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疫苗接种不良反应及处置

2021年11月30日 8383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子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子宫颈癌直接病因。WHO提示消除宫颈癌中期目标,即到2030年实现90-70-90(90%女孩在15岁之前全程接种HPV疫苗,70%女性在35和45岁接受一次高灵敏度的筛查,90%确诊宫颈疾病的女性接受治疗),是所有国家实现消除宫颈癌的重要途经。2018年中国肿瘤年报显示中国宫颈癌年龄标化发病率为10.9/10万,离WHO消除宫颈癌目标仍有较大差距。而我国女性HPV疫苗可及性差,15岁以下适龄女性接种率几乎可以忽略不计。2015年统计数据显示中国35-44岁女性中宫颈癌筛查率为36.9%。一项中国模型模拟研究显示,在中国人口老龄化,城镇化,性行为年龄提前的背景下,目前仅采用筛查的防控策略下,到2100年,年龄标化的宫颈癌发病率预计将增加到2015年的3倍。因此,为加速我国宫颈癌消除进程,积极推进疫苗结合筛查策略迫在眉睫。
随着HPV疫苗预防接种越来越普及,预防接种的人群不断增加,临床上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也有所增加。各类生物制品对于人体来说,毕竟是一种异物,接种后机体在产生有益反应的同时,也会产生一系列副作用。不良反应是由制品本身特性所引起的,其性质和强度随制品的不同而不同,对出现的不良反应要认真的进行鉴别并给予正确的处理,避免严重后果的发生,现总结临床体会如下:
        1不良反应
        1.1局部反应注射局部红肿浸润,根据纵横平均直径分为弱反应(≤2.5cm);中反应(2.5cm~5.0cm)和强反应(≥5.1cm)。凡有局部淋巴管、淋巴结炎者均为局部重反应。大部分皮下接种的疫苗在注射后数小时至24h或稍后,局部出现红肿浸润,并伴疼痛,红肿范围一般不大,仅有少数人其直径>5.0cm,有的伴有局部淋巴结肿大或淋巴结炎、疼痛,这种反应一般在24~48h逐步消退。
        1.2发热反应①弱反应:T38.5℃,发热伴随有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等胃肠道反应,个别严重者还会出现惊厥或神经系统症状。
        1.3过敏性休克很少见但后果严重。
        2治疗

①轻度局部反应一般不需任何处理,经过适当休息,就可恢复正常,但反应较重的需作处理;

②较重的局部反应可用干净的毛巾热敷,每日数次,每次10~15min,可助消肿,减轻疼痛。但接种卡介苗的局部红肿不能热敷。如果发炎的淋巴结肿大不超过1cm,属于正常反应,不必处理。如果肿大超过1cm,且发生软化,又不能自行消退,可在严格消毒的情况下,做局部抽脓。如果局部已经破溃流脓,可撒上适当的消炎药,再用消毒纱布包扎,切忌用不卫生的方法挤压或随便切开排脓;
③过敏性皮疹处理方法:皮疹有丘疹和荨麻疹等,可口服扑尔敏片,必要时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
④发热反应处理方法:多休息,多饮开水,保暖,注意继发其他疾病;出现高热不退者可服退烧药,出现惊厥及神经系统症状者应及时送医院观察治疗。按医嘱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等药以退热;腹泻可给予思密达口服。一般2~3d恢复正常;合并感染时口服阿莫西林、利巴韦林等治疗;
⑤过敏性休克治疗方法:必须按过敏性休克及时抢救,否则有生命危险。接种时要备有肾上腺素、地塞米松注射液等抢救药品已备急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