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炎好了又犯,中医的治疗办法

2020年03月31日 8396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一提到胃炎的治疗,首先一个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因为大多数的胃炎都与此有关。大部分人通过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可以治愈。幽门螺旋杆菌,大名鼎鼎!它广泛的存在于自然界中,通过饮食感染人类。通常人们在幼年时就被感染,5岁以下儿童感染率高达50%。它的危害以及预防、治疗措施我就不多提了,现在科普做的好,大家应该都很熟悉了。好在这个东西比较好治疗,绝大部分的感染者经过2周左右的治疗,体内的幽门螺旋杆菌能被消灭殆尽。

临床上有一小部分人,容易出现反复感染,治好再犯,犯了又治,好了又犯,反反复复好麻烦!这算是个怎么回事,细菌拿我们的胃当旅馆呐。不行,必须想办法进行根治,这就需要我们从长计议啦。


人群中有一半左右感染,其中大部分人都没有明显症状,因此不会去治疗。除了人以外,猕猴、大鼠、猪、犬也有很高的感染率,然后这些人和动物的大便中就带有大量的幽门螺旋杆菌,是活动的传染源。粪便排泄到自然环境中,使得自然界中很多地方都有这种杆菌。这种杆菌可沾染到食物上,可污染水源,再经过我们的饮食进入到我们的胃里面定植。这就是一个完整的传染过程了,我们称之为“粪-口”传播。光听着这个名字就觉得胃里有点难受啊。


在日常生活中,很难避免把这些杆菌吃到肚子里去,有些人不会被感染,有些则会容易被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治愈后,再发感染的几率并不高,能查到的数据大约是4%。而且这4%的人几乎都会出现反复感染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现代医学进行了很多的研究,也提出了很多的治疗办法,治疗效果也不错,网络上可轻松查到相关内容,此处不赘述。我们重点看一下治疗效果不好,反复发作的患者,中医是怎么认识这个问题的,又是怎么治疗的。


中医认为“幽门螺旋杆菌”也是一种邪气,外来自口而入的邪气,一般把她的性质定义为“湿热”。针对性的中药也是以清热解毒利湿的中医为主。这个不是重点,针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的胃炎,中西医都能治好。不好做的是怎么预防复发。

在中医看来,幽门螺旋杆菌这种邪气想在胃里面定居繁殖,必定是胃的局部正气受损了,这是中医“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思想。现代医学的研究也支持这一点。因此预防复发的关键就在这里。


一个是减少对胃的损伤,不能吃太辣、太热、太寒的东西,减少对胃的损伤。特别是寒凉的东西,中医认为这种东西可以损伤胃中阳气,即损伤正气,导致胃的局部抗邪能力下降,容易被感染。

再就是有慢性胃部疾病,不是幽门螺旋杆菌螺旋杆菌导致的那种。慢性胃炎、胃溃疡、胆汁返流、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积极治疗原发疾病,也是防止幽门螺旋杆菌再次感染的重要方面。

除了这些问题以外,再就是使用中药干预了。没有什么大病,或者检查不出来有什么问题,但是脾胃还是有点不舒服。


脾胃虚寒的多见,越到南方炎热地区越常见。可能与天气炎热,喜欢吃冷饮、冰糕、冰冻水果有关。症状多见腹部怕冷,吃生冷的或者受凉就出现腹泻、腹痛、腹胀症状。中医给予温中散寒,有现成的中成药如温胃*、附子理**等(不让写成药名,以免有广告推销嫌疑,下面都不写了)。也可选用中药汤药进行治疗。局部可以用热水袋热敷胃部,这个简单易行。

血虚,这个问题现在也比较突出。可能与熬夜、脑力活动多有关。一般表现是面色无华,皮肤粗糙,头发干枯,容易疲乏,心烦睡眠差,食欲差。这种问题一般是全身性的免疫功能下降,当然也包括胃。治疗上养血为主,兼用健脾开胃的药物。


脾气亏虚的,又称脾气不足、脾胃虚弱。多因饮食失调,劳累过度,以及忧思、思虑过多,或者久病导致的。证见饮食减少,饭后腹胀明显,大便稀溏,肢体倦怠,少气懒言等。治疗上用健脾益气的药物,中药以及中成药都很多,还有食疗的方法,针灸按摩的方法也可以选用。

脾胃湿热的,口干、口苦、口粘,脘腹痞胀,大便粘腻不爽,肢体困重,舌苔黄腻。治宜清热利湿健脾。这种治疗起来比较麻烦,比较难以祛除。需要点耐心,逐渐祛除湿热。


再有就是气机上逆,也叫做胃气上逆。常见呃逆、嗳气、反酸、腹胀症状,常伴有胸胁胀痛、情志不舒症状。这个是引起返流性食管炎、胆汁返流的最常见原因。治疗上理气、降气为主,促进胃肠蠕动、排空,恢复正常的胃肠功能。

还有的夹有血瘀、痰饮,导致幽门螺旋杆菌虽然被杀死,但是胃的局部损伤不容易恢复。又需要化痰、逐瘀的手段,祛除邪气,恢复胃正常功能。出来这些方法,对于比较轻微的脾胃损伤还可以使用食疗的办法。

总结一下,那就是要在幽门螺旋杆菌根除以后,一是避免胃再受损伤,第二个就是尽快恢复胃的正常功能。从而防止幽门螺旋杆菌的反复感染。

           深圳市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肿瘤科  卢言琪医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