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性猝死的"百慕大三角"
2019年10月01日 8374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首要基质是器质性心脏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肥厚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等,属于SCD的高危疾病。以冠心病为例,70%的SCD者伴有冠心病。此外,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一旦发生心力衰竭,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30%~40%时,SCD发生率将急剧增加,成为ICD一级预防的Ⅰ类适应证。
另一基质为心电异常,包括多种心电疾病和心电异常。其中遗传性长QT综合征(包括药物获得性)、Brugada综合征、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型性室性心动过速、早复极综合征和特发性心室颤动(室颤)是引发SCD最重要的原发性心电疾病。此外,存在的心电异常也是SCD的发生基质,包括各种除极和复极异常:QRS碎裂波、QTc延长、Tp-Te间期延长、T波电交替等。
第三个基质为体内内环境的不稳定。最重要的是自主神经的不平衡,包括交感神经过度激活和迷走神经功能低下与障碍,其长期存在时将成为SCD的发生基质,一过性出现时则成为SCD发生的触发因素。其次是电解质紊乱,尤其是低钾血症。临床低钾血症的实际发生率超出了一般的想像,20%~30%的住院患者存在低钾血症,服用襻利尿剂者其发生率又增加10%,而在成功电复律的患者中,50%存在低钾血症。
SCD的上述三大基质可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患者存在一种基质时则为SCD的高危者,存在的基质越多,发生SCD的概率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