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疗脑脊液漏
2018年08月13日 8448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一.非手术治疗:一般均采用头高30°卧向患侧,使脑组织沉落在漏孔处,以利贴附愈合。同时应清洁鼻腔或耳道,避免擤鼻、咳嗽及用力屏气,保持大便通畅,限制液体入量,适当投给减少脑脊液分泌的药物,如醋氮酰胺或采用甘露醇利尿脱水。必要时亦可行腰穿孔流脑脊液,以减少或停止漏液,裨使漏孔得以愈合。大约有85%以上的脑脊液鼻漏和耳漏病人,经过1~2周的姑息治疗而获愈。
二.手术治疗:需行手术治疗的外伤性脑脊液漏仅占2.4%,只有在漏孔经久不愈或自愈后多次复发时才需行脑脊液漏修补术。
1.脑脊液鼻漏修补术:术前必须认真作好漏孔的定位,方法已如上述。确定漏口位置之后,可行患侧或双侧额部骨瓣开颅。首先应通过硬脑膜外探查,按术前疑及的部位将硬膜自额窦后壁、眶顶、蝶嵴或筛板区小心分离。凡漏孔所在处常可见硬脑膜增厚并陷入骨折缝中,应尽量靠近颅骨分离、剔下漏孔,勿使漏口扩大。颅骨破孔处的软组织电灼后推入骨缝内,如为窦壁则推入窦腔,再用骨蜡或医用凝胶封闭颅骨裂口。然后,密切缝合或修补硬脑膜上的破孔。通常多用颞肌筋膜、骨膜或帽状腱膜作为修补片,缝合务求严密完善。若漏口较大或经硬脑膜外有困难时,好可瓣状切开硬脑膜,抬起额叶底部经硬脑膜下直接查寻前窝底部的漏口。通常漏孔多位于筛板区、额窦后壁、鞍内或鞍旁,偶尔也可能发生在过度气化的蝶骨大翼部。有漏孔的地方,蛛网膜与脑组织往往突向患处,局部有粘连及胶质增生,有时还可见到炎性肉芽组织,甚至有脓肿形成。在良好隔离的情况下,先将粘附在漏孔处的脑组织分离、抬起,再将漏口部炎性组织刮净、电凝止血。漏孔不大的可以用肌肉片蘸医用胶填堵,其上再用手术区可利用的硬脑膜、脑镰、骨膜、颞肌筋膜或帽状腱膜,平铺在漏口上,然后严密缝合或用医用胶贴牢、压紧。若颅底骨缺损较大,则常须经硬膜内、外探查,根据发现决定修补硬脑膜破口及颅骨缺损的手术方法。一般多采用组织片铺盖粘合硬脑膜内面破口,再以较大的带蒂颞肌及盘膜瓣于硬脑膜外面修补,以提高成功率。然后将医用凝胶与骨屑或肌肉碎块混合,填堵骨缺损处。若颅骨缺损与鼻副窦相通,则应先刮除窦内粘膜,再用肌肉块堵塞窦腔,然后粘堵骨孔。严密缝合伤口各层,不放引流。术后应降低颅内压并强力抗菌治疗。常用的医用胶有氰基丙烯酸异丁酯、氰基丙烯酸甲酯、氰基丙烯酸烷等。
2.脑脊液耳漏修补术:术前必须查明耳漏的具体部位,由颅中窝骨折累及鼓室盖,使脑脊液直接进入中耳腔经破裂耳鼓膜流至外耳道,属迷路外耳漏;因颅后窝骨折累及迷路,使蛛网膜下腔与中耳腔交通者,属迷路内耳漏。两者手术入路不同。采用颞枕骨瓣开颅可修补颅中窝耳漏,以外耳乳突为中心作颞部弧形皮瓣,骨瓣基底尽量靠近中窝。先经硬膜外循岩骨前面探查鼓室盖区有无漏孔。若属阴性即应改经硬脑膜下探查,切勿过多向中窝内侧分离,以免损伤岩大浅神经、三叉神经、脑膜中动脉及海绵窦。发现漏孔后,封堵及修补方法已如上述。若属岩骨后面骨折,此入路尚可兼顾后窝,即沿岩骨嵴后缘切开天幕,注意勿损伤岩上窦及乙状窦。将天幕翻开即可探查岩骨后面的漏孔,其位置多在内听道稍外侧,局部常有小脑组织及蛛网膜突入,较易识别。此处漏孔较难缝补,一般均以肌肉或筋膜片蘸医用胶粘堵,其上再加带蒂肌肉覆盖固定。术毕严密缝合头皮各层,不放引流。术后应降低颅内压,并强力抗菌治疗。另外,对迷路内耳漏亦可经枕下部颅入路进行岩骨后面漏孔的修补。
3.脑脊液伤口漏(皮漏):首先应认真进行非手术治疗,大力控制感染,同时在距伤口漏以外(>6cm)头皮完好处行脑室穿刺或行对侧脑室穿刺持续引流,或经腰穿置管引流脑脊液,调节引流量至漏口停止溢液为度,不宜过多。伤口漏处如无急性炎症,可剪除皮缘坏死部分,然后全层缝合。若有急性炎症,应清除脓液和腐朽组织,清洁消毒,继续更换敷料,裨使肉芽组织健康生长。待急性炎症控制后再次期缝合或于肉芽面上种子植皮消灭创面,封闭漏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