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源性膀胱 膀胱“失控”排尿难,起搏器助其重获精致生活...
2018年12月27日 4361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两个月来,没睡过一个好觉,每天要跑近20趟厕所,特别是晚上,频繁的上厕所导致无法睡眠,长期的“失眠”感觉整个人都抑郁了,日常需要借助尿管方能解决排尿费力、尿频等问题。现在手术后终于摆脱了尿管,术前的想尿尿不出,憋尿又憋不住的现象不在困扰我,立竿见影的神奇效果让我很震撼……”59岁的李平(化名)一期手术后激动的告诉李旭东副教授。目前李阿姨已经完成二期手术,重获精致生活!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李旭东
“想尿尿不出,憋尿又憋不住”——生活无望
家住西安市未央区三桥59岁的李平阿姨,两个月来备受排尿难题困扰,“想尿尿不出,憋尿又憋不住”,总有想尿的感觉,每次外出第一件事就是找卫生间,跟朋友没聊几句就又要上厕所,频繁排尿让她很尴尬,自卑感也由然而生。特别是晚上,根本就无法睡个好觉,长期的“失眠”感觉整个人都抑郁了,精神状态越来越差。随后到医院检查,被确诊“膀胱炎”,在进行消炎、膀胱冲洗治疗后,症状非但没有改善,还留置了导尿管。
出院后李阿姨更加烦恼,“留置尿管后,排尿困难的症状得到了改善,拔除尿管后,症状又反复。难道要一直插着尿管吗?没有其他办法了吗?不能每天身上都带个尿管吧”……
直到11月17日,发现尿液呈淡红色,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为了能够进一步诊疗,李阿姨来到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找到李旭东副教授,最终才确诊为神经源性膀胱,并非是膀胱炎导致排尿问题。
膀胱“失控”原是神经源性膀胱——治疗有望
李旭东副教授介绍“11月19日,我见到李女士时,已经通过导尿2个月,每天必须要插尿管,已经有感染现象,病人非常痛苦,由于李女士患有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又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常出现的膀胱储尿、排尿功能失常,还有一系列下尿路症状及并发症,与她的症状符合,除了需要做B超检查残余尿之外,结合尿动力学检查,可以断定为神经源性膀胱,并且已经出现尿路感染,目前可以通过药物、康复及手术,改善排尿问题趋于正常,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如果神经源性膀胱不及时处理,容易并发尿路感染,10%~15%的患者可发生尿路结石,膀胱输尿管反流的发生率也达到10%~40%,同时还可并发肾盂肾炎,肾衰竭,肾积水等疾病,长期插尿管给生活也带来诸多不便,并且会显著增加膀胱和肾脏结石、狭窄和膀胱肿瘤的发生风险。考虑到病人强调在破坏膀胱的同时,解除病症,目前有效且长期受益的治疗就是骶神经刺激手术(即膀胱起搏器)。我们知道尿液由肾产生,经输尿管到达“水库”——膀胱,当储存到一定容量时,人体就有了尿意,再由大脑发出指令,“水库”就放闸,尿液由尿道排出体外。对于李阿姨而言,由于主管膀胱和排尿的神经功能紊乱,无法准确向大脑传送“开”“关”信号,大脑也就不能发出准确的指令,导致膀胱失控,出现排尿无力等一系列排尿障碍的症状。而膀胱起搏器正是解决了这一难题,电极装置通过局麻下微创手术植入到患者的骶神经,通过持续、微弱的电流刺激调节骶神经功能,从而抑制异常信号,协调膀胱与括约肌功能,促进膀胱排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李旭东副教授介绍。
通过这次门诊李阿姨这时候才明白,原来自己并非是膀胱炎,而是由于糖尿病导致的神经源性膀胱,为了能够尽早得到治疗,决定进行膀胱起博器,李阿姨三周前入院进行手术评估。
神奇膀胱起搏器 助她重获精致生活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盆底疾病与神经调控中心李旭东副教授及专家团队术前评估,制定详细治疗方案,膀胱起搏器属微创手术,创伤小,患者在局麻下即可进行,但是手术并非如大家想的那么简单,特别是一期手术中,如何精准穿刺骶3神经孔并且植入电极,达到最佳预后效果,是手术的关键,而穿刺部分往往靠的就是医生的解剖功底及手术熟练程度。一期术后患者在刺激器外挂体验治疗两周后,如果症状得到改善,再进行二期刺激器植入。
术前,三维骶骨成像,可明确骶3神经孔
一期手术中膀胱X线照片,电极植入位置精准
一期术中照片,植入电极
11月30日,李旭东副教授及专家组,历时30分钟顺利完成一期手术,a.将电极放在患者下腰部,并作一条皮下隧道,穿至身体臀部的侧面出来,然后将延长导线连接到临时刺激器。b.患者带着此临时刺激器进行体验治疗,患者需记录排尿日记情况和评估症状的改善情况。c.临时刺激器可以挂在皮带上,可以设定刺激的电量及频率,借由电极线发送轻微的电刺激至控制膀胱的神经,症状可获得改善或完全消失。
31日,在术后第二天拔掉尿管,李阿姨术前的排尿无力,异常的膀胱充盈感及尿意等症状消失,她激动的说“手术后立竿见影的神奇效果比我预期的还要好,感受最大的晚上,现在起夜一次,终于可以睡一个好觉了……”
术后第七天她的残余尿量已经降到100ml左右,随后在服用药物后残余尿量已经降到30ml左右……
12月13日,李阿姨再次入院进行二期手术,成功植入刺激器。
二期术中照片,植入刺激器
李旭东副教授视频解析
李旭东副教授介绍:神经源性膀胱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可见于40%~80%的糖尿病患者,即使血糖控制良好仍有约25%的发病率。糖尿病周围神经受损,均可导致支配膀胱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并累及支配尿道括约肌的神经,导致逼尿肌反射及收缩力减弱或消失、尿道内外括约肌控尿能力减低,造成排尿困难或尿失禁,患者日常生活非常痛苦。
目前的医疗技术通过膀胱起搏器是治疗排尿障碍的最新微创治疗手段,调控排尿神经反射,恢复膀胱尿道的储尿和排尿功能。在排尿控制方面,治疗或缓解尿频、尿急,急迫性尿失禁,非梗阻性尿潴溜,此外对大便失禁也有很好的效果。其可体验、微创、可调控等治疗特点,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
为了能够更加系统的规范化诊疗模式,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成立盆底疾病与骶神经调节中心,拥有西北五省最先进的影像尿动力检查设备(骶神经调节的关键设备,是我院开展该技术优势)。同时中心设立患者绿色就诊通道,更加快捷方便患者就诊,每月定期的专家义诊、健康宣教,关注尿失禁、盆底疾病(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脱垂)及尿急尿频综合症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