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HL病

2019年01月16日 9938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创建人: 曾海 主任医师 重症医学科 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 审核人 专家委员会 提交时间 2018-12-17 15:43:10

 

疾病基本属性

对应ICD-10疾病:嗜铬细胞瘤囊腺瘤 NOS胰腺肿瘤 (M80000/1)肾细胞癌 (C64)先天性肾囊肿视网膜母细胞瘤 (M95100/3)

别名:暂无

英文名:暂无

发病部位:中枢神经系统胰腺肾脏视网膜肾上腺

症状:头痛麻木眩晕意识障碍视力障碍血尿腹泻便秘

就诊科室:肿瘤科

多发人群:20岁~40岁人群

并发疾病:暂无

治疗手段:综合治疗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介绍

VHL病,又称希佩尔-林道合征、林岛综合征,是VHL抑癌基因突变引起的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疾病知识

 

症状

VHL病在家系内和家系间存在明显的表型差异,不同患者各器官肿瘤发生风险不同。我国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率最高(61.3%),其次为胰腺(46.7%)、肾脏(42.7%)、视网膜(22.3%)和肾上腺(13.0%)。各器官表现如下。

1.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是VHL病最常见的肿瘤,也是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平均发病年龄31岁,较散发性病例早约20年。病变好发部位依次为小脑、脊髓和脑干等部位。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肿瘤位置和对周围神经组织压迫的程度。肿瘤周围囊肿形成较实体性肿瘤更容易引起颅内压增高等临床症状和体征。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麻木、眩晕、平衡失调、四肢疼痛或四肢无力等。血管母细胞瘤出血少见,但有可能会导致突发意识障碍、运动或语言障碍甚至死亡。

2.视网膜血管母细胞瘤: 国外报道视网膜血管母细胞瘤是第2高发的肿瘤,发病率为73%。而我国患者发病率仅22%,明显低于国外,提示VHL病表型特点可能具有种族差异性。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28岁,多数表现为双侧多发。肿瘤较小时,患者多无临床症状,此时的视网膜血管瘤较难被发现。当肿瘤继续增大,可能出现眼内出血、视力障碍甚至失明等症状。因此,早期发现对于保护患者视力至关重要。

3.肾细胞癌或肾囊肿: 肾细胞癌是VHL患者最重要的临床表现之一,也是患者死亡的第二位原因。肾脏主要表现为双侧多发囊肿或肿瘤。早期通常无特殊症状,多数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晚期可出现血尿、疼痛、腹部肿块等症状体征。与散发性肾癌相比,VHL病相关肾细胞癌的发病年龄早(平均年龄40岁),病变累及双侧且为多发,病理类型几乎全部为透明细胞癌,肿瘤进展较慢,3 cm以下极少发生转移。VHL病相关肾囊肿与普通肾囊肿不同,囊壁和囊液中可能有癌细胞,有转变为肾癌的潜在风险,需严密随访。

4.胰腺肿瘤或囊肿: VHL病相关胰腺病变包括囊肿、浆液性囊腺瘤和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其中多发性囊肿最常见(30%~91%)。超过90%的患者临床症状不明显,平均发病年龄34岁。当胰腺的囊肿或肿瘤堵塞胰管时,患者可出现腹泻、便秘、脂肪泻或其他的消化道并发症。当患者的胰腺病变导致胰岛素输送受阻,患者可能出现血糖升高或糖尿病。

5.嗜铬细胞瘤: VHL病相关嗜铬细胞瘤平均发病年龄为34岁,90%以上发生在肾上腺,其余可发生在颈动脉窦、迷走神经和腹主动脉旁。发生在肾上腺的嗜铬细胞瘤,可表现为单侧多发,也可为双侧多发,累及双侧肾上腺的概率约为44%。血压升高是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其他症状包括头痛、心律失常、心悸、焦虑、恐惧和濒死感等。

6.内淋巴囊肿瘤: 约3%~16%的VHL病患者会出现内淋巴囊肿瘤,常见的病变部位是内淋巴囊或颞骨岩部,国外报道的发病年龄为22~40岁,目前尚无国内患者发病数据。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有耳鸣、眩晕、听力减退、耳胀感或颊部感觉减退等。内淋巴囊肿瘤造成的听力下降一旦发生便很难恢复,因此早期发现有助于手术切除,对患者听力的保护十分重要。临床应注意与梅尼埃病相鉴别。

7.生殖系统病变: 男性VHL病患者多表现为附睾囊腺瘤,可累及单侧或双侧,发生率25%~60%,平均发病年龄约24岁,一般不会影响患者的生育功能。女性VHL病患者也可发生生殖系统囊腺瘤,最常见的部位为子宫阔韧带,一般不引起症状,少数情况下可能引起腹痛。

 

病因

抑癌基因突变是本病的主要病因。该病的致病基因,将其定位于染色体3p25-26。VHL基因编码VHL蛋白,并与延长因子B和C组成VBC E3泛素连接酶复合体,降解下游的缺氧诱导因子-α(HIF-α)。VHL蛋白失活导致其下游底物(HIF-α等)上调进而促进一系列促癌因子的表达是该病的主要发病机制。

 

检查

1、询问病史、体格检查

2、影像学检查

3、基因检查

 

诊断

1.临床诊断标准: VHL病临床诊断要点包括:血管母细胞瘤(中枢神经系统或视网膜)、肾癌、嗜铬细胞瘤、胰腺多发囊肿或神经内分泌瘤以及内淋巴囊肿瘤。当疑似患者符合以下条件时可临床诊断为VHL病:(1)有明确家族史,存在以上7种肿瘤之一即可诊断;(2)无家族史,患者出现至少两个血管母细胞瘤或者一个血管母细胞瘤加上上述7种肿瘤之一即可诊断。

2.基因诊断标准: 目前认为基因诊断是确诊的金标准,当患者存在VHL基因致病性突变时即可确诊。若为新发突变,应进一步在mRNA和蛋白水平检测其引起的功能改变,以明确其致病性。VHL病患者约20%为大片段缺失,且存在嵌合体现象,基因检测时应予考虑。

 

治疗

VHL病为遗传病,目前尚无治愈的方法。各器官肿瘤的处理方式也不尽相同,治疗应综合考虑患者全身肿瘤发病情况。

1、手术治疗

2、立体定向放射或脑脊髓放疗

3、电疗、氙气、激光和冰冻凝固

4、药物治疗

 

预后

VHL病为预后较差的一种遗传性肿瘤综合征,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主要是首发年龄、是否有家族史以及基因突变类型。首发年龄早、明确的家族史以及VHL基因非错义突变的患者预后更差。

 

预防

大部分VHL相关病变在早期是可控制的。对于VHL病患者的直系亲属,建议进行基因检测,明确是否为VHL病患者。

 

健康问答

VHL病如何筛查

1.遗传咨询与产前诊断: VHL病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方式,先证者的父母双方之一大多数为受累患者,极少数先证者表现为新生(de novo)突变;先证者同胞患病风险取决于其父母的遗传状况,若先证者父母之一有突变等位基因,则其同胞遗传突变等位基因的风险为50%;先证者有50%的机会将突变等位基因传递给子女。因此,对所有基因确诊的患者都应进行详细的家系调查,给予相应的遗传咨询。对于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应进行产前诊断。在妊娠11~13周采集胎儿绒毛或在妊娠18~22周羊水穿刺进行产前VHL基因检测,产前基因诊断应在具有资质的医院由专业人士进行。 2.筛查方案: 大部分VHL相关病变在早期是可控制的。对于VHL病患者的直系亲属,建议进行基因检测,明确是否为VHL病患者。所有基因确诊的患者均应尽早规律筛查。由于各器官的平均发病年龄不同,不同部位的筛查方案各异。对于未出现显型的VHL基因突变者,为减少射线暴露,MRI相对CT是更为推荐的影像学检查。在后颅窝、内耳及岩突部应做薄层扫描以排除内淋巴囊肿瘤和神经轴的血管母细胞瘤。另外,我国VHL患者家系中存在遗传早现现象,即子代比亲代发病更早,症状更重,故在对家系患者的监测中,对子代的关注时间应予以适当提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