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发生在美国的”耳闷塞感“的故事
2019年01月07日 4679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最近同一个实验室的博后的太太在美国急诊就诊的经历,让她感慨万千:还是我大中华的医生靠谱!她说看了2次都没任何好转,她已经准备买机票回国就医了。经过她的同意,允许我和大家分享她在美国就医的这个故事。
这是一个关于“耳闷塞感”让人抓狂的故事。这位年轻的太太突然在没有任何预警的情况下单侧耳出现了闷塞感,没有感冒,没有听力下降,原本以为2-3天会缓解,谁知道越来越严重,1周下来,整个人都陷入了焦虑之中。要知道这样的症状在美国看病是要预约排很长时间队的,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她拨了911(在美国,911是一切紧急情况的号码,大家都懂的)看急诊。急诊医生听了一下心跳,数了下脉搏,用耳镜看了一下,说双耳内有积液,诊断分泌性中耳炎,开了3天的阿奇霉素给她,自付150美金(好在她买了保险,不然好几千美金)。1周以后,没有任何好转,还有加重的倾向。患过耳闷塞的人会知道那种感觉,症状得不到缓解的那种焦虑和抓狂。她又再次拨了911,急诊医生这次告诉她,没有积液了,是过敏性鼻炎,各种解释,总之最后,开了抗过敏的药给她,整个就诊过程4个多小时,没有任何专科检查(要从急诊转到专科,除了费用需要增加,还有就是要排队。欧美的这种专科排队制度放在在咱大中华,那是绝对要闹出人命的。清楚的记得出国前诊治过的一个70多岁头晕的华人老太太,在温哥华头晕发作,看医生要排队6个月,她立马买了机票回来,3天后就挂了个4元人民币的普通门诊号,诊断是耳石症,手法复位,问题解决。她的那个激动呀,看过的人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回国看病的那种幸福感,无法形容)。珠海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科熊彬彬
第二次看完急诊,这位太太已经不相信美国医生的诊断了,尽管美国医生的态度和解释都是无可挑剔的,可是持续了2周的症状不缓解,她已经内心要崩溃了。一开始他们以为是个小问题,在对美国医生极度失望的情况下终于想到了我,遗憾的是,我没有任何检查工具,无法确认她是否有鼓室积液的问题,只好完全根据她的症状来判断。她的耳闷塞感其实有点小复杂,刚开始的时候左侧耳闷,突然发作的,低头双侧都闷,在屋内严重,出去活动可以缓解。捏鼻子鼓气更加严重。没有听力下降,没有耳鸣和自听增强,没有感冒。结果她又告诉我,后来其实躺下和低头可以完全消失。问她是否坐位低头垂到两个膝盖之间耳闷是否可以消失,她也说可以。我的第一印象是:咽鼓管异常开放?但是,她在第一次就诊时,美国医生说她有双耳积液(按照我对美国医生的认识,说假话的可能性很小),让她口服阿奇霉素3天,症状没有缓解。第二次检查是同一个医生,说没有积液了,只有过敏性鼻炎(按照她自己的说法,她没有鼻塞,流鼻涕,打喷嚏,她不认为她有过敏性鼻炎)。她的这个变化如果是真实的,那么“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还是不能排除的。这在国内,做个鼓室压检测和咽鼓管功能检查,一下子就能明确了,可是在无任何器械检查的情况下,完全只能靠她的病史和症状来诊断,而且她的症状中有些让我觉得有矛盾的地方。不过,她又补充了一点,说鼻腔这2天有点淡黄色的分泌物,这个症状让我又回到了“中耳炎”的诊断了。不管怎样,我建议她用生理盐水洗鼻子,清洗以后,仰卧,肩下垫枕,头后仰,生理盐水滴鼻,让盐水完全流到鼻咽部,每次点完浸泡5到10分钟,同时服用美国医生开给她的抗过敏的药物。3天后,她告诉我,已经减轻了80%,今天她告诉我,完全好了。然后来了一句“还是我们中国医生靠谱”。美誉虽然让人轻飘飘的,不过,话说回来,我并不认为美国医生不靠谱,只是更多的是根据看到的现象来判断,他看到了积液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看到了没有积液的时候有“过敏性鼻炎”(我只能估计他当时看到的是鼻腔粘膜发白或者水肿,而并没有考虑患者是否有过敏症状,当然,我现在只能是这么猜测。我其实很佩服美国医生的大胆和尊重事实)。 “耳闷塞感”是一类很常见的就诊症状,除了最常见的“分泌性中耳炎”,有时候要小心鉴别的是“咽鼓管异常开放”,在治疗无效的情况下,还要小心“鼻咽癌”,尤其是单侧“耳闷塞感"。
不过,这位太太的就诊故事让我想要说的是,在我大中华看病绝对比你在美国看病容易千百倍。很多美国人感冒发烧都不去看医生喝水死撑,或者自己口服退烧药,除了他们认为机体需要靠自我免疫和修复以外,更多的是他们的医疗急诊费用太高,看专科又需要排很长的时间的原因。一个朋友说她当初皮肤不知道什么原因过敏预约了1个月以后就诊,等排到她的时候她已经好了,医生问她当时什么情况,她已经有点不记得了。所以,没有比较就不知道何为幸福。在国外呆过的中国人都知道,在国内看病真的要容易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