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管内肿瘤科普系列七:畸胎瘤,椎管内先天性肿瘤

2022年05月30日 6343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在上个系列中,我们开启了介绍相对少见的椎管内肿瘤的篇章,对脂肪瘤进行了详细介绍。那么今天,我们将介绍另一种较为少见的肿瘤--畸胎瘤,也是椎管内先天性肿瘤的一种。

畸胎瘤,很多人一听这个名字就猜想:难道是畸形的胎儿肿瘤?其实,畸胎瘤并不是由受精卵变来的,因此也和妊娠、胎儿毫无关系。目前大多数人认椎管内为畸胎瘤起源于异位的原始生殖细胞,此类细胞具有分化成人体各种组织的潜在能力,所以畸胎瘤内含有内、中、外三个胚层的组织,包括脂质、上皮成分、骨、软骨、毛发、脂肪、肌组织及神经组织等,与人体正常的组织类似,只是排列结构错乱,有点像发育畸形的“胎儿”,“畸胎瘤”的名称亦由此而来。

椎管内畸胎瘤的发病率较低,国内报道占椎管内原发肿瘤的2.8%,国外为0.15%。椎管内畸胎瘤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可位于椎管内任何节段,以胸段和腰段多见。最常位于髓外硬膜下,其次为脊髓髓内,脊髓圆锥为好发部位。椎管内畸胎瘤近一半的患者可合并其他畸形,如脊髓纵裂、脊髓栓系、皮肤改变(长毛发的小疹子、小结节)等。

  • 畸胎瘤按大体结构分为囊性和实性;

  • 按生物学性状分为良性和恶性;

  • 按组织分化程度分为成熟型、未成熟型和恶性畸胎瘤。

成熟型是由分化良好的瘤组织构成的良性肿瘤;未成熟型的瘤组织分化程度差,主要为非成熟组织组成,如非成熟神经组织、非成熟软骨。畸胎瘤恶性变是指瘤组织内某一胚层的组织发生恶性转化,如上皮组织的癌变,间叶组织的肉瘤变。

良性畸胎瘤多为囊性,肿块内含脂样物、毛发、牙齿及液体等,部分囊肿壁内含实性区,称为头结,头结由骨、软骨、脂肪等组成。

恶性畸胎瘤则多为实性,既含有一些分化成熟的组织,也含有一些不成熟的胚胎样组织,这些不成熟的组织就是恶性成分。和其他恶性肿瘤一样,恶性畸胎瘤生长速度较快,对人体危害较大,也可以发生出血、坏死和转移。

运动障碍和疼痛是椎管内畸胎瘤患者最常见症状,膀胱和直肠功能障碍也比较常见。患者通常以腰骶部和下肢疼痛、麻木、无力或小便困难为首发症状,还有部分患者因后背部长毛发的皮疹就诊。随着疾病的进展,后期可出现截瘫、大小便失禁等。

椎管内畸胎瘤呈椭圆形、梭形或不规则形,边界通常较清楚。CT上肿块呈混杂密度,低密度示脂肪组织,中等密度为软组织,高密度为钙化。大的肿瘤还可见椎管扩大,椎弓根增宽。MRI上表现为边界清楚、混杂信号的囊实性肿块;实性部分强化明显,囊性部分一般无强化或病变边缘强化。当肿块呈现出脂肪成分的短T1、短T2、抑制序列低信号和钙化的低信号时,可以明确诊断。MRI还能对肿瘤精确定位,了解肿瘤形态及其与脊髓的关系,为手术治疗提供精确的解剖关系,减少手术风险。

显微外科手术切除是治疗椎管内畸胎瘤的首选方法。手术切除不仅可以减少肿瘤体积,缓解脊髓受压,还可明确肿瘤性质,为下一步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术中尽量切除肿瘤,解除脊髓压迫,降低术后复发率。但由于畸胎瘤结构复杂,生长时间长,与脊髓、神经粘连紧密,为避免脊髓损伤,对于粘连紧密的包膜、脂肪和钙化组织不勉强全切除。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可以帮助判断脊神经及肿瘤包膜,有利于提高肿瘤的切除程度。

良性畸胎瘤,特别是瘤体包膜完整者,手术全切除后无需放、化疗,其预后良好。恶性畸胎瘤对放、化疗较敏感,术后早期放、化疗可明显减少肿瘤复发和转移,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典型病例

1. 中年男性,慢性起病,慢性病程;

2. 五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尿频、尿急症状,到泌尿外科就诊,排除尿路感染,未予特殊治疗。近半年上述症状加重,并出现排尿困难,曾因尿潴留3次行留置尿管。一直在泌尿外科就诊,没有找到病因。近3月时间开始出现左下肢无力,遂在当地医院行腰椎磁共振检查,发现L3水平椎管内占位;

3. 查体:神清语利,双上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左下肢肌力4级,右下肢肌力正常。全身感觉正常。提睾反射减弱。病理征阴性阴性。行走步态不稳;

4. 尿动力学检测:神经源性膀胱;

5. MRI检查:L3水平髓外硬膜下边界清楚、混杂信号的椭圆形肿块;(见图1)

6. 术中情况:术中见L3水平畸胎瘤,内含皮脂样分泌物、毛发、软骨、脂肪等成分。肿瘤脂肪成分与周围神经有粘连。先清除肿瘤内角质物、毛发等成分,然后将脂肪成分从神经上锐性分离,最后切除肿瘤包膜。分辨终丝后切断;

7. 术后MRI:肿瘤切除满意;(见图2)

图2 术后MRI复查显示肿瘤切除满意

8. 术后病理:成熟畸胎瘤;

9. 术后恢复情况:术后2周左下肢肌力恢复正常。小便功能明显改善,稍有费力,残余尿量小于20ml。随访1年肿瘤未见复发。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