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奇百怪的疼痛——不可忽视的躯体障碍化

2021年05月20日 1491人阅读

说起疼痛,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这是一种不愉快的主观体验,不仅会带来躯体和精神上的烦恼,而且会严重影响正常生活。今天谈到的这名65岁的女性患者疼痛症状有点奇怪,双下肢还有后背整个身体不明原因疼痛多年,去医院做各项检查却怎么也查不出原因,止痛药吃了一堆,疼痛却不见一丝缓解。十来年一直在求医的路上。然后去了北京泽元堂看诊,原来,这位患者因疼痛影响了睡眠,常常疼得整宿睡不着觉,因睡眠问题才来看的。她向北京泽元堂王医师讲述了自己的患病和治疗经过,持续了多年的疼痛,现在已经严重影响了睡眠,每晚总的睡眠时间只有2~3个小时,异常痛苦,对生活质量影响很大。


经过详细的问诊和精神心理状态评估,王医生发现这位患者的疼痛竟是由于焦虑导致的躯体化症状,向她耐心解释后,这名患者很配合地接受了治疗。果不其然,经过王医师的治疗,疼痛症状消失了,睡眠也好了。这名患者的疼痛症状,在医学上叫躯体化症状。通俗地说,就是患者有各种各样的不适症状,但检查却查不到任何器质性的异常。其特点是以多种多样、经常变化的躯体不适为主诉的精神障碍,症状可涉及全身的各个系统和器官,最常见的是心血管系统症状,如心慌、胸闷、呼吸窘迫甚至濒死感;消化系统症状,如食欲减退、打嗝、嗳气、恶心、腹内感觉有气体在游走;泌尿系统症状,如尿频尿急;也有些人会出现感觉异常,如皮肤瘙痒、烧灼感、刺痛、麻木感以及头痛、胸背痛等各种不明原因的疼痛。


得了躯体形式障碍的患者,总是会因为身体的不适反复就医,总是对自己的身体忧心忡忡,就算医生给再多的解释或者做再多的检查,依然不能消除他们心里的疑虑。即使有时身体病症的发生的确是和生活中一些不愉快的事件或者内心的冲突有关,但患者仍然不承认有心理因素的存在。或者有时,的确存在着某种躯体障碍,但却不能解释其身体的病症。因为躯体上的不适不一定就是躯体本身的病变造成的,有时候心理因素也会造成躯体不适。是什么导致了躯体形式障碍导致躯体形式障碍的原因是多层次的,与遗传易感素质有关,心理社会因素中的述情障碍、潜意识获益等,在疾病发生中也起到重要作用。


从心理社会因素来看,这些病人中大部分通常病前有一定的压力或应激事件。而所谓的“述情障碍”,是指在情绪的感受和表述上有障碍,患者的情绪不能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而是通过所谓的“器官语言”释放出来,就会表现为器官和躯体上的感觉。另外,潜意识获益也是存在的。病人的躯体症状可以在潜意识中为患者提供两种获益,一是通过躯体症状宣泄缓解情绪冲突;二是通过患病角色,可以回避应该承担的责任,并获得关心和照顾,当然这些心理过程是在无意识中发生的。

曾经有一个中年妇女在丈夫过世后,情绪低落、痛苦不堪,而后来渐渐转变为身体上的疼痛。其实就是将痛苦从精神上转移到了躯体上,这就是一种潜意识获益。为什么心理上的因素能影响躯体呢?原来人的器官并不是独立的,我们的胃肠、心脏、膀胱、肌肉、血管都是由神经支配的,而神经又受到大脑的支配。如果我们长期处在高压、多虑、情绪不稳定中,就会导致植物神经紊乱,器官也就会功能失调。因而,当我们面对躯体症状时,要排除相应器官的疾病,同时也要综合考虑自己的心理状况和环境因素。


躯体形式障碍主要可以分为四种类型:1.躯体化障碍:这种类型的躯体形式障碍经常伴有变化多样的躯体不适症状。这些症状又往往涉及身体的任何系统和器官,最常见的是胃肠道不适(如疼痛、打嗝、返酸、呕吐、恶心)、异常的皮肤感觉(如瘙痒、烧灼感、刺痛、麻木感、酸痛等)。此外,在性和月经上面的病症也比较常见。这些病人经常有明显的抑郁和焦虑,病程也是慢性和波动性的。

2.躯体形式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从就诊状况来看,这类病症是最多的。患有这种病的患者往往会有心悸、出汗、颤抖、脸红等症状,常常有部位不定的疼痛、烧灼感、沉重感、紧束感、肿胀感。常见的有胃肠神经症和心脏神经症。胃肠神经症在胃镜检查中往往会显示“浅表性胃炎”或“糜烂性胃炎”,但消化科的常规治疗不能改善患者的症状。心脏神经症的患者长期胸闷、心悸、胸痛,但心电图甚至冠脉造影等都检查不出问题来,患者长期辗转于消化科、心内科,成为“看不好的病人”。另外,肠激惹综合征、心因性过度换气、心因性尿频和心因性排尿困难等也属于此类疾病。

3.疑病症:这类病的患者总是先入为主地认为自己可能有一种或者几种严重的躯体疾病,明明是正常的感觉,他们也觉得是异常的,并且总是为此苦恼,有明显的抑郁和焦虑。他们会将注意力集中在身体的一个或两个器官、系统上,当医生告诉他们,可能是其他的病或者根本就没有病时,他们往往不相信,认为是医生的水平有限,进而频繁地换医生,做重复的检查。此时,家人的不理解往往就会导致家庭矛盾出现,甚至是婚姻破裂。

4.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这种病症伴有持续而严重的疼痛,并且,这种疼痛难以用生理和躯体来解释。这种疼痛的发生和情绪冲突或者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医学检查不能发现疼痛部位有相应的病灶。这种莫名其妙的痛使得患者到处就医,服用多种药物,有的甚至对镇静止痛药物产生了依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