡。④ 《饮膳正要》:“善养性者,先饥而食,食勿令饱,先渴而饮,饮勿令过,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盖饱中饥,饥中饱⋯⋯”对食量的要求是既不“太过”,也不能“不及”,过饮过饥都是饮食所忌。提倡少食多餐,切忌贪食。

 

食疗方法

饮食上宜选择具有清热生津、益气养阴功能的食物。如菠菜、萝卜、苦瓜、冬瓜、粟米、山药、猕猴桃、荸荠、海参、鲤鱼、田螺、乌骨鸡、鸭肉、鹅肉、兔肉、牛奶等。慎食辛辣助热食物,如姜、椒、韭、酒等。提倡清淡饮食,避免“甘肥厚味”。伴有痰者,可常食一些化痰食物,如萝卜、梨、杏仁、丝瓜等,同时限制猪肉等生痰食物。伴有血瘀者,可常食一些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食物,如紫茄子、红菜苔、藕、玫瑰花茶等。

 

常用降糖食物

苦瓜:味苦性寒,具有清热解毒、补益肝肾、除烦止渴的作用,善治消渴。使用时可将苦瓜晒干研粉,温水送服:也可用苦瓜30 g,煎水代茶频服:或将苦瓜切成丝状,佐餐食用。

空心菜:空心菜富含纤维素、维生素和矿物质,还含有胰岛素样成分,常服有较明显的降糖作用,但体质虚寒者慎用。

绞股蓝: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类、黄酮类和人参皂苷,被誉为“南方人参”,有增强免疫、抗疲劳、抗缺氧和降糖之功效,对肿瘤、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且长期服用未见任何副作用。

蘑菇类:富含蛋白质、多糖类以及微量元素锰、锌、镁、硒和锡,有明显的安神降压、抗疲劳、增强免疫和降血糖作用,尤其适用于体形偏瘦的糖尿病患者。近年发现猴头菇中含有丰富的纤维和葡聚糖,已证实有明显的降糖作用。

银耳、木耳类:含丰富的蛋白质、粗纤维、维生索和多糖类,低热量,高营养,具有抗凝血、抗肿瘤作用。其所含的特异性酸性多糖体具有修复胰岛细胞功能和降血糖作用。

薏苡仁:其碳水化合物含量低于大米,而蛋白质、维生素含量为大米的3倍,还含薏苡素和三萜类化合物,有抗癌、利尿和降糖作用,尤其适用于以尿多、肥胖为主要症状的高血压兼糖尿病患者。

黄鳝:性温味甘,具有补益健脾、散风通络之功效,入肾和肺经。黄鳝含有黄鳝素A和B,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日本已将黄鳝体内提取的这两种有效物质,制成降糖新药“糖尿清”。

 

常用降糖药膳

苦瓜炒瘦猪肉:用新鲜苦瓜250 g,瘦猪肉100 g,共炒熟吃。

黄芪山药汤:黄芪15 g,山药30g,煎汤代茶,每曰3~5次。

芡实煲老鸭:用芡实100-~120 g,老鸭一只,将芡实放入鸭腹中,置瓦罐内,加清水适量,文火煮2小时左右,调味服用。

枸杞炖兔肉:枸杞子30克,兔肉100克,将兔肉和枸杞子放入锅中,加适量水,以              文火炖至八成熟时,加入调料至熟即可。

黄精膳丝:黄膳200克,黄精20克,黄精用水浸泡,切丝待用。鳝鱼丝用淀粉抓匀,下油锅中滑一下,捞出控油。放底油,放入葱,姜末炒香,倒入料酒,酱油,黄精丝,鲜笋丝,青椒丝,胡萝卜丝,一起煸炒,再加入以滑好的鳝鱼丝,翻炒均匀,点麻油出勺即可。

玉米须瘦肉汤:玉米须30克 瘦肉100克,煮汤,以盐调味。

西瓜皮花粉方:西瓜皮、冬瓜皮各15克,天花粉12克。加水煎服,每日两次,每次半杯。

蚕蛹汤:带蛹蚕茧10个,水煎服,每日二次。

山药玉竹白鸽汤:淮山药30克,玉竹30克,麦冬30克,白鸽1只。把全部用料一齐放入瓦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2小时,调味后即可食用。

 

膏方治疗糖尿病

 

膏方,是将中药材煎汤浓缩,加入阿胶、鹿角胶、龟板胶等胶质药物,煎熬成膏状,根据需要可加冰糖或饴糖,糖尿病人则加入木糖醇等矫味,配制成膏剂。是冬季进补的好办法。但在服用膏方前应先请中医根据您自身的体质,辨证论治开出处方,如同量体裁衣一样,制成完全适合于您生理特点的个性化膏方。

糖尿病人如何进补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围,疾病起始阶段,均有不同程度的口渴多饮,多食善饥,形容消瘦,小便频多,乏力等症候。属肺胃燥热表现。燥邪容易伤人津液,热邪更易耗气伤阴,日久可以耗津伤血,所以随着病程的演进,可以出现脾肾亏损或肝肾不足的症象。因而糖尿病的起始阶段,采取清热润燥、益气养阴的方药,此时可服西洋参、生晒参、生地、麦冬、天花粉等;疾病的后阶段则需采用调益脾肾或毓养肝肾的方药,此时可服用生晒参、党参、黄芪、枸杞子、首乌、阿胶、龟板胶等。如果,病人有口气秽臭,小便黄浑,皮肤瘙痒,舌苔黄腻等现象,则必需先予清化湿热,湿热清楚之后,才可进补。

怎样服膏方

服膏方最忌求速效。每天服用几次,半个月内服完一料膏方的方法是不正确的,这样常常会适得其反。正确的服法是:每晨以沸水冲服一匙,如饭后无不适或遵医嘱可在晚间加一匙。起服的时令节气一般为“立冬”至“立春”,约计90天。注意在感冒与消化不良时要停服膏方。

 

降糖中药

 

药名

科属

效用

化学属性

桑叶

桑科

解表

芸香甙、槲皮素、蜕皮甾酮、多肽

葛根

豆科

解表

葛根素、大豆黄铜、多糖

牛蒡子

菊科

解表

牛蒡苷

白芷

伞形科

解表

氧化前胡内酯

石膏

矿物

清热

CaSo·2HO

知母

百合科

清热

甾醇多糖甙、知母多糖A、B、C、D

黄连

毛茛科

清热

小檗碱

夏枯草

唇形科

清热

降糖素

熊胆

熊科

清热

熊去氧胆酸

黄柏

芸香科

清热

小檗碱

玄参

玄参科

清热

玄参素、生物碱、甾醇

生地

玄参科

清热

梓醇、地黄甙D

紫草

紫草科

清热

紫草多糖A、B、C

地骨皮

茄科

清热

胍类衍生物

苍术

菊科

芳草化湿

多糖A、B、C

白术

菊科

补脾燥湿

苍术酮、白术内酯A等

茯苓

多孔菌科

淡渗利湿

茯苓酸(三萜类)茯苓多糖

泽泻

泽泻科

淡渗利湿

泽泻醇A、B(三萜类)

汉防已

防已科

消水肿祛风湿

粉防已碱

薏苡仁

禾木科

淡渗利湿

多糖A、B、C

车前子

车前草科

淡渗利湿

车前草粘液质A

冬葵子

锦葵科

淡渗利湿

肽聚糖MVS—A

虎仗

蓼科

清热利湿

蒽醌类化合物

玉米须

禾本科

淡渗利湿

含二个双键的亚油酸

天花粉

葫芦科

生津润燥

天花粉凝集素

瓜蒌

葫芦科

清热化痰

黄酮苷

苦瓜

葫芦科

清热

三萜烯甙、P—胰岛素、多肽、苦瓜甙K(8)与L(9)

三七

五加科

活血化瘀

人参三醇组成的人参皂甙

凌霄花

紫葳科

活血化瘀

齐墩果酸

丹参

唇形科

养血活血

丹参酮类

鬼箭羽

卫矛科

活血化瘀

草乙酸钠

桑白皮

桑科

止咳平喘

桑白皮多糖

桔梗

桔梗科

止咳平喘

桔梗皂甙

昆布

海带科

化痰

褐藻多糖

人参

五加科

补气药

人参皂甙Rb、人参多糖A、B、C、D、E、F、G、H

辽东楤木

五加科

补气药

楤皂甙A、B

红景天

景天科

补气滋血

红景天苷

剌五加

五加科

补气药

剌五加苷

黄耆

豆科

补气药

多糖APS—G

山药

薯蓣科

补气药

多糖

白扁豆

豆科

补气药

未明

灵芝草

多孔菌科

补气药

多糖A、B

麦冬

百合科

养阴药

甾体皂甙

玉竹

百合科

养阴药

粘液质

黄精

百合科

养阴药

未明

桑椹子

桑科

养阴药

未明

女贞子

木樨科

养阴药

乌苏酸(三萜类)齐墩果酸

枸杞子

茄科

养阴药

胍类、黄酮

牛膝

笕科

养阴药

齐墩果酸

银耳

银耳科

养阴药

多糖PTF

木耳

木耳科

养阴药

黑木耳多糖PA·A

蛤蚧

壁虎科

补阳药

氨基酸,微量元素

淫羊藿

小檗科

补阳药

淫羊藿甙

五味子

木兰科

收涩药

未明

山茱萸

山茱萸科

收涩药

乌苏酸、齐墩果酸、熊果酸

石榴皮

蔷薇科

收涩药

乌苏酸

桃胶

蔷薇科

和血药

多糖

山茶科

清热药

茶叶多糖T-b,黄酮化合物

大麦

禾本科

消导药

黄酮类

白僵蚕

蚕蛾科

息风药

羟基促蜕皮甾酮

大蒜

百合科

解毒杀虫

S-甲基半胱氨酸亚枫、S-丙基半胱氨酸亚砜

威灵仙

毛莨科

祛风胜湿

未明

 

常用的中成药

 

六味地黄丸:以肾阴虚为主,热象不明显

知柏地黄丸:以阴虚有热,热象稍明显

杞菊地黄丸:以肝肾阴虚为主

金匮肾气丸:以肾阳虚为主

 

糖尿病的针灸治疗

 

针灸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针灸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古代文献早有记载。现代应用针灸治疗糖尿病的显效率达75%以上,尤其针灸对防治糖尿病的并发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取穴与方法:阴虚热盛型取阳经穴,即膈俞,脾俞,足三里,均针双侧,得气后施泻法,以泻阳经热;气阴两虚型取阴经穴,即尺泽,地机,三阴交及中脘,气海穴,针刺施平补平泻法;阴阳两虚型取阴经穴以补阴育阳,即针刺尺泽,地机,三阴交,用补法,中脘、气海隔姜灸各3壮。各组均每日治疗1次,留针20分钟,隔10分钟行针1次,10次为1疗程,间隔3天进行下l疗程。

艾灸疗法

主穴:①足三里,中脘;②命门,身柱,脾俞;③气海,关元;④脊中、肾俞;⑤华盖,梁门;⑥大椎,肝俞;⑦行间,中极,腹哀;⑧肺俞,膈俞、肾俞。

耳针疗法

主穴:胰,胆,肾,缘中,屏间,交感,下屏尖。配穴:三焦,渴点,饥点。

皮肤针疗法   

方法:主要叩击脊柱两侧,以胸椎7—10为重点叩刺部位,一般中度刺激,隔2日1次,10次为1疗程。

水针疗法   

取穴:①T3夹脊,胰俞,肾俞;②T10夹脊,胰俞,肾俞;③l。夹脊,胰俞,肾俞。

方法:三组穴位交替使用,每穴0.5—1毫升0.5%当归注射液或维生素Bl、维生素B2注射液,每日1次,10次为l疗程。

埋线疗法

取穴:胰俞,肾俞,三焦俞(双)。

方法:每次选1~2穴,交替使用。10一14天1次,10次为1疗程。

 

气功治疗糖尿病

 

现代气功治疗糖尿病的功法主要有30多种,其中以患者自练气功的内气疗法应用较为广泛,尤其以静功锻炼为主,以动静结合锻炼较佳。现代气功治疗糖尿病,主要是治疗2型糖尿病,气功具有调整神经、内分泌紊乱、促进胰岛素分泌和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作用;具有改善微循环作用,还具有提高机体整体素质,调节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作用,从而可以降低血糖和血脂,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由于气功具有简单易学、安全有效的优点,所以值得推广应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