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调控技术是手术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方向

2016年12月13日 10378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类疾病,大多数都是由外界环境因素的刺激而诱发的。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精神分裂症的终身患病率大约为3.8‰-8.4‰。

  由于精神分裂症的早期症状不是很明显,不能引起家属的足够重视。临床上精神分裂症典型症状包括以妄想、幻觉、言语混乱、行为紊乱等的阳性症状和以情感淡漠、言语贫乏、生活懒散、社会退缩等的阴性症状。同时伴有认知缺陷、社交和职业功能损害、抑郁或焦虑或强迫等情感症状。

  患者发病前,常有持续数月或数年的症状改变,需要追问病史才能发现。患者早期会出现类似神经衰弱症状。患者开始出现神经萎靡、独自呆坐、做事漫不经心、成绩下降、沉默寡言等等现象。部分患者会出现头痛、头晕、失眠、全身疲倦无力等不适,也会出现怕脏、反复洗手、心烦意乱等表现。

  治疗原则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尽量单一用药,提高用药安全性;充足剂量、充足疗程,多数患者需长期用药;控制症状,减少复发,促进患者社会功能恢复。但是由于不规律用药,会导致患者病情越来越难控制,多次复发,最终发展成为难治性精神分裂症,需要通过精神外科手术改善症状。

  精神外科手术始于1888年,经过不断的发展,手术治疗难治性精神类疾病的方向朝着精准、微创方向发展。我国精神外科治疗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医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特别是近些年来第五代脑立体定向技术的兴起,通过手术方式改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成为新的治疗方向,患者总数量呈曲线增长。

  2000年后随着CT、MRI、PET、DSA等高清晰影像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普及,特别是DTI功能影像学检查清晰显示脑内神经纤维的走向及分布情况。神经解剖学、神经电生理学、神经电生理检测技术及其高精度立体定向仪的问世,使得脑内神经核团的定位准确性提高(定位误差不超过0.1mm),安全性增加,疗效提高,手术并发症减少,手术总有效率达94.5%。因此,神经调控技术是手术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重要方向。

  由于沉重的药物费用负担,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往往会因病陷入贫困边缘,甚至达到低保标准,经济非常困难。考虑到患者的实际情况,本着“公益利民”的原则,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南院)功能神经科发起,对申请精神外科手术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医疗费用的治疗帮扶。目前已有二十余位患者报名参与,前期手术目前正在紧张筹备中。

  部分治疗案例请搜索查看“知脑课堂第八期”

  申请方式:索取“重症精神病手术信息筛查表”。张医生:15921328569 、徐医生:15921230693

  申请流程:①索取“筛查表”—②填写回传—③病情评估—④办理入院

  难治性精神病概念及招募标准

  中国精神外科协作组规定,难治性精神病是指病程3年以上经常规精神病疗法如心理、药物、物理、电休克等内科方法系统治疗,效果差、反复发病的病人。

  招募条件及适应症标准:

  1、年龄:18岁以上70岁以下;

  2、病程:病史3年以上;

  3、经系统内科治疗,效果差、反复发病的;

  4、伴有伤人、毁物、自杀行为者,更为首选;

  适合手术的具体疾病类型:

  1、精神分裂症:伴有伤人、毁物、自杀行为的各类型分裂症;

  2、情感性精神病:躁狂症、抑郁症等;

  3、顽固性神经症:强迫症、焦虑症、恐怖症、神经官能症等;

  4、癫痫性精神障碍;

  5、物质依赖精神障碍;

  6、精神发育迟滞性精神障碍伴明显冲动、攻击行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