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环切术治疗3-4期混合痔
2018年09月11日 7462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鉴于肛门直肠是管状的,痔疮是环状生长的,环形切除痔疮似乎是理想的术式。青岛市市立医院肛肠外科赵义瑞
早在上世纪50-60年代,混合痔环切术是流行的术式,当时是用软木塞插入肛门,用大头针将痔疮钉于软木塞上,然后沿着软木塞切除一圈痔疮,再做环周缝合。但是,由于当时无法解决肛门衬垫下移的问题,这个手术将肛管和齿状线一并全部切除,,导致术后直肠粘膜整圈脱出,肛门整天有粘液分泌,最终这个术式被放弃,上世纪70-90年代被剥扎术取代,就是英国人发明的Milligan-Morgan术式。
剥扎术是将痔疮与肛门呈放射状剥扎切除,即将齿状线以下部分外痔剥脱切除,齿线以上内痔部分结扎。
这种术式保留了部分齿状线和肛管,但是,手术创伤大,疼痛较重,术后出血几率高,还有可能术后肛门狭窄,也无法解决肛门衬垫下移的问题。
本世纪初,意大利医生Longer,发明了PPH技术。PPH是以“痔疮是肛门衬垫下移”这一理论为基础发明的,它的上提作用很好的解决了痔疮粘膜下脱的难题。同时,由于是在无痛觉神经的直肠粘膜上做切割缝合,术后疼痛较轻。但是它的作用也仅此为止,对痔疮的另两个病理现象,赘皮增生和静脉曲张却束手无策,所以,单纯的PPH手术只对较轻的混合痔效果好,对于3-4期的混合痔效果很差,也因此出现过不少医疗纠纷(病人认为没切净)。所以,医生不得不再配合剥扎术进行剩余部分痔疮的切除。但是,剥扎术的副作用可能吞掉了PPH的优势。
本人根据目前的技术,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设计出“双环切术”治疗3-4期混合,取得非常好的效果。这一术式的要点是,以PPH做齿线上粘膜环切,将肛垫上提到正常高度,然后在肛门缘将剩余混合痔(赘皮增生和静脉曲张)做另一环切,切口用可吸收线缝合。在肛门缘做环切比剥扎术的好处有:保留了齿状线和肛管皮肤这些原装的肛门结构,可有效避免肛门狭窄和遗液;避开在疼痛神经末梢最丰富的肛管上切口,术后疼痛比剥扎术也有大幅减轻;避开在齿状线上切口,术后出血几率大幅降低。
术前,4期混合痔
术后一周,有轻微水肿
术前,4期混合痔
术后一周,轻微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