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康复

2018年07月25日 4546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脑血管病继发的吞咽障碍已越来越被重视,因为吞咽障碍对患者营养的维持、疾病的康
复以及生活质量都有很大影响。 尽管急性脑血管病的吞咽障碍85%以上经过治疗可恢复或减轻,但治疗如不及时,丧失了恢复的最佳时机,可导致终身鼻饲进食。因此对急性脑血管病有吞咽障碍的患者应尽早撤离鼻饲,进行吞咽功能的训练。口腔期障碍有口腔周围的自主及被动运动、舌肌运动、冰块按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居克举
摩皮肤、冰块按摩咽喉等或湿热刺激发声训练;咽喉期麻痹有侧卧吞咽、边低头边吞咽、空气或唾液吞咽训练、小口呼吸、咳嗽、哼唱等。 无论间接还是直接的吞咽障碍训练,患者体位都尤为重要。因为颈部前屈位易引起吞咽反射,而躯干向后倾斜可防止误咽,还能促进吞咽机能的恢复。

训练方法
    分为基础训练及摄食训练.基础训练是针对那些与摄食-吞咽活动有关的器官进行功能训练;摄食训练则是实际进食的训练。
3.l 基础训练
    用于脑损伤急性期进食前及中重度摄食-吞咽障碍患者进行摄食训练之前的预备训练.
3.1.1 咽部冷刺激与空吞咽:咽部冷刺激系使用冰冻的棉棒势少许水,轻轻刺激软腭、舌根及咽后壁,然后嘱患者做空吞咽动作。寒冷刺激能有效地强化吞咽反射,反复训练可使之易于诱发而且吞咽有力。
3.l.2 屏气-发声运动:患者坐在椅子上,双手支撑椅面做推压运动( pushing exerciscs),屏气。此时胸廓固定、声门紧闭;然后,突然松手,声门大开、呼气发声。此运动不仅可以训练声门的闭锁功能、强化软聘的肌力而且有助于除去残留在烟部的食物。
3.1.3 唇、舌、颇渐进式肌肉训练。

3.1.3.1 发音运动 发音与咽下有关,先利用单音单字进行康复训练,让患者从“你、我、他”开始,每字每次两遍,以便易于接受学习然后歌唱“东方红”第一段,鼓励他们自然的大声唱,通过张闭口动作,声门开闭促进口唇肌肉运动和声门的闭锁功能。一般在晨间护理及下午的基础护理后进行,逐渐要求其发声、发音准确语言肌群运动与力量协调。
3.1.3.2 舌肌、咀嚼肌运动 在患者未出现吞咽反射的情况下,先进行舌肌和咀嚼肌的按摩。再嘱患者张口,将舌尽力向外伸出,先舔下唇及左右口角,转至舔上唇及硬腭部,然后将舌缩回,闭口作上下牙齿互叩及咀嚼10次,如果患者不能自行舌运动时,护士可用纱布轻轻的把持舌,进行上下、左右运动,将舌还回原处,轻托下颌闭口,以磨牙咬动10次,分别于早、中、晚饭前进行,每次5min。
3.1.3.3 颊肌、喉部内收肌运动 嘱患者轻张口后闭上,使双颊部充满气体、鼓起腮,随呼气轻轻吐出,也可将患者手洗净后,作吮手指动作,以收缩颊部及轮匝肌肉运动,每日2次每次反复作5次。
3.1.3.4 吞咽动作 对咽部进行冷刺激,使用冰冻棉签蘸少许水,轻轻刺激软腭,舌根及咽后壁,然后嘱患者做空吞咽动作,寒冷刺激,能有效的强化吞咽反射,促进吞咽力度,每日3次。进行基础训练有效后,方可进行口摄法。

3.1.4 间接吞咽训练: 当患者意识清楚,能坐稳时,即可开始如下训练。 改善咽反射的训练可用冷冻的湿棉签反复刺激患者软腭及咽后壁。 闭锁声门练习让患者大声发“啊”。这项练习训练患者随意闭合声带,可有效地防止误咽。 声门上吞咽这是一组训练动作,可先让患者充分吸气,憋住,然后慢慢咽唾液,再呼气,最后咳嗽。这是利用停止呼吸时声门闭锁的原理进行训练,最后咳嗽是为了清除喉头周围残存的食物。适用于咽下过程中引起误咽的患者。


3.2 摄食训练
    经过基础训练以后,开始援食训练。首先应注意选择适于患者进食的体位、食物形态及进食的一口量。摄食训练前后应认真清洁口腔。
3.2.l 体位:适用于患者的体位并非完全一致,实际操作中应该因人而异,予以调整。对卧床患者,一般取躯干仰卧位,头部前屈,偏瘫侧肩部以枕垫起,护士位于患者健侧,食物不易从口中漏出,利于食物向舌部运送,减少逆流和误咽。对尚能下床者,取坐直头稍前屈位,身体亦可倾向健侧30°,可使食物由健侧咽部进入食道,如果头部能转向瘫痪侧80°,此时健侧咽部扩大,便于食物进入,以防止误咽。颈部前屈也是预防误咽的一种方法。因为仰卧时颈部易呈后屈位,使与吞烟活动有关的颈椎前部肌肉紧张、喉头举上困难,从而容易发生误咽。

3.2.2 食物的形态:食物的形态应根据吞咽障碍的程度及阶段,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来选择,容易吞咽的食物其特征为密度均一、有适当的黏性、不易松散、通过咽及食道时容易变形、不在粘膜上残留。此外,还要兼顾食物的色、香、味及温度等。对昏睡、嗜睡吞咽能力中度以下者,给予易于吞咽的流质饮食,由营养师将主食中配以鲜牛奶、蔬菜汁和果汁等,随着吞咽功能的改善及体能的恢复,将食物做成冻状、粥状,其特征密度均匀,宜粘而不易松散,通过咽及食道时易变形,颜色鲜、香味浓、味道美,利于食用及消化。

3.2.3 一口量:即最适于吞咽的每次摄食人口量,正常人约为 20ml。对患者进行摄食训练时,如果一口量过多,或会从口中漏出或引起咽部残留导致误咽;过少,则会因刺激强度不够,难以诱发吞咽反射。一般先以少量试之(3~4m1),然后酌情增加。另外,还要注意餐具的选择,开始以采用薄而小的匙子为宜。吞咽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空吞咽与交互吞咽,当咽部已有食物残留,如继续进食,则残留积累增多,容易引起误咽。因此,每次进食吞咽后,应反复作几次空吞咽,使食块全部咽下,然后再进食。亦可每次进食吞咽后饮极少量的水(1~2ml), 这样既有利于刺激诱发吞咽反射,又能达到除去咽部残留食物的目的,称为“交互吞咽”。
②侧方吞咽,咽部两侧的“染状隐窝”是最容易残留食物的地方,让患者分别左、右转,作侧方吞咽,可除去隐窝部的残留食物。
③点头样吞咽,会厌谷是另一处容易残留食物的部位。当颈部后屈,会厌谷变得狭小,残留食物可被挤出,继之,颈部尽量前屈,形似点头,同时作空吞咽动作,便可去除残留食物。
3.3 培养习惯性

3.4直接进食训练: 当患者神志清楚、病情稳定、有咽反射,并可随意咳嗽时就可练习进食。体位:进食的体位患者在半*位时发生误咽少,程度轻,故开始练习进食时,以半*位头稍前倾进食为好。偏瘫者,可采取健侧在下的侧卧位,颈部稍前屈,这样易引起咽反射,并可减少误咽。另外,患者颈部向患侧旋转可减少咽部食物的残留。进食训练训练用的食物应选则既容易在口腔内移动又不易出现误咽的均质胶冻状或糊状食物,如蛋羹、面糊等,还要照顾到患者的喜好及营养成分等。因为液状食物虽容易在口腔移动,但对咽部刺激弱,易出现误咽。固态食物容易刺激咽反射,误咽少,但需充分咀嚼,且不易移至咽部。因此,患者可用蛋羹、面糊等食物进行初期训练,逐渐过渡到进普通饮食和水。 训练时,一口的进食量以1小汤匙为宜,进食速度不要过快,每进食一口后,要让患者反复吞咽数次,尤其应注意的是,酸性和含脂肪多的食物吸入易发生肺炎。根据不同的需要量,每日恰当的分配,以早餐吃好,中餐吃饱,晚餐吃少的原则。对昏睡及嗜睡患者,应边进食边鼓励,给予一定的刺激,能保持在清醒状态下进食。对有精神症状的患者,要掌握其平日进食量,患者常捂着嘴不吃,要耐心的开导和启发,设法把预定量协助全部摄入。有的患者进食时不张嘴,这时要从牙缝中倒入一匙水,刺激其张口,一旦开始,就要一口接一口的给予,中间不能间断,间断了患者又不张口。对舌肌运动麻痹致搅拌失灵,不能将食物向咽部推动,但吞咽反射仍保留,可将食团送至患者舌根部,随之用匙轻压舌部一下,引起吞咽反射将食物咽下。对面瘫的患者食物易从患侧口角掉出来或潴留在患侧的颊部,应让患者健侧手持匙,把食团放在口腔健侧,护士或让患者自己用手托下颌,使口唇合拢,向两侧牵拉,舌稍缩回附着上腭,才能进行咽下运动。为防止误咽,在进食时嘱患者吸足气,吞咽前与吞咽时憋住气,使声带闭合封闭喉部后再吞咽,吞咽后咳嗽一下,将肺中气体排出,以喷出残留在咽后部的食物残渣。对咽部运动障碍的患者,若不能维持由口摄入足够的水及热量,可采用鼻饲法


    此外,还应定时进行口腔护理,防止食物残渣留存在嘴里。为防止食道反流造成误吸,患者在餐后应保持坐位半小时以上。

4、摄食-吞咽障碍的综合训练
    有摄食-吞咽障碍的脑损伤患者仅有口腔功能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应提倡综合训练,包括肌力训练、排痰法的指导、上肢的援食功能训练、辅助具的选择与使用、食物的调配,进食前后口腔卫生的保持、助手的协助与监护方法等,凡是与摄自有关的细节都应该考虑在内。因此,只有在医师的指导下,言语治疗师、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护士、营养师等密切配合,通力合作才会取得满意的效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