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及儿童眼睑血管瘤常用的治疗办法。
2018年08月03日 7857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一》病因及合理的治疗时间:
新生儿中眼部血管瘤的发生率越来越高了,分析原因可能有很多:环境污染,各种药物影响,孕期受到辐射,剖宫产导致婴幼儿激素水平急剧下降....
但多数血管瘤会在1岁以内随着血管退化而逐渐变淡变小,但有一部分由于血管扩张,瘤体生长迅速,对这类婴幼儿需要及时治疗!
《二》儿童眼部血管瘤分类:
(1)混合型血管瘤:
初起时大多为皮肤表面大小不等的小红斑,与单纯的草莓状血管瘤并无异样,但随着表面血管瘤的发展,同时侵入真皮和皮下组织,皮下侵犯的范围可超过表面病损面积,形成隆起的包块,形态不规则。
(2)海绵状血管瘤:
边界不清楚,扪之柔软,可被压缩,表面皮肤无变化或仅呈轻微青紫色,其色泽表现视肿瘤的部位与深浅而定。
(3)草莓状毛细血管瘤:
属于毛细血管瘤。少部分患儿出生时即表现为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由散在红斑点融合或不完全融合的班块,不高出或略高出皮面。表面稍粗糙,而大部分仅为极小的小红点,扩大并互相融合成块,常高出皮肤3-4毫米,鲜红色,表面呈许多颗粒状,类似草莓而得名。
浅表、皮肤面血管瘤诊断没有困难,皮下、深部的血管瘤诊断需要经验,触诊海绵样,可透见或不透见紫色瘤体组织。边缘不清楚,没有囊膜。
尽管绝大多数儿童眼部血管瘤的诊断并不困难,但大多数患者就诊时间比较晚,新生儿眼部血管瘤生长速度可以很快,出生时黄豆大小的血管瘤,不作处理,1个月后可以侵犯整个眼睑。所以恰恰是开始治疗的时间对预后有决定性意义。约2/3的血管瘤出生后就可发现,所以正确的诊治时间应该从新生儿期开始。
《三》 治疗的办法:
(1) 0.5% 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
适应证 全身各处(口腔黏膜、结膜除外)、各期婴幼儿血管瘤,尤其是表浅型、混合型血管瘤的表浅部分。市售 0.5% 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 每天 3 次,间隔 6~8 h 1 次(早、中、晚各 1 次),将药液滴在脱脂棉或 1~2 层纱布上(30~40 μL/cm 2),使之均匀浸湿,敷于瘤体表面,保持湿润状态 5~15 min(根据瘤体厚度和治疗反应而定)。 使用时,尽量避免药液滴入或渗入眼内或生殖道内。其他自制剂型,按医嘱使用。用药监测:门诊用药者,嘱家长或监护人在每次用药后观察面色、呼吸和心率变化,尤其是记录用药前、后患儿安静或睡眠时的心率改变。若低于上述心率下限,需及时停药。 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去医院就诊处理。治疗后反应: 0.5% 马来酸噻吗洛尔外用后 3 天~3 周起效, 平均起效时间为 8 d , 治疗有效率为 88.9% ,对薄的、表浅型血管瘤效果最好。 治疗后 1 个月,瘤体张力均有不同程度降低,颜色变淡,体积缩小,原有溃疡者渗出减少、创面缩小;用药后 3 个月,病灶变化更加明显;以后血管瘤逐渐缩小,颜色继续变浅。
停药指征:血管瘤完全或基本消失。
停药方法:根据瘤体消退程度,评估停药时间。可采取逐渐减量或减少使用频率的方式,逐渐停药。无效病例:外敷噻吗洛尔治疗无效的病例,需加服普萘洛尔或配合其他治疗。
(2):药物治疗应首选瘤内局部注射皮质类固醇类药物,疗效与全身用药有同样好的效果,而比全身用药的副作用大为减少。据我们的观察,康宁克通-A疗效优于2.5%泼尼松龙,有的病情仅瘤内注射0.5ml康宁克通-A,肿瘤即完全消退,而注射泼尼松龙多次无效者也改用康宁克通-A显效。部分海绵状血管瘤必须加用硬化药或博来霉素等药物才能奏效。一般联合用药效果好,尤其是硬化药与皮质类固醇联合可达到取长补短,缩短疗程,提高疗效的目的。我们认为婴幼儿血管瘤除及早药物治疗外,应尽量避免手术,以免因手术而产生各种意外和并发症。
(3)口服普萘洛尔(心得安)治疗儿童血管瘤是目前该病系统治疗中的首选疗法,主要用于治疗高风险级别的婴儿血管瘤。宝宝在服药期间如果出现低血压、低血糖、心率变慢、咳嗽、腹泻等,家长需要将药量减至一半,并及时医院就诊。另外,口服普萘洛尔不影响宝宝接种疫苗,家长可以放心接种。总之,如果宝宝眼睑及身体上出现血管瘤,父母不必过于担心,但一定要及早去医院就诊,以便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
(4)平阳霉素注射液瘤体内注射。一般来说病例决大多数不会出现并发症,极少留疤。色素随时间一般1-2周左右会慢慢消退一些。注射后会有瘤体增大现象,属正常反应。
一门诊患者右眼眼睑及额部毛细血管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