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上的结节与肝硬化或者肝癌是什么关系?
2018年07月21日 11327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每年一次的健康体检已经普及到大部分老百姓。常常有拿着体检报告来门诊复查的患者,搞不懂影像学描述的肝内结节到底要不要紧?会不会是肝癌?需不需要治疗呢?也有些人自己跑到百度上去搜索,结果五花八门,查来查去,越查越害怕,越查越没底。
一位三十多岁年轻妈妈彩超发现肝内出现了2cm大小的结节,心里很是着急、焦虑、惶恐、紧张,跑遍上海几大肝病医院,咨询内科、询问外科,托关系、找朋友,拍CT,做磁共振,甚至还要做PET-CT。经我详细了解,她他担心的是这个结节会不会是肝癌,会不是恶化,还能存活多长时间。我便将有关肝内结节的“内幕”向他做了详细的解释。其实,在现有的医疗技术水平下,发现了结节以后,我们不必紧张和担心。因为有多种办法来鉴别它,还有多种办法来“消灭”它。
首先,我们来简要了解一下肝脏在我们人体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肝脏是人体消化系统中最大的消化腺,位于人体的右上腹,重量在1200g到1500g左右,参与人体的代谢、胆汁生成、解毒、凝血、免疫等重要功能,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器官。
肝脏结节是指发生在肝脏部位的病灶,性质你需要做进一步检查才能确诊,一般建议增强影像学检查。肝脏结节有良恶性之分。一般钙化灶性高回声结节可以定期复查。如果形态回声不好最好进一步检查确诊较可靠。有些人在体检的时候容易被告知肝脏长了结节,不由得五雷轰顶,担心“会不会癌变”?肝脏结节并不一定都会癌变,像良性肝结节状病灶分如为肝结节状再生性增生、肝局灶性结节状增生、肝部分结节样变、肝硬化、肝腺瘤、肝血管瘤、肝囊肿,此外还有肝脓肿、肝包虫病、肝囊虫病等,还有不均匀脂肪肝。它们一般生长缓慢,对人体健康来讲影响小,无需特殊处理,一般只需要定期随访即可。但是如果过大的结节产生压迫症状,可以考虑手术治疗。但一旦发现肝脏结节,要随访,定期复查,一般3个月查一次超声。肝恶性肿瘤主要包括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胆管细胞性肝癌、肝肉瘤、胆管癌、胃肠道、胆囊、乳腺等转移性肿瘤,恶性肿瘤呈浸润性生长、生长迅速、容易发生转移,对生命危害大。恶性肿瘤的发生通常有一定的肝病基础。肝癌家族史、慢性乙肝患者、肝硬化患者、既往有肿瘤病史都是高危人群,需要定期去医院复查,定期观察肝功能、血清甲胎蛋白(AFP)和进行彩超检查等。对于超过40岁的男性或超过50岁女性,具有乙型和/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嗜酒、合并糖尿病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的人群,一般是每隔6个月进行一次以上指标的检查。发现后一定要及早治疗,不能耽误。如果肝脏结节及早发现,及早进行监控和治疗,90%的肝癌可以根治。
常规方法
1 彩超检查 2 超声造影检查
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是肝脏影像学检查首选的方法,具有价廉、便捷、无创等优点。常规超声检查建议患者空腹8小时以上,减少胃肠道气体对肝脏图像质量的影响。常规超声能显示肝脏大小形态,肝内实质结构、管道系统、血管走向与分布,明确有无肝脏结节、具体的大小与部位、初步鉴别结节的良恶性,适用于常规体检和结节的定期复查。
超声造影检查
常规超声虽然是肝脏首选的检查方法,但是对肝内结节的进一步定性诊断,明确结节血供情况,需要超声造影的协助。超声造影检查是通过静脉内注入超声造影剂来实现。适用于常规超声检查后需进一步明确诊断的病灶,对于有慢性肝炎或者肝硬化病人的可疑病变,有恶性肿瘤病史病人身上的可疑病变,MRI、CT或其它影像学结果不能明确或结果不一致时,可提供更多影像学信息。
良性结节目录
1 肝血管瘤 2 肝囊肿 3 不均质脂肪肝 4 肝硬化结节 5 再生性增生 6 结节状增生 7 结节样变 8 肝腺瘤 9 肝包虫病
肝血管瘤
肝脏内常见的结节是肝血管瘤,由充满血液、扩张的血窦组成,是一种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病人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病程长、生长缓慢,预后良好。彩色超声、CT、核磁共振等诊断技术均可确诊肝血管瘤。并且如果血管瘤较小可以不用切除,但肝血管瘤较大并且压迫血管和其他脏器的时候就需要进行手术切除。肝血管瘤是一种良性肿瘤,人们不用过于担心其会癌变。对表现不典型的肝血管瘤,可考虑采用肝脏超声造影检查,诊断准确性达94%。一旦发现肝血管瘤不必恐慌害怕,<5cm不用治疗,每3~6个月检查监测;>5cm伴有症状,需要治疗。
肝囊肿
肝囊肿也是导致肝结节的常见原因,好发于40岁之后的女性。小于5cm无需处理。
不均质脂肪肝
也可表现低密度占位或结节,彩超、CT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如果仍然对检查结果有疑问,可使用肝穿活检“一锤定音”。
肝硬化结节
肝硬化(liver cirrhosi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可由一种或多种原因引起肝脏损害,肝脏呈进行性、弥漫性,纤维性病变。具体表现为肝细胞弥漫性变性坏死,继而出现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这三种改变反复交错进行,结果肝小叶结构和血液循环途径逐渐被改建,使肝变形、变硬而导致肝硬化。该病早期无明显症状,后期则出现一系列不同程度的门静脉高压和肝功能障碍,直至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并发症死亡。当乙肝患者出现严重肝损伤时,很可能就会有肝结节的症状出现,患者的身体一旦出现了结节,就说明肝脏已经开始纤维化了。
肝硬化结节其病因在我国大多数为乙肝肝硬化,少部分为酒精性肝硬化和血吸虫性肝硬化。有广泛的肝细胞坏死、残存肝细胞结节性再生、结缔组织增生与纤维隔形成,导致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小结节型肝硬化结节大小比较一致,而大结节型肝硬化结节大小不等,大的可达3cm。肝硬化结节没有肝癌的血管改变,CT平扫、强化影像与肝癌有较大差别。
再生性增生
肝结节状再生性增生(nodular regenerative hyperplasia of the liver;NRH)于1981年由Strimyer和lshak报道,属罕见疾病。既往曾称之为肝脏结节状变、粟粒性肝细胞瘤病、非硬化性肝结节或非硬化性门脉高压。整个肝脏内弥漫性分布着小的肝细胞结节,结节周围没有纤维组织包围,纤维化轻微或没有纤维化,可与肝硬化区别。本病常发生于老年患者,儿童期发病者极为罕见。文献报道本病常与其他疾病伴随,如类风湿性关节炎、Felty综合征、肾移植、克罗恩病和血液病、药物(如免疫抑制剂、皮质类固醇治疗者及摄食掺假烹调油产生的毒油综合征等。本病病因未明,可能与肝脏对损害的异常愈合反应有关。腹部肿块为常见的临床表现,可能发生肝内门静脉高压,推测系结节引起肝内血管扭曲变形的结果。肝功能正常,无黄疸、腹水、低蛋白血症、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等表现。不伴有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或肝硬化。无合并症的病例,甲胎蛋白浓度在正常范围。细针抽吸活检对诊断无益,外科肝边缘活检有助于诊断。预后一般良好,但可发生肝细胞发育障碍,亦有个别进展至肝细胞癌的报道。
结节状增生
肝局灶性结节状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 of the liver;FNH)由Rogers等于1981年报道,是一种罕见的良性病变,既往曾命名为局灶性硬化、局灶性结节性硬化、孤立增生性结节或孤立结节状再生性增生。任何年龄均可罹患本病,女性常见(占80%)。
本病病因未明。通常认为是在先天性血管畸形的基础上,因肝细胞酶系缺损而使细胞易受激素类药物的刺激、导致坏死后修复再生形成的结果。亦可能是对脉管性肝损害的异常再生反应。许多报告认为本病与口服避孕药有关,认为避孕药可能对肝局灶性结节状增生细胞有营养作用,口服避孕药的妇女易发生肝局灶性结节状增生破裂和出血,少数病例在停服避孕药或雌激素之后肝局灶性结节状增生缩小。
FNH通常为单发结节,位于肝包膜下,少数为多结节、位于肝深部。结节较小,直径1-7cm,边界清楚但无包膜,呈黄棕色,质地较硬。结节剖面中央为星芒状瘢痕组织,自中央向四周放射将结节分隔,为肝局灶性结节状增生的特征性改变,有时中央瘢痕不明显,可见薄的错综交织的纤维层。显微镜下显示,肝正常结构破坏,中央星芒状瘢痕组织包含一条或数条动脉,动脉内膜或中层纤维肌层常呈异常增生使管腔变窄或闭锁,没有中央静脉。大小不等的纤维间隔从中央瘢痕组织向四周放射,纤维间隔由增生的肝细胞、血窦及Kupffer细胞组成。结节内和结节间可有胆管增生以及炎性细胞浸润。
本病通常无症状,少数病变较大者可有上腹部不适或肝区疼痛,腹腔内出血是极罕见的合并症。肝局灶性结节状增生无特征性血清标志物,其检出主要靠影像学检查。彩超、CT、MRI等检查可显示病变均匀、密度稍低、中央瘢痕及离合性动脉血流供应等表现。
对于无肝硬化、肝功能正常、HBsAg及AFP阴性的年轻患者,尤其是女性患者的肝占位性病变,应考虑肝局灶性结节状增生的可能,但必须与肝细胞癌、肝细胞腺瘤等相鉴别。联合应用多种影像学检查可提高诊断准确性。确诊必须靠病理检查,但不提倡穿刺活检。
本病无恶变倾向,病灶较大者可有破裂出血的危险。诊断明确的无症状的肝局灶性结节状增生,可密切观察病变变化,如病灶增大或与肝细胞癌不能鉴别时,可行手术切除。若有手术禁忌证或无法切除者,可行动脉栓塞治疗。
结节样变
肝部分结节样变 (partial nodular transformation of the liver)肝部分结节样变,又称结节转化,亦属罕见病。结节发生在肝门周围,可能引起门脉高压。其余部分的肝组织属正常或有萎缩,肝功能正常。细针抽吸活检对诊断无益。本病病因未明。
肝腺瘤
肝腺瘤亦称肝细胞腺瘤(hepatocellular adenomaHCA)是较少见的肝脏良性肿瘤。肝腺瘤常无肝病背景,女性多,常有口服避孕药史,与高分化的肝癌不易鉴别,20世纪60年代前的文献报道很少但以后有关肝腺瘤的报道逐渐增多究其原因可能与应用避孕药的增加有关。对鉴别较有意义的检查是99鍀核素扫描。
肝包虫病
一般表现为肝脏进行性肿大,质地坚硬和结节感、晚期表现可极似肝癌。但本病一般病程较长,进展缓慢,往往有流行牧区居住及与狗、羊接触史,包虫皮内试验为特异性试验,彩超、CT检查可发现漂浮子囊,有时可见囊壁钙化的头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