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增生的治疗方法
2018年09月16日 9020人阅读
一、乳腺增生的病因是什么?
乳腺增生病( hyperplastic disease of breast)是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其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乳腺增生病既非肿瘤,亦非炎症,而是腺体的增生过度或复旧不全。关于乳腺增生病的命名,由于国内外许多学者根据本病的病变特征及病理变化采用了不同的病名,所以其命名颇为混乱,如慢性纤维囊性乳腺病、乳腺良性上皮增生病、乳腺小叶增生症、乳痛症、乳腺病、乳腺结构不良症等等。
乳腺增生症的病因尚未确定。一般认为,相关因素有: ( 1)内分泌因素。多数学者认为与卵巢内分泌失衡有关。由于雌激素水平升高,孕激素水平下降或雌孕激素比例失衡,导致腺体增生过度或复旧不全而发生纤维化,引发乳腺痛,组织结构发生紊乱,乳腺导管上皮和纤维组织不同程度的增生和末梢腺管或腺泡形成囊肿。临床观察抗雌激素治疗乳腺增生症有效支持这一观点。然而,乳腺增生症患者血浆激素水平并未发现异常,因此,有人提出乳腺增生症与乳腺组织对性激素敏感性增高有关。( 2)必需脂肪酸减少。血浆必需脂肪酸水平低,以及饱和与不饱和脂肪酸比例增加,可能引起雌激素和孕激素受体的异常敏感。乳腺痛对使用富含必需脂肪酸的月见草油有效,说明必需脂肪酸对缓解乳腺痛有一定作用。( 3)社会、心理学因素。现代社会生活和工作压力大,精神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也是乳腺痛的病因之一。(4)生活习惯如高脂肪饮食,可能也起部分作用。
二、乳腺增生的症状?如何诊断?
乳腺增生病可发生于青春期后任何年龄的女性,但以30~50岁的中青年妇女最为常见。其主要临床特征为乳房肿块和乳房疼痛,一般为周期性,常于月经前期加重,行经后减轻,有时可放射到腋窝或上臂,多见于较年轻患者,绝经后可能自行消失。乳腺痛也有表现为非周期性疼痛,与月经周期不相关,疼痛不对称,常为单侧且多为局部锐痛或烧灼痛,多见于年龄较大的患者。
乳腺增生症的临床诊断包括完整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及必要时的病理学检查。采集病史主要包括疼痛的类型、与月经的关系、持续时间、位置以及相关问题。全面的乳腺检查非常重要,任何肿物或结节都需要进行仔细的检查,对疼痛的部位也应进行深入的检查。使患者侧卧位,乳房组织从胸壁下垂,常常可以鉴别疼痛是来自乳房还是来自深面的肋骨。
对乳腺增生患者的影像学检查建议首选彩色超声检查,因为本病腺体丰富且多数患者年龄小于40岁,超声检查对致密腺体中的结节和囊、实性肿物的分辨率远优于钼靶X线检查。对年龄较大且腺体并不丰富者宜首选钼靶X线检查,必要时可行二者联合检查。当然,对部分病例因肿块或结节形成,不易与纤维腺瘤和乳腺癌相鉴别,则需结合必要的病理组织学检查(空芯针穿刺活检、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或手术活检)进行确诊。
乳腺增生症的诊断不难作出,但决不能盲目诊断乳腺增生症。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是对乳腺癌的恐惧,对患者进行适宜的影像学检查和对可疑病变的病理组织学检查以排除亚临床癌是问题的关键。
三、要与哪些疾病鉴别?
非周期性乳痛有时也可由乳腺纤维腺瘤或囊肿引起,乳痛伴明显肿块有时也可由乳腺癌引起,需注意鉴别。40%的非周期性乳腺疼痛由肌肉骨骼疾病引起。位于乳房上象限的疼痛经常和胸壁相关,可能继发于胸肌劳损或拉伤,有时这种疼痛可以由让患者把手放在髂翼并向内按压诱发。其他胸壁疼痛有肋软骨炎或关节炎,这些疾病可引起胸骨周围不适,直接压迫胸骨可以诱发疼痛,绝大多数这样的患者可以用局部或口服非甾体消炎药治疗。乳房外下象限非周期性疼痛可能继发于椎骨、脊柱或椎旁问题。神经根病可能导致这个区域的疼痛(经常是烧灼痛)和感觉过敏。呼吸道感染可引起肋间神经痛。如果疼痛在右边,必须排除胆囊疾病;如果疼痛在左侧,则必须考虑缺血性心脏病。仔细的系统回顾可以帮助纳入或排除这些疾病并进行适当的检查。
四、乳腺增生症的类型?
临床上常按不同时期分为不同类型,表现也有所不同。
1、乳痛症:多见于21~25岁,病史数周或数月,平均3个月。突出表现是乳痛。病理特点为管泡及小叶间质轻、重度增生,小导管轻度扩张。
2、小叶增生型:多见于26~30岁。可触及界限不甚清楚的肥厚腺体,有触痛,多伴有月经前胀痛及月经紊乱。病理特点是小叶增生增多增大,界限清楚,病变程度随月经周期变化。
3、纤维腺病型:多见于31~40岁。突出的表现为乳腺肿块,可扪及边界不甚清楚的片状肿块,或表面不光滑,质地较硬,大小不等的圆形结节。病理为实质与间质均增生,导管扩张,可伴有瘤样结节。
4、纤维化型:多见于41~45岁。少数患者有经前乳痛,检查时可扪及不规则、界限不清、表面不光滑、质地坚韧的肿块,无触痛。病理见间质纤维化、小叶萎缩或消失,腺管变形。
5、囊肿病型:多见于46~55岁。常表现为单个或数个散在囊肿,直径在1~2厘米,甚至3~4厘米,很少或不伴有经前乳腺胀痛。病理所见为腺管和腺泡不同程度扩张,形成大小不等的囊肿样改变。
一般来说,虽然乳痛症是一种生理性改变,但也属于乳腺增生的早期病变,而囊肿病型属于较晚期病变,有癌变之可能。
病情分级:
1、轻型:乳房疼痛为隐痛,时有时无。单侧或双侧乳房肿块;为单一小肿块,或呈颗粒状而范围小,或呈条索状物但较软,局限于一个象限。
2、中型:乳房疼痛为钝痛并有触痛,胀痛明显,肿块较大,或呈片状、盘状,累及双乳,但范围不超过两个象限。
3、重型:乳房疼痛为坠痛或刺痛,触痛明显,肿块大,多发囊性结节,累及双乳,范围在两个象限以上。
五、乳腺增生和乳腺癌的关系?
乳腺增生与乳腺癌的关系是患者最为关心的问题。乳腺增生症不能统称为癌前病变。临床上大多数的乳腺增生症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并不会明显增加,其中乳痛症患者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与正常人群并无差异,只有活检证实为非典型性增生时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才会明显增加,即真正的癌前病变。
六、如何治疗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目前缺乏特效的治疗手段,没有一种药能“根治”乳腺增生,乳腺增生症患者经过询问病史、体检和影像学检查,排除乳腺癌及其他相关疾病后,多数患者不需要治疗。对乳腺增生症患者定期随诊、复查是避免漏诊乳腺癌的关键措施,建议每半年至一年复诊一次。对疼痛明显影响生活、工作者,需要治疗。乳腺增生症的治疗并没有特别有效的方法,主要是对症治疗,缓解疼痛等不适,治疗很难使乳腺增生症的组织学改变得到复原,但如应用得当相当部分妇女可以延缓疾病进展。主要包括以下方法:
1. 选择合适的胸罩。您可以通过在运动时佩戴运动胸罩来预防乳房疼痛,压痛或不适。重要的是运动胸罩要适合,它应该保持乳房在身体静止时几乎不动,并在身体运动时与胸部一起移动,而不是上下或左右晃动。当乳罩支架变得松弛时,应及时更换运动胸罩。 一个乳房处于发育中的年轻女子可能需要每6个月买一个新的胸罩。
2. 保持心情开朗,消除不必要的疑虑。合理安排作息,劳逸结合,适当的体育锻炼,减肥,戒烟酒。
3.饮食调节如低脂肪饮食、避免摄入含甲基黄嘌呤的食物或饮料(咖啡、可乐、茶、巧克力)等均有利于乳腺增生症的治疗。 服用月见草油(γ-亚麻油酸)对50%患者有效。
4.疼痛明显者,可以在有丰富经验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非甾体类固醇类止痛药(20岁以下患者不用阿司匹林,以免引起雷诺综合征),或辩证使用小金丸、乳核内消液、乳癖消、乳康片等中成药调理。
5.对已婚妇女,过好满意的性生活对减少乳腺增生也有所助益。
6.学会乳房自我检查,及时发现乳房的肿块。
7.外科治疗。乳腺增生症本身并无手术治疗的指征,其外科治疗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免漏、误诊乳腺癌,或切除可疑病变。因此,手术指征主要包括:体检和影像学检查发现的乳房肿块,局限性腺体增厚,彩色超声检查发现的可疑结节,钼靶X线检查发现的微钙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