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的防治

2016年06月08日 12248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1.哪些人是结直肠癌的好发人群?

       结直肠癌即我们常说的大肠癌,是指结直肠粘膜上皮在环境或遗传等多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发生的恶性病变。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胃肠道肿瘤的第3位,以40岁~5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全球每年新发病例约800万人,且这个数据在逐年递增。占所有恶性肿瘤的10%~15%。男女之比为2-3:1。目前多方资料显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饮食结构的改变,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各趋势。但是就目前而言大肠癌的确切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不过我们知道其病因是多步骤、多因素综合的结果。这其中包括使物理、化学、病毒、突变等。从流行病学的观点看,结肠癌的发病和遗传、环境、生活习惯、尤其是饮食方式有关。 

       1、环境因素---是不是“吃的越好,越容易得大肠癌”呢?经研究证明,在各种环境因素中,饮食因素是大肠癌发生的最重要原因,大肠癌的发病率与食物中的高脂肪消耗量有正相关系。另外,也可能与微量元素缺乏、生活习惯改变有关。

       2、遗传因素:临床上经常会遇到病人及其家属问及大肠癌会遗传吗?几乎所有的疾病都受环境和遗传两个因素的影响,只不过有些疾病受环境因素影响更多,另一些疾病受遗传因素作用更突出而矣。大肠癌也不例外,如果某人的一级亲属比如说父母得过结肠癌,他患此病危险性要比常人高8倍。大约1/4的新发病人有结肠癌家族史。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家族中患病率可达50%,如不治疗,10岁以后均有患结肠癌的可能。

       3、是不是所有大肠腺瘤都是癌?随着肠镜的普及,大肠腺瘤的患者越来越多。是不是所有的腺瘤都会变为癌呢?其实,并不是所有的腺瘤都要变为癌。最容易变癌的是“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绝大多数“腺瘤”遗传的可能性并不明显。医学上把这种腺瘤称作“散发性腺瘤”,这种腺瘤的大小与癌变有一定相关性。总的来说,瘤体愈大,癌变的机会愈大。瘤体越小,癌变几率越小。特别是直径小于0.5cm的小息肉几乎不会变为癌。

       4、慢性大肠炎症应该充分重视吗?据报道,肠癌流行与血吸虫病的流行区域呈正相关,一般认为,由于血吸虫而导致肠道的炎性改变,其中一部分会发生癌变。肠道的其他慢性炎症也有癌变的可能,如克隆氏病或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发生结肠癌的危险性是常人的30倍。

2 . 结直肠的临床表现

       不少早期结肠癌患者在临床上可毫无症状,但随着病程的发展和病灶的不断增大,可以产生一系列结肠癌的常见症状,诸如大便次数增多、大便带血和粘液、腹痛、腹泻或便秘、肠梗阻以及全身乏力、体重减轻和贫血等症状。结肠癌早期症状多较轻或不明显,常被患者忽视,也易漏诊。

       1、早期症状最早期可有腹胀、不适、消化不良样症状,其中右半结肠癌时,多为腹痛不适或隐痛。早期结肠癌的症状开始时可为间歇性,后转为持续性。大便习惯的改变,也是属于早期结肠癌的症状表现之一。当右半结肠癌时表现为早期粪便稀薄,有脓血,排便次数增多,当结肠癌的癌肿继续增大影响到粪便的通过时还可出现交替出现的腹泻与便秘,而左半结肠癌则多表现为排便困难,并随结肠癌的病情发展而不断加重。

       2、腹部包块为瘤体或与网膜、周围组织浸润的肿块,质硬,形体不规则,有的可随肠管有一定的活动度,晚期时肿瘤浸润严重,肿块可固定。

       3、肠梗阻表现:为不全性或完全性低位肠梗阻症状,如腹胀,腹痛,便秘或便闭。结肠肿瘤的常见症状是体检可见腹隆、肠型、局部有压痛,并可闻及亢进的肠鸣音。左半结肠肠腔相对狭小,粪便至此已粘稠成形,且该部多为侵润型癌,肠腔环状狭窄,因此较早出现肠梗阻症状。

       4、中毒症状:也是属于结肠癌的临床表现之一,由于结肠癌的肿瘤溃烂失血和毒素吸收,常可导致结肠癌患者出现贫血、低热、乏力、消瘦、浮肿等症状,其中尤以贫血、消瘦为著。右半结肠血运及淋巴丰富,吸收能力强,癌肿多为软癌,易溃烂、坏死致出血感染,因此以中毒症状为主。

       5、晚期症状:有黄疸、腹水、浮肿等肝转移征象,以及恶病质,直肠前凹肿块,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等肿瘤远处扩散转移的表现。

3 . 可以通过哪些诊断方法帮助诊断结直肠癌-----即疾病诊断方法

       结肠癌的早期症状多不为病人注意,就医时也常以“痢疾”、“肠炎”“痔疮”等病处理,一旦出现中毒症状或梗阻症状以及触及腹块时已非早期,因此,如果病人出现无特殊诱因的大便习惯改变,持续性腹泻或便秘;出现便频、粪便伴脓血、粘液、血便;或出现持续性腹痛、胀气、腹部不适,经一般治疗无效者,均应作进一步检查。

       结肠癌的检查及诊断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粪便隐血检查:大便隐血试验仍是当今大肠癌普查中使用最广泛而且评估最多的一项试验。此项试验快速简单,而且无痛,是指在消化道出血量很少时肉眼不能见到粪便中带血并且粪便中有少量红细胞被破坏。在消化道癌症其阳性率95%,呈持续阳性,OB可作为消化道癌筛选指标。

       2、直肠指诊: 是肛门直肠疾病检查方法中最简便、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往往通过直肠指诊检查可及早发现肛门直肠的早期病变,据国内统计,有80%的直肠癌就是通过直肠指诊时被发现。因此在临床上对初诊病人及可疑病人都应作直肠指诊检查,决不可忽视这一重要的检查方法,以免延误直肠癌肿等重要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手术时机。但是该检查有局限,即只能检查到病变较低的病灶。

       3、X线检查:包括全消化道钡餐检查及钡灌肠检查。可观察结肠形态的全貌,有无多发性息肉和多发癌灶,对结肠肿瘤病人的手术治疗提供依据。其病变征象最初可出现肠壁僵硬、粘膜破坏,随之可见恒定的充盈缺损、肠腔狭窄等。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效果更佳。

       4、内镜检查:即肠镜检查。凡有便血或大便习惯改变,直肠指检无异常发现者,应常规进行纤维结肠镜检查。不但能够发现结肠各种类型的病变,而且可以采取组织活检,明确诊断,以免漏诊或误诊。目前临床上的大多肠癌的患者都是经过肠镜来确诊的。

       5、血清癌胚抗原(CEA)检查:对检测诊断结肠癌无特异性,值升高时常与肿瘤增大有关,结肠肿瘤彻底切除后可恢复到正常值,复发前数周可以升高,因此对估计预后、监察疗效和复发有一定帮助。

       6、B型超声扫描、CT或MRI检查:均不能直接诊断结肠癌,但对癌肿的部位,大小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淋巴及肝转移的判定有一定价值。主要适用于了解肿瘤对肠管浸润的程度及有无局部淋巴结或远处脏器转移。可为术前分期及术后复查。

       7、粪便检查:通过检测粪便中的肿瘤M2丙酮酸激酶(M2-PK)发现,结肠癌患者的M2-PK值是正常人的14倍,所以,粪便肿瘤M2-PK检测为结肠癌筛查提供了一种很有前景的新手段。

       具体病例:患者王某某,男,69岁。该病人在2010年6月即开始出现大便时带血,但患者当时一直未予重视,且当地医院按“痔疮”治疗。后患者症状持续加重,直至2012年4月才在南京市中医院行肠镜检查,病理提示直肠腺癌。后患者手术联合化疗。但是6月复查CT提示已经肝脏转移。如果该患者在开始出现大便出血的时候就能充分重视病情,早诊断早治疗,可能病情就不会延误了。

4 . 目前针对疾病的总的治疗方案

       目前结直肠癌治疗原则主要是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同时联合化疗、放疗等降低手术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现将结肠癌主要治疗方法列举如下: 

       1)手术治疗:根治性结肠癌手术的切除范围包括癌肿所在肠袢及其全结肠系膜。即切除了癌肿本身,又可以彻底清除了可能转移的区域淋巴结。因此,只有进行了彻底的手术才有可能治愈结肠癌。另外,对于有肝、肺转移的患者,也不是完全丧失了治疗的机会。新的观点认为,如果转移病灶能够同时切除,就与结肠癌的病灶一起切除,转移灶不能切除先进行新辅助化疗,降期后再切除。在一部分肝转移患者中,肝转移局限一叶或一段,手术切除不但简单,而且5年生存率可达50%。手术适应证的选择与外科医生的经验是决定手术的关键因素。

       肺是结肠癌最常见肝外转移部位,发生率为10%~25%,如果不加以治疗,其平均生存时间不超过10个月。随着外科治疗经验的积累,更多的外科专家认为只要肺转移灶可以完全切除,即使转移瘤为多发,也建议进行手术治疗。外科手术治疗5年生存率可达22.0%~48.0%。

       2)化疗:结肠癌随着生长发育逐渐向远处转移,有3/4的患者在诊断时就已经有转移,能够接受根治性手术切除者,也有半数患者最终发生远处转移。因此,根治术后的化疗即辅助化疗是结肠癌综合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辅助化疗的机理在于用化疗控制减灭根治术后体内的残留病灶。术后机体荷瘤减轻,远处微小转移灶的增殖导致其对化疗的敏感性增高,术后早期化疗可以达到最大的消灭肿瘤的目的。对于不能切除的结肠癌,可采取新辅助化疗,一方面可以降低肿瘤的分期,使部分不能切除的肿瘤转化为能够切除的肿瘤;另一方面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3)放疗:对于不能切除的肿瘤或有远处转移病灶者,局部放疗也是晚期结肠癌治疗常用的方法之一,可以使肿瘤缩小,改善患者的症状,常和其它治疗方案联合应用。目前研究较多、效果较好的是外科和放射的综合治疗,包括术前放射、术中放射、术后放射、“三明治”放疗等。但放疗对机体有较大的伤害,对身体机能差的晚期结肠癌患者应慎用,一定要防止毒副作用造成的人体免疫功能的损伤。

       4)生物治疗:免疫疗法和基因疗法均属于生物治疗,目前临床上应用得较多的是免疫疗法。主要是调动人体的天然抗癌能力,恢复机体内环境的平衡,相当于中医的“扶正培本,调和阴阳”。生物治疗能够预防肿瘤的复发和转移,还能提高放疗、化疗的疗效,减少放疗、放疗的毒副作用。

       5)靶向治疗:所谓的分子靶向治疗,是在细胞分子水平上,针对已经明确的致癌位点(该位点可以是肿瘤细胞内部的一个蛋白分子,也可以是一个基因片段),来设计相应的治疗药物,药物进入体内会特异地选择致癌位点来相结合发生作用,使肿瘤细胞特异性死亡,而不会波及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细胞,所以分子靶向治疗又被称为“生物导弹”。但是靶向治疗的研究才刚起步,靶向治疗的预测指标仍不明确,也就是说,我们难以在用药前预测患者是否从治疗中获益。虽然一些靶向药物对晚期结肠癌治疗的疗效已经获得公认,但是这些药物应用时间及应用方式仍存在很大的争议。随着靶向药物的广泛应用,耐药问题也日益突出。结肠癌的靶向治疗研究任然任重而道远。

       6)中药治疗:目前多数是配合手术或化疗进行综合治疗。可以减少化疗的副作用和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辩证论治。以清热解毒、祛瘀散结,实则攻之,虚则补之为治疗原则。当然,针对具体的患者具体的治疗方案还是由医生很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经济情况及治疗愿望等多方面因素考虑,总之,结肠癌的治疗原则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而治疗目的,一是延长生命;二是提高生存质量。结直肠癌预后相对较好,根治术后总五年存活率可达50%以上,若为早期病人五年存活率可达到80%以上,而晚期只有30%左右。所以如果不幸患有结直肠癌,也不要对生命失去信心。

5 . 化疗的副作用大吗?

       化疗对于大众来说可以说既陌生又熟悉。很多人,尤其是需要化疗的患者最关心的可能就是化疗的副作用。很多人就是因为道听途说,害怕化疗,以致延误病情,耽误治疗。化疗是通过化学合成物进行治疗,也就是药物治疗。化疗药物在大面积的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会把好的细胞杀掉,所以说化疗是一把双刃剑。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副作用。主要有身体衰弱、免疫抵抗力下降、骨髓抑制、消化障碍、炎症反映、心脏毒性、肾脏毒性、静脉炎、神经系统毒性、肝脏毒性、膀胱炎等。而且每个人反应出来的副作用是不一样的。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某些药物和具体病人来说,副作用和治疗效果甚至是成“正比”的。

6 . 如何预防结直肠癌-----即从饮食、生活习惯等预防。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预防结直肠癌的十六字方针,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具体措施包括以下方面:

       1、定期检查:对大肠癌的高危人群,如40岁以上男性,家族性多发性肠息肉患者,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慢性血吸虫病患者及有大肠癌家族史的人应定期检查,警惕大肠癌的信号及早期症状,如大便习惯改变,腹泻、便秘交替,大便带血或黑便,大便形状变扁变细等。

       2、改善饮食习惯:改变以肉类及高蛋白食物为主食的习惯。少吃高脂肪性食物,特别是要控制动物性脂肪的摄入。合理安排每日饮食,多吃新鲜水果、蔬菜等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及粗纤维的食物,适当增加主食中粗粮、杂粮的比例,不宜过细过精。

       3、防治肠道疾病:积极预防各种息肉、慢性肠炎(包括溃疡性结肠炎)、血吸虫病、慢性痢疾等,对于肠道息肉更应及早处理。大肠息肉分为五大类,即腺瘤性息肉、炎症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生化性息肉及黏膜肥大赘生物等,其中腺瘤性息肉是真性肿瘤性息肉,是结肠癌的癌前病变,所以当发现结肠腺瘤时,应在良性腺瘤阶段予以摘除,并进行病理学检查。如果不早期治疗,绝大多数会变成大肠癌。另外,应积极治疗习惯性便秘,注意保持大便通畅。

       4、化学药物预防:目前用于结肠癌预防的药物主要有: (1)抗氧化剂:其作用机制为保护DNA免受自由基的损伤,它们包括维生素C和E、β2胡萝卜素、叶酸等。一项持续8年的研究显示,50-69岁的男性吸烟者,服用维生素E组与安慰剂对照组比较,结直肠癌发生率减少16%。 (2)非甾体类抗炎药:这类药物已经被证实能够抑制结肠癌的发生。有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和非甾体类抗炎药具有减少结肠癌发病的作用。规则服用阿司匹林或非甾体类抗炎药(每个月至少16日, 每年3个月以上) 的对象,结肠癌发病的危险度降低50%,死于结肠癌的危险度减少40%。 (3)其它正在研究的有关药物有:过氧化酶增殖物活化受体配体、二甲亚砜(DFMO)、钙剂(结合胆酸)、维生素D、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等。

       5、积极锻炼:寻找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自我放松,缓解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

       6、控制体重。目前研究表明,肥胖与多种癌症,包括大肠癌的发生有着一定的关系,所以在保持健康的前提下应尽可能的控制自己的体重。体质指数(BMI)=体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18.5到24.9之间是正常的。超过该数值则表明应该控制体重。

7. 推荐的健康食谱。

       俗话说病从口入,那如何从“口”来预防结直肠癌呢。有没有“健康食谱”呢?最近美国农业部推荐了一个“金字塔”式的食物结构图,他们认为这样的食物结构有利于大肠癌的预防。塔底由各种谷物、面食、米饭组成,塔的中部是蔬菜和水果,塔上部是肉类、家禽、水产品、蛋类、豆类和奶制品,塔尖是高脂食物。其实,这种食物结构正是亚洲,特别是我国的日常食谱。从预防大肠癌这个角度出发,保持我国传统的饮食结构就是“健康食谱“。

       欧洲癌预防组织和国际营养科学联盟也提出了如下建议:1. 减少脂肪类食物的摄入(包括动物油和植物油),以鱼、禽、瘦肉、低脂奶制品代替动物油过多的肉食,以煮、蒸食物代替油炸食品。2. 增加绿色叶类和根类蔬菜、水果的摄入。3. 多吃淀粉和纤维多的食物。4. 保持适当的体重。5. 每天的食盐摄入低于5克。6. 多吃新鲜食物,少吃腌、熏食物,不吃发霉食品。

       总结:针对结直肠癌的防治,首先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其次充分的重视疾病的早期诊断,最后就是积极的治疗。

       平时应注重科学的治疗,不要听信偏方,不要过度治疗,恢复期的治疗也很重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