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法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153例

2016年01月05日 7887人阅读

  目的:总结观察浆细胞性乳腺炎各期的中医药的治疗效果,探讨手术时机的选择,交流在瘘管窦道期进行根治的外科技术。方法:对2000~2006年收治的153例浆细胞乳腺炎分析总结。结果147例术后I期愈合(96.08%);6例切口延迟愈合(0.04%);其中2例复发(0.01%);最长随访期限6年。结论:中医药在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过程中能够促进病灶缩小局限;目前手术为根治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最终手段,乳头下输乳管的切除是关键;对于复杂迁延难愈的窦道、瘘管,可择期手术,达到I期愈合治愈的目的,有效缩短病程,减小损伤。

  浆细胞性乳腺炎或称导管扩张症,中医称之为粉刺性乳痈[1]。好发于中青年女性,是一种慢性、局限性的乳腺特异性炎症,与生育哺乳无关。临床上误诊率高,按一般炎症治疗,伤口经久不愈,或反复红肿破溃,造成乳房多个瘘管,病程可长达数年之久,此时临床治疗常见全乳房切除,术后乳房外形损害大,患者心理负担较重。笔者从2000年开始采用中医分期治疗、择期手术,病灶切除加乳头成形术,在清除病灶的基础上,不但保留乳头、乳晕,且尽量保留乳房外形,效果满意,现总结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153例中,其中女151例,男2例。年龄19~56岁,平均39岁。已婚143例,未婚10例,哺乳133例,未哺乳20例。病程1周至10余年,平均9个月。其中合并乳头凹陷、内翻、分裂86例(56.21%);形成乳腺脓肿、硬块67例(43.79%);已破溃或切开引流96例(62.75%),其中多瘘口(10个以上)2例(0.01%),瘘管伴炎性包块10例(0.07%)。40例乳房红肿区触及波动感,其中10例做细菌培养,普通细菌及厌氧菌均为阴性。诊断标准参照现代乳腺疾病诊断治疗学[2]。

  1.2中医治疗

  1.2.1外治急性期,肿块有波动感时,脓肿已形成,行乳晕外小切口引流,以溃疡油纱条引流换药。慢性期,合并乳房瘘管者,以溃疡油纱条引流换药,每日1~2次,促进伤口愈合。

  1.2.2内治①急性期:初起多为乳晕部或乳晕旁出现肿块、红肿、疼痛,全身症状不明显,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多属阳证,热毒蕴结,治以清热解毒,活血散结。药用自拟清解消肿汤:瓜蒌、蒲公英各30g,连翘、皂角刺、赤芍、丹参各15g。②慢性期:乳房局部红肿消退,皮色黯红或紫黯,仍留有瘘管及乳房硬块,肿块大小不等,大者直径超过10cm,边界不清,质韧硬,瘘管外口有少量稀薄液体渗出,舌淡黯,苔薄白或白腻,脉沉。属阴证或半阴半阳证,寒痰凝聚,治以温阳散结。药用阳和汤加减:熟地30g,附子10g,肉桂9g,鹿角胶(烊化)15g,炮姜12g,瓜蒌、夏枯草、白芥子各30g。

  1.3 手术时机的选择

  1.3.1 未溃期炎性包块经中药内服治疗,皮肤红肿基本消退,肿块范围缩小,此时积极手术治疗。

  1.3.2瘘口愈合期经中医药治疗和换药,伤口愈合,或炎症基本消退,留有小的瘘管外口,乳房炎性肿块明显缩小(肿块直径缩小1/2以上,或肿块消失)。此阶段采用手术治疗。

  1.3.3慢性瘘口期小部分患者乳房病变区反复红肿破溃,迁延难愈,单纯口服中药及换药控制炎症,应在预计病灶范围最小、瘘管外口最少时手术治疗。

  1.4手术方法

  1.4.1术前准备慢性期瘘口迁延难愈者,术前3天每天1次换药,以碘伏纱布填塞瘘管,提高瘘口瘘管清洁度,减少术后感染机会。

  1.4.2手 术方法①未溃期、瘘口愈合期:乳晕旁弧形或以瘘管口为中心月牙形切口,术中应首先在乳晕下找出病变导管并向乳头做锐性分离,在根部横断主导管,使乳头与炎性病灶分离,将病灶完整切除,至切缘正常或基本正常,不应有灰暗的病变组织残留,尽量保留正常的腺体组织,避免乳房外形损失过多。以2%碘伏消毒创面,再以生理盐水冲洗,修剪创面后严密止血逐层缝合。乳头处理:乳头内面的主导管应全部切除不可保留,避免术后复发。乳头内面基底部以0号丝线做内荷包缝合,使乳头向外凸起,保证乳头外形正常、美观。切口I期缝合,根据情况决定是否放置引流。术后包扎:多层纱布中间打孔套住乳头固定保护,外用厚敷料及绷带加压包扎。术后第4天检查伤口,术后第8天拆线。放置引流者,引**小于30ml/24h时,拔除引流管。②慢性瘘口期:沿乳晕弧度以瘘管口为中心行月牙形切口,此期患者多数病灶范围较大,深部可能存在多发脓肿,根据病灶位置,适当延长切口,切口呈“勺”形。术中首先应沿瘘管走行彻底清除开放性病变窦道及瘘管,分别以2%碘伏、双氧水消毒创面,再以生理盐水冲洗。更换手术器械、手套,重新消毒铺单,彻底清除肉眼可见病变组织,其余手术步骤同未溃期、瘘口愈合期步骤,争取术后I期愈合。

  2、结果

  本组术后常规病理检查报告均为导管周围炎:圆形细胞浸润及巨细胞反应102例;坏死组织、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40例;慢性导管周围炎,见脓肿形成及大量异物巨细胞反应11例。术后147例I期愈合(96.08%),6例切口延迟愈合经换药均于1个月内愈合(0.04%)。其中2例术后分别在3个月和6个月时在切口部位出现小范围红肿,经手术切除后痊愈(0.01%)。其中9例不同程度乳头缺血,出现表皮结痂,2周后痊愈,无1例乳头坏死。153例随访至今无复发,最长随访期限6年。

  3、讨论

  3.1 诊断问题 浆细胞性乳腺炎是发生于非妊娠、非哺乳期的一种化学性慢性炎症,多见于中青年妇女,偶见男性[4]。 常伴乳头畸形,易反复发作,并可形成瘘管长久不愈,一般全身症状不明显。本病为先天不足、内伤七情,或冲任失调、外感邪气所致,急性期以实为主,慢性期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病位在乳房,与肝胃相关。如果对本病认识不足,易误诊为一般的细菌性脓肿,简单切开引流,易形成瘘管,病情反复、迁延难愈。如果采用以 乳头乳晕为中心的梭形乳腺部分切除,或乳腺单纯切除,手术损伤大且术后乳房外形改变明显;或行乳腺区段切除,主导管部位病灶未彻底清除,术后极易复发。如果炎性肿块距乳头较远、坚硬、与皮肤粘连,易误诊为乳腺癌,临床时有所见,需认真鉴别。

  3.2治疗体会 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合理运用中西医方法治疗,才能达到最佳效果。积极创造手术时机,正确、合理地选择手术时间在治疗过程中尤为重要。手术切除乳头下输乳管是治疗的关键,病灶连同周围的炎性组织一并彻底切除,保证创面为正常组织,变污染为清洁,是术后I期愈合的重点。急性期红肿者促进消退,脓肿已成者切开引流行中药治疗,慢性期配合中药温阳散结,促进无菌性炎症消退,肿块变小,瘘管愈合,以保证手术一次性成功,术后复发率低。本组153例,采用中医结合手术方法治疗,其中一次治愈率达98.69%,仅2例分别在术后3个月和6个月复发(复发率0.01%),再次手术后痊愈,随访3年无复发。先期的中医辨证治疗创造了良好的手术时机,因此,中医药治疗是不可或缺的治疗手段,能有效缩短病程,也是术前准备的必要措施。分期选择正确的手术方法,目前是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最终手段,临床获得了切口I期愈合,复发率低,乳腺外形保持良好的满意效果。

  参考文献

  [1]顾乃强.实用中医乳房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69—178.

  [2]谷振声,姜鸿刚.现代乳腺疾病诊断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93—97.

  [3]楼丽华.温阳散结法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6,20(5):24.

  [4]李现桥,王巍,吕志晖.男性浆细胞性乳腺炎2例[J].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