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治疗,治愈疾病
2020年09月15日 7980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我想分享两个自己的小故事。
在我小的时候,家里在农村,养了很多鸡。
关于那些鸡,有许多有趣的记忆。
母亲买的小鸡仔,叫做炕鸡。
炕鸡,这一叫法是因为小鸡大多是在炕房里出生的,因而叫炕鸡;在江淮地区,这一叫法非常普遍。
炕鸡每天叽叽喳喳的要吃玉米面,黄色的绒毛,跟着老母鸡到处跑。
等它们几个月长大以后,形态就各异了:有的长的很标致,有的没有羽毛,甚至羽毛还长反了,非常丑陋。
它们常常是农村80后一代学费和日常鸡蛋营养的重要来源。
印象中,这些小鸡生长的过程中死亡率非常高。
除了偶尔的遇上村上散养的狗、猫,绝大多少是死于疾病。
成年鸡也会有死亡,相对较少,乡下人叫“瘟病”。
现在想来,可能是细菌或者病毒的感染,也可能是禽流感。
每1-2年发生一次,村长上的鸡从东头死到西头。
发生的时候大面积死亡,
乡下人还舍不得扔掉,对估计撑不过去,或者刚死的鸡就会做来自己家人吃。
我小时候吃过很多,因为烹饪过程高温比较充分,倒是没有什么值得过多担心的。
当然当时也不知道这些“不能吃”。
其中有一只非常讨家人喜欢的芦花鸡也不幸罹患。
它下蛋都是勤勤恳恳,每天一只蛋从来不偷懒。
别的鸡胆子小,唯独它,家里人若要抓它,它便张开翅膀、蹲下。
甚至有时候主动过来和我打招呼。
这只鸡也开始发高烧、拉肚子。
母亲因为要忙地里的农活,加之多数也救不活,就放弃了。
但是我实在是舍不得这只,
便把药物拿来喂它,我记得那个药物是土霉素。
这只鸡没有食欲、甚至没有了喝水的力气。
我便用口水将土霉素给它灌进去。
应该每天喂一次,我给它加成每天2次。
我记得外婆、母亲都说过救不活了的。
这个故事就是那么的没有悬念,没有反转。
这只芦花鸡竟然一天天的好了起来,
先是体温退了下去、过几天能够站起来走、然后就是愿意吃东西了。
最令我开心的是,大约半个月以后,这只芦花鸡竟然能够继续下蛋了。
我清楚的记得,它大病初愈后的蛋非常的小。
这只鸡后来安享晚年,寿终正寝。
第二个故事
那一年,我刚到华东医院风湿科做博士生。
病房里有一个自身免疫性疾病伴发感染住院的六十来岁男性。
具体是哪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不记得了。
但是因病使用免疫调节/抑制药物诱发肺部感染的病程经过是肯定的。
高效并且高价的抗生素用了有些日子了。
病人住院快有半月,神情萎靡、奄奄一息。
有一晚,我去病房代班,静悄悄,安稳,并无令人紧张的大事。
那个男病人的闺女走进了办公室,见我清闲,不禁想多聊上几句。
“医生啊,我爸这个怎么办啊?都半个月了,还能好么?”
悲哀的言辞之中透露了无可奈何。
长期的医患接触经验使我是欲言又止。为何?
我自认为水平高,疗效独特。可是我同时知道病人或病人家属是如何在心里打量医生的。
中国的病人常常在表面对你一套,转脸又是一套。
甚至自家亲戚生病了也是这样。
具体是什么意思?
举个栗子,假如我让一个病人热敷去护理发热,他会说好的。
转脸,另外一个专家让他冷敷护理发热。
他会为了迎合另外一个专家的意见来诽谤我,更何况我还属于年轻的医生呢!
我早就看透了这群病人的嘴脸,
因为有大量病人会迎合我而诽谤他之前的医生,从而我就推导出来的。
那这些人,现在怎么阿谀于你,将来就会怎么贬低你一文不值。
所以对“随便问问”也常常不愿意做无用功。
换做别的年轻医生可以,但是我不可以,因为我自以为水平高。
最容易的搪塞方法就是:“我们值班负责处理急症、治疗方案明天问管床大夫”。
虽然不愿意多说,但是我嘴巴又嘟哝一句:
“嗯,这样下去,可能快不行了”。
那妇女说:“是的啊,都半个月了,也不见好,这怎么办呢?”
我还是按耐不住内心的观点,大致表达如下:
目前有重症肺炎,抗生素用了这么多,无论是耐药还是不敏感,反正是效果不佳,病人濒临死亡,耗下去一个星期差不多。
住院病人经常懒惰,60多岁老头,年纪也不是很大,不下床活动。
男人就是这样,包括我那老爹,生了病会比女人更娇气。
也不愿意吃东西,没有营养,身体特别的瘦弱,怎么能有免疫力对抗病原微生物/细菌呢?
运动、营养很重要!
我之前治疗癌症病人的……(省略500字,介绍营养、运动对癌症晚期体力康复的作用)。
这些话虽然也比较详细,
但是并没有重复、强调。因为我不愿多说,
我也不愿意听到患者女儿为了附和我的说法而对他的管床医生说三道四,
何况他的管床医生和我的关系还有点针锋相对。
这个妇女听了我的话果然表现出非常赞同。
当然也有可能是茅塞顿开,发自内心的赞同。
她告诉我说,她们在老家是做赤脚医生的。
于是接下来的日子里,
每次查房,我跟随着大部队在主任的后面,会看见:
母女两个伺候着这个一家之主的老头,不停的吃好的。
主任说:“吃啥呢?哦,甲鱼汤啊,好东西!”
真的是早查房、晚查房都会看到在不停的喂饭。
每天护士也会看到病人拔了氧气管,
走廊里,病人女儿抱着他一步一步的走路。
病人一天天地强壮了起来,大约一周后开心的出院了。
两个故事的几点体会:
1. 有时候,看着像是不行了,但是还是要努力救一下。
2. 治疗要坚持。很多慢性疾病、甚至急性病的疗程都蛮长,多一点耐心。
3. 那只鸡是被迫吃药:生病了之后/尤其是对于消耗性疾病,食欲下降,不愿吃药,卧床不愿意运动是由于疾病导致心理情况的改变,家属需要主动引导、适度强硬。
4. 不要和病人或者病人家属反复重复,如果他信任你,或许是无计可施愿意接受,他自然会把你的话放心上。他内心瞧不起你的时候而“随便问问”,你重复再多遍也是白搭。我常说:看病得病人和医生有缘。
5. 医不扣门。如果是我主动向病人阐述观点,当时人轻言微,不仅说了无效,还增加了和部分同事的矛盾。后来更多的故事证实,我再也不会学雷锋一样主动给患者出治疗意见,因为他身边不缺大专家。而且骗子很多,主动、热情的更像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