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外成功开展Arnold-Chiari畸形
2018年08月27日 7501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Arnold-Chiari畸形,也叫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是1891年由Chiari提出的,它基于尸体解剖的研究,显示部分小脑、第四脑室及脑干向下移位,经枕骨大孔疝入椎管的一组先天性畸形。并按其严重程度分为:Ⅰ型,小脑扁桃体伸长,经枕骨大孔向下呈舌样伸入椎管,并使延髓呈屈曲状;Ⅱ型,第四脑室及其脉络膜与小脑扁桃体一起下疝到枕骨大孔以下,延髓屈曲更明显,Ⅴ-XII对颅神经根受到不同程度的牵拉,并逆向上方走形;Ⅲ型,此型中有伴发颈椎裂及脊膜膨出者;Ⅳ型,伴有小脑发育不全的Chiari畸形。到1935年,Russell和Donald报道了10例Arnold-Chiari畸形患者,此后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总体来讲, Arnold-Chiari畸形在神经外科专业是一种年轻的疾病。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赵海康
关于此病的发病机制,神经外科界有许多不同的观点,公认的发病机制是1995年由Badie提出,他认为Chiari畸形可能发生于胎儿的第3个月,胚胎时期,由于中胚层体节枕骨部发育不良,导致枕骨发育迟缓滞后,而小脑、脑干发育正常,使出生后正常发育的后脑结构因后颅窝过度挤压而疝入椎管内。
总的来讲,Chiari畸形的临床表现可分为以下几类:1.枕大孔区压迫症状;2.发作性颅内高压症状;3.中央脊髓功能异常;4.小脑功能异常;5.强直状态;6.球麻痹。
手术治疗是目前公认的唯一有效治疗方法,目的在于去除脑干及下疝的小脑扁桃体的骨性束缚,解除因疝出导致的硬膜压迫,重建枕骨大孔正常的脑脊液动力学,并保持硬膜的密闭性。手术看似简单,但风险很大,由于操作位置离脑干很近,局部组织的粘连,手术中对脑干造成牵拉,可能随时引起呼吸、心跳骤停,外院在术中死亡的病理不在少数。术后反应性脑干水肿,术中咬除的颅骨边缘距离椎动脉仅数毫米,内固定钉位置在椎动脉及脊髓之间术毫米范围,局部颅神经的缠绕,均为手术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及风险。
沙xx,女,36岁,工人。半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感左上肢麻木不适,未重视,5月前合并头痛、头晕,颈项部疼痛等症状,发作时伴恶心、胸闷不适,多次在外院以“颈椎病”对症治疗效果不佳,3月14日在我院行头颅CT检查报告无明显异常。4月22日于唐都医院性颈椎侧位片提示颈椎轻度骨质增生,颈2/3、颈7/胸1椎间盘病变待排;于当日在武警医院行颈椎MRI提示:1.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Chiari畸形)并脊髓空洞形成;2.颈椎曲度变直。经保守治疗症状无明显缓解,头痛症状逐渐加重。经多方联系来我院找到赵海康主任,经过赵主任的详细分析介绍,患者及家属毅然决定在我科手术治疗。于2014年5月4日来院就诊。入院时检查发现,患者除头痛、头晕,恶心等小脑扁桃体下疝枕骨大孔症状外,还伴有后组颅神经症状如咽反射减弱,有小脑功能异常症状如平衡障碍,还有脊髓功能异常症状如鱼际肌萎缩等症状。
因为这是我科建科以来首例病例,来院后我科医护人员高度重视,术前经过科学、详尽的影像学检查评估,经过反复病案讨论,制定详细的最佳治疗方案,治疗计划,科室医疗小组成员一致认为,目前诊断明确:1.Chiari畸形Ⅰ型 2.脊髓空洞症 3.扁平颅底。有明显的神经系统症状,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在手术方式选择上经过多次讨论,最终决定行“Chiari畸形后颅窝减压术+扁桃体部分切除术+颈枕融合内固定术”。5月8日由赵海康主任主刀,袁致海、荣波医师协助下,切皮,骨性减压,小脑扁桃体切除,硬脑膜、硬脊膜减张缝合,内固定,各个环节都一丝不苟,经过近5小时的努力,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清醒返回病房。术后3天已能下地活动。
术后复查CT见颅内无出血,无脑积水,扁桃体回位良好,皮下无积液。目前患者状况良好,咽反射等后组颅神经功能基本恢复,行走平稳,动作协调,几乎没有任何手术后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