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清流洁:辨治慢性盆腔积液验案一则

2017年11月19日 592人阅读

源清流洁:辨治慢性盆腔积液验案一则
作者/刘运泽

慢性盆腔炎导致的慢性盆腔积液在古代并无专论,有关的论述散见在“妇人腹痛”“痛经”“带下病”“热入血室”“产后诸疾”“癥瘕”“不孕症”等病证的记载中,治疗起来往往缠绵难愈,患者长期饱受疾痛。

该病虽古无专论,但法不离古。其病因病机常常归纳在血瘀、湿浊或正邪进退上,治疗上多从肝、脾、肾或奇经等方面入手。余近日所遇到的这则验案,辨治过程中是从三焦水道、源清流洁的角度思考,这里不揣鄙陋,分享给大家。

夏某,女,42岁,2017年10月29日来诊。

主诉:少腹部隐痛、坠胀感1月,加重2周。患者十余年前育后不久罹患盆腔炎,迁延日久不愈,发作时少腹隐痛、坠胀感明显,腰酸、乏力,阴雨天、劳累后易诱发或加重。1月前工作劳累后再次诱发,少腹部隐痛,坠胀感明显,2周前加重,肛门亦有坠胀感,精神抑郁,寐不能安,10月18日于当地医院行盆腔彩超示:子宫直肠凹陷内可见深约2.6cm液性暗区,左侧卵巢囊肿2个,最大2.6*3.1cm,边缘清晰。未行相关治疗,休息后不能缓解,遂于今日前往余处寻求中医药治疗。

刻下症见:少腹部隐痛,坠胀感明显,肛门有坠胀感,大便偏干,精神郁闷烦躁,纳可,寐欠安,小便可。舌红,苔白腻,脉弦滑,沉取搏指,然肺脉浮取即得,似有表症,指稍沉则脉象伏匿,似有郁热。余遂问其近日有无感冒,答曰无;再问有无头痛、头晕之症,答曰亦无;又问其平日是否晨起间时有咳痰或咽喉不利,答曰常有之。

余沉思深辨,患者肝经湿热下注无疑,然肺有郁热,是肝气犯肺否,抑或素有肺热?此属标属本?踌躇间忽忆《内经》有言: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嘉言先生亦曾有论人身胸中空旷如太虚,地气上则为云,云行雨施,而后水道通决。可知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之意。今肺气郁热,水道上源不清,不能布胸中之气下传,故欲出不出,脉见浮意;肝经湿热下注,水深龙潜,则龙雷相火不得升达,困闭下焦而见湿热瘀滞。又肺主一身之气,气不畅则血不利,血不利则为水。

治当取法三焦,首先注重畅达肺气,源清则流洁,同时清利下焦湿热,又虑久病湿瘀互结,佐以活血化瘀。

处方如下:桑白皮15g,黄芩15g,浙贝15g,生苡仁50g,鸡内金20g,栀子10g,海螵蛸30g,元胡15g,竹茹15g,制鳖甲20g,蒲公英30g,败酱草30g,红藤20g,马鞭草30g,生麦芽30g,川芎10g。

共7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11月5日,患者复诊,欣喜表示诸症皆大为好转,且自诉于昨日复查彩超,子宫直肠凹陷已无积液,且卵巢囊肿亦无踪影,然近日工作劳累,腰椎间盘突出压迫致腰痛明显。

四诊合参,较前肝肺热像减轻,下焦湿瘀仍存,则热为郁热,利湿化瘀、畅其血气而热自除。

为防反复,嘱予继续巩固治疗,法取当归芍药散思路。

处方如下:茯苓20g,泽泻15g,生苡仁40g,元胡15g,川芎10g,地鳖虫10g,浙贝10g,制鳖甲20g,鸡内金20g,生麦芽30g,茵陈10g,乌药10g,蒲公英30g,红花7g,川牛膝15g,马鞭草30g。

共7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今日电话随访,患者表示,盆腔诸症几无所存,且腰痛好转,未有明显不适,嘱其服药后继续复诊。

按:此患者疗效之迅捷且卵巢囊肿竟能数日内一并消除,彩超报告结果可信无疑,实是令我振奋。自《内经》论三焦以下,医家多有“源清流洁”类似理论的论述,至清朝医家薛生白始概括提出“源清则流自洁”术语,现今被广泛应用于癃闭、水肿、淋证、黄疸、泄泻、便秘等病证,其理论意义在于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论治思想,将疾病宏观去把控。由于慢性盆腔炎、盆腔积液症状典型、病位固定,此类疾患的诊治少有从水之上源角度入手,当然可能这也与所见患者证型分布有关。通过此例验案,余深感读书时方书三千无不可读,临证时心中当以证为先,贵在机巧变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