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五法为一方,我这样治疗甲亢

2018年04月06日 8318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甲亢治疗经验谈
作者/王士相

甲状腺机能亢进简称“甲亢”,它属于中医学的“瘿”症,我国古代医书中早有记载。

其临床症见情绪急躁,激动易怒,心悸,多汗、恶热喜凉,两手震颤,消谷善饥,饮食不为,肌肤消瘦,肠鸣腹泻,肢体乏力,眼球外突,眼裂增宽,甲状腺肿大或变硬,甚而颈部粗大。

妇女可伴有月经的不调。望之多面红,神态作浮躁惊惕状。

舌象表现不一,有的无明显变化,部分患者可见舌红或光红无苔。舌苔有薄白,薄黄,或苔略厚。脉象以数为主,如弦数、细数、滑数、弦细数或沉数。

本病的发生,中医学认为与肝有着密切关系,因肝主疏泄而条达,若肝气抑郁,则肝木亢盛,故情绪急躁,易怒,手颤;

肝开窍于目,肝之经络“上贯隔,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吭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故突眼、甲状腺肿大与肝有关;

消谷善饥乃肝胆火盛,灼伤水谷精微之气,故多引食自救;

肠鸣腹泻因肝木乘脾所致,水谷精微为壮火所蚀,加之木乘土衰而泄泻,是以饮食不为肌肤,且肢体倦怠乏力;

“阳加于阴谓之汗”,由于阳气亢盛,迫使津液泄溢,故烦热汗出。

木火相生,心火亦甚,以致心悸,失眠,面红,惊惕,脉数。

舌之有苔,犹地之有草,舌苔虽恶,犹胜于无苔,故舌之光红无苔者,较有苔者为重,以其阴伤故也。

总之,其病因病机的要点在于,肝阳亢盛,木横土衰,木火相生,灼其阴液。

据此余临证自拟治肝五法。

(1)酸泻肝木、疏肝敛阴。

《内经》云:“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以辛补之,以酸泻之。”所谓以辛补之,以肝主升发,顺其性为补。观《素问•至真要大论》对厥阴肝木之胜,多用酸泻之法。酸泻肝木以白芍、木瓜、乌梅为主,疏肝敛阴以柴胡、白芍为主。

(2)强金制木。

恢复肺金肃降之气,以抑制肝木亢盛。以沙参、麦冬、石斛、百合为主。

(3)培土荣木。

脾胃为营卫之源。肝木亢盛、克制脾土,必致营卫不足。营血渐虚,无以濡养肝木,故培土适从荣木。以参、术、苓、草、扁豆、莲肉之属。

(4)滋水涵木。

即滋阴柔肝之意。以白芍,生地黄为主。

(5)和阳熄风。

即缓和阳气亢盛,平熄肝风内动。以桑叶、钩藤、连翘、黑山栀、丹皮之属。

“甲亢”处疗之难,有以下数端。

肝胆阳气亢盛,本可用苦寒阵火之剂,吴鞠通所谓:“直折苦降”法。

然患者多肠鸣腹泻,消瘦乏力,此脾虚之象。若用苦寒降火,则脾胃更伤,此其一也;

其腹泻重者,日4-5次,怠倦乏力,本当补脾,若过用参、芪、白术,则益气助火,此其二也;

烦热面红,脉数舌绛,本为伤阴之象,若纯用滋柔,又碍其脾运,此其三也。

故临床体验,在上述五法中,以酸泻肝木为主要方法。以白芍、木瓜、乌梅既无苦寒伤中之弊,且有敛阴止泻之益。兹据上述五法,将临床中所拟常用方剂,介绍如下。

方药:白芍10克,乌梅10克,木瓜10克,柴胡6克,沙参10克,麦冬10克,石斛10克,白术6克,莲肉10克,桑叶6克,黑山栀6克。

以上为通用方剂。其方义是据前述五法所组成,兹不复赘。临床运用时,可根据患者之阳亢、脾虚、阴伤的孰轻孰重,加减化裁。

根据余临床体会,除甲亢危象外,中药对轻、中、重乃至严重的“甲亢”均可收效,且无任何毒性反应和副作用。

即便是重症患者,在服药的4一5周,各种自觉症状亦可明显减轻,特别是体重增长。

服药三个月,病情稳定后,可按上述处方配制丸剂,每丸9克,日2次。服用丸剂时间,不少于4一6个月。这对巩固疗效,防止复发,至为重要。




(1)关于突眼的治疗:

突眼明显者,在运用上述诸法治疗时,随病情好转,多数患者不但自觉眼突、眼胀有所改善,而且眼裂增宽现象亦有所改观。在用丸剂调理时,宜加入白蒺藜、生牡蛎等。因白蒺藜入肝经,辛开苦泄,治风明目,本经谓“主治恶血,破症瘕积聚”,以其性温,用量宜轻。牡蛎,咸、微寒,软坚散结,主惊恚恕气。

(2)关于运用海藻:

昆布等含碘药物问题:根据余临床体会,用海藻、昆布等含碘药物治疗“甲亢”,并不能取得稳定的效果。

并据现代医学,含碘药物不能根治“甲亢”,只是在甲状腺危象时,暂时用以控制病情。

常见“甲亢”患者,长期、大量服用海藻、昆布等药,非但无效,反而甲状腺变硬。依余之意见,重症“甲亢”患者,开始治疗时,于上述辨证论治诸法中,酌加海藻、昆布各6—9克,可提高疗效,服药10日左右,即应停用海藻、昆布等。上述意见,虽亦离经,然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故提出以供指正。

(3)有关缓解心率的问题:

单纯中药治疗“甲亢”,心率的缓解较诸症为慢。

根据中医理论分析,脉数者为病进,脉缓者为病退,诸症虽然减轻,而脉仍数者,为阳气亢盛不藏之象。本病脉数,是因相火旺盛,灼伤水谷精微,是以营卫俱虚。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营阴不足,心失所养;卫气不固,肺气亦虚。肝胆阳盛,木火相生,心阳暴亢。阳主动,阳盛则脉数不已。

故治疗之法,以酸泻肝胆之亢,养气阴以补心营肺卫之虚。于上述方剂中重用沙参(可与太子参同用、麦冬,加生地,生甘草,生龙齿,生牡蛎,枣仁等。

按:麦冬在《本草蒙筌》云:“去心热,止烦热”。沙参,太子参,麦冬同用,有宁心神、益气、养阴之功。生甘草在《用药法象》中云:“生用泻火热”,且甘以缓急。生地、白芍养营阴,配生甘草酸甘化阴,泻火以缓急。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