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科普】什么是腔隙性脑梗塞

2018年07月20日 9662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腔隙性脑梗塞是脑梗塞的一种特殊类型,又称缺血性中风。腔隙性梗死主要是大脑半球深部白质和/或脑干的微小动脉透明变性、深穿支动脉闭塞,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坏死和液化而形成。

  腔隙性脑梗塞主要依据影像学检查或尸检诊断,单靠临床来确诊是困难的。腔隙性脑梗死的梗死面积很小,直径一般不超过1.5厘米。


  什么原因引起腔隙性脑梗塞:

  脑深部穿通动脉闭塞引起,本病的脑动脉可有下列改变:

  1、类纤维素性改变:见于严重高血压,血管壁增厚,小动脉过度扩张,呈节段性,血脑屏障破坏,血浆性渗出。

  2、脂肪玻璃样变样:多见于慢性非恶性高血压患者,直径小于200μm的穿通动脉,腔隙病灶中可发现动脉脂肪变性。

  3、小动脉粥样硬化:见于慢性高血压患者,直径为100~400μm的血管,有典型的粥样斑动脉狭窄及闭塞。

  4、微动脉瘤:常见于慢性高血压患者。


  腔隙性脑梗塞需要的检查:

  1、因病灶小,脑电图和脑血管造影均正常。

  2、累及听觉或体感通路时,脑干听觉和体感诱发电位可有异常。

  3、头颅CT在病后8~11天检查较适宜。

  4、MRI对脑干腔隙梗塞亦清晰可见。


  腔隙性脑梗塞的早期症状:

  临床症状一般较轻,除少数外,大多发病缓慢,12~72小时达到高峰,部分病人有短暂缺血发作史。临床症状与腔梗灶的大小和部位有关,常见有下列几种类型:

  1、纯运动性卒中:表现为面、舌、肢体不同程度瘫痪,而无感觉障碍、视野缺失、失语等。病灶位于放射冠、内囊、基底节、脑桥、延髓等。

  2、纯感觉性卒中:表现为半身麻木,受到牵拉、发冷、发热、针刺、疼痛、肿胀、变大、变小或沉重感。检查可见一侧肢体、身躯感觉减退或消失。感觉障碍偶可见越过中线影响双侧鼻、舌、阴茎、肛门等,说明为丘脑性病灶。

  3、共济失调性轻偏瘫:表现为病变对侧的纯运动性轻偏瘫和小脑性共济失调,以下肢为重,也可有构音不全和眼震。系基底动脉的旁正中动脉闭塞而使桥脑基底部上1/3与下1/3交界处病变所致。

  4、感觉运动性卒中:多以偏身感觉障碍,继而出现轻偏瘫。为丘脑后腹核并累及内囊后肢的腔隙性梗塞所致。

  5、构音不全手笨拙综合征:患者严重构音不全,吞咽困难,一侧中枢性面舌瘫,该侧手轻度无力伴有动作缓慢,笨拙(尤以精细动作如书写更为困难),指鼻试验不准,步态不稳,腱反射亢进和病理反射阳性。病灶位于桥脑基底部上1/3和下2/3交界处,也可能有同侧共济失调。


  怎样诊断腔隙性脑梗塞?

  1、多在50岁以上发病,常有长期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脏病史。

  2、起病较缓慢,症状在数小时或数天达高峰。

  3、临床症状较轻,多无头痛、呕吐及意识障碍。

  4、神经系统体征较局限单纯,如纯运动性偏瘫,纯感觉性卒中,共济失调性轻瘫,呐吃手笨拙综合征等。

  5、脑电图、脑脊液、脑血管造影等辅助检查无异常。

  6、CT可确诊。常有3~10毫米的低密度区,小于2毫米的病灶CT不能显示。


  避免进入两个误区

  1、对腔隙性脑梗死极端恐惧,觉得自己患上了非常严重的疾病,不知所措。

  实际上与脑出血和较大面积脑梗死比较,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性要小很多。一般腔隙性脑梗死的预后良好,多数患者可在一至数周经治疗好转或痊愈,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2、因为疾病症状轻甚至无症状,而轻视腔隙性脑梗死。

  患了腔隙性脑梗死,预示以后有可能发生严重的脑血管病,并且如果多次发生腔隙性脑梗死,成为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同样会出现严重的后果。因为多个病灶累加,病情逐渐加重,会引起智力衰退,甚至血管性痴呆等严重情况。所以,一旦确诊为腔隙性脑梗死,应积极治疗,控制病情发展。治疗原则同其他脑梗死,如改善缺血脑组织的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等。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