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在神经内科的应用

2018年04月24日 8640人阅读

  颅内出血是急性脑血管病的常见病,其病死率和致残率很高。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颅内出血的方法,目前日益受到神经内科的重视。对于起病凶险、脑疝明显的患者,应立即在床边或CT 检查床上进行手术,及时减压,解除脑疝。


  早期(12 h~5 d):虽有报道超早期手术疗效优于早期或延期手术,但我们认为,微创技术治疗的最大优点是操作简便、创伤小,是非直视血肿下进行手术,不能有效止血是其局限性。发病后12 h~5 d 血肿已凝固,脑水肿亦不太重,此时手术治疗,再出血可能性小,效果好。我们临床应用的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延期( > 5 d):此时血肿周围脑组织损伤、脑水肿重,全身并发症多,疗效差。


  适应证与方法:高血压幕上实质内出血,发病> 7 h、血肿> 30 ml ,行钻颅血肿碎吸术;小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并急性脑积水,行单侧脑室外引流术解决幕上脑积水的问题;原发或继发脑室出血,应用脑室外引流术。脑室外引流术,传统上选择含血量少的一侧(健侧) ,多因健侧积血相对较少,非凝固状态,易引流;也可应用液化术引流患侧( 脑室内分次注入尿激酶,1 次/ d ,每次2~6 u) ,因原发病灶在脑实质内,加之CSF的不断分泌而将液化的积血引流出。


  临床应用结果证实,年龄大、并发症多、意识障碍重,均不是微创手术的绝对禁忌证。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颅内出血,操作简单,创伤小,可及早清除出血,有效的预防、阻止由于血肿及脑水肿所引起的并发症的发生,能显著地提高存活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大地降低了颅内出血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在神经内科开展此项技术,术前、术后由神经内科医生、护士全程管理,有利于患者的急救、系统性治疗及康复。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