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前后3天内吃药,风险多多!

2022年04月30日 6768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喝酒前后3天内吃药,风险多多!

石浩强 PSM药盾公益 2022-01-19 18:06

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石浩强



感冒药+酒精=肝衰竭


大多数感冒药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对肝脏有一定的毒性,但是不过量、合理的使用一般还是安全的。事实上扑热息痛易被肝脏代谢活化为具有毒性的N-乙酰苯醌亚胺(NAQPI)。


当其剂量正常时(1天用量不宜超过,而FDA明确指出日极限剂量为4g),NAQPI完全可以被肝脏的解毒物质还原性谷胱甘肽分解而无毒化。但当服药时饮酒,即使剂量不大,乙醇也会诱导肝细胞药物代谢酶,加快NAQPI的生成,短时间内即达到中毒剂量,导致肝损的出现。


扑热息痛


又称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林),用于治疗感冒(一般剂量250mg)发烧(一般剂量650mg)及缓解轻中度疼痛(一般剂量450mg),但对剧烈疼痛及内脏平滑肌的绞痛无效,主要不良副作用为肝脏毒性,尤其是长期、大剂量以及联合用药,肝脏毒性的表现主要是由于生物转化过程中产生了毒性中间物质NAPQI(N-对乙酰苯醌亚胺)。当扑热息痛剂量过大时,体内的还原性谷胱甘肽等保护因子减少,就有可能出现肝损害,FDA规定扑热息痛最大日剂量不超过4克。


例如退烧


体温低于38.5℃时,应以物理方法为主,如暴露肢体、枕冷水袋、湿毛巾擦拭、外敷降温,多喝水以加速代谢,帮助退烧。


高于38.5℃时才用退烧药,起效30分钟—2小时,用药间隔6—8小时,不低于4小时,24小时不超过4次,降温不宜过快,尽量只选一种药物,以降低合并用药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服用一种药物出现呕吐或高烧不退时,可以考虑4—6小时后换另一种,连续用药不超过3天,尤其是小儿退烧时合理用药更加重要。


WHO推荐退烧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相对安全,但仍有肝脏毒性发生可能。


图片描述





抗菌药物+酒精=双硫仑样反应


头孢菌素与酒精同服会发生双硫仑样反应。


头孢菌素会抑制肝细胞线粒体内的乙醛脱氢酶的活性,乙醇在肝脏代谢为乙醛后不能进一步氧化为乙酸进而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导致体内乙醛聚集,引起胸闷、气短、血压下降、面色潮红、恶心、呕吐等症状,甚至会引发呼吸困难、急性心衰、急性肝损伤乃至威胁生命。

图片描述





 阿司匹林+酒精=胃溃疡或出血


阿司匹林在长时间服用时会对胃黏膜有一定刺激,如果在服用阿司匹林期间喝酒,酒精会加重对胃黏膜的刺激,严重者出现胃溃疡、胃出血等不良反应。


另外,阿司匹林与酒同服也有双硫仑样反应的报导。



图片描述





抗过敏药+酒精=嗜睡昏迷


扑尔敏、苯海拉明、西替利嗪等抗过敏药,对中枢神经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会出现头晕、嗜睡等症状,服用此类药物前后喝酒会加剧其抑制作用,严重者会出现呼吸抑制、血压下降等。



图片描述





降压药+酒精=低血压休克


低血压是降压药常见的不良反应,而酒精会扩张血管,血压降低明显。


所以说服降压药后喝酒,发生血压骤降的风险更高,甚至休克,危及生命。



图片描述




 安眠药+酒精=呼吸抑制甚至死亡


安眠药与酒或酒精类饮料同服,易引发嗜睡、昏睡,严重者可造成呼吸抑制甚至死亡。



图片描述





综上所述,

是药都有不良反应,但只要在已知和可控的范围内,仍属好药。酒、药混饮,只有两种可能,一则药效降低,二则不良反应加大,甚至出现致命的毒性反应。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在喝酒前后3天,乃至更长时间内服药,都可能对药物产生一定影响,甚至发生危险。因此劝君在服药期间,尽量避免喝酒。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