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廉:征服“沉默杀手”帕金森病!

2018年05月02日 8267人阅读

“沉默的杀手”、永不停息的“震颤”,这些令人生畏的词语描述的就是帕金森病。据估算,我国每年新增的帕金森病患约有10万人,帕金森病已成中老年人“第三杀手”。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水平的提高,人们也无需谈“帕”色变,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功能神经外科王学廉主任表示:帕金森病是可以通过治疗而改善或缓解临床症状的!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运动功能障碍疾病,主要影响中老年人。其症状表现为手、头或嘴不自主地震颤,肌肉僵直、运动缓慢以及姿势平衡障碍等,严重时可导致生活不能自理。据调查资料显示,帕金森病起病年龄平均为55 岁,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递增。


迄今为止,原发性帕金森病的病因仍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主要与年龄老化、遗传因素和环境污染等有关。


静止性震颤

约70%的患者以震颤为首发症状。震颤多始于一侧上肢远端,静止时出现或加剧,随意运动时停止或减轻,精神紧张时加剧,入睡后消失。典型的表现是“搓丸样”震颤,即手指伸直并拢,并不断有搓丸子或数线样的规律颤动。


肌强直

患者感觉到肌肉关节活动发僵发硬,乏力,走路一个脚拖步,脚趾屈曲。


运动迟缓

动作变慢,始动困难,主动运动丧失;面部表情动作减少,瞬目减少,也称为面具脸;说话声音单调低沉、吐字不清;写字可变慢变小;洗漱、穿衣和其他精细动作可变得笨拙;手臂摆动幅度会逐渐减少甚至消失;步距变小;流涎;夜间可出现翻身困难。


姿势步态障碍

姿势反射消失往往在疾病的中晚期出现,患者不易维持身体平衡,稍不平整的路面即有可能跌倒。常常会越走越快,不易止步。晚期帕金森病患者可出现冻结现象,表现为行走时突然出现短暂的不能迈步,双足似乎粘在地上,须停顿数秒钟后才能继续前行,也有部分患者无法再次启动。


脑起搏器,又称脑深部电刺激术 (DBS),在脑内特定的神经核团植入电极,释放高频电刺激,抑制了这些因多巴胺能神经元减少而过度兴奋的神经元的电冲动,减低了其过度兴奋的状态,从而减轻帕金森病症状。


1.可逆

与苍白球毁损术和丘脑毁损术(细胞刀)不同,脑深部电刺激疗法是完全可逆的,非破坏性的治疗,不毁损神经核团,通过给电改善神经功能。植入体内的装置为某种目的也可移除,因此保留了未来进一步接受其他治疗的可能性。


2.可调控

手术以后,体内的神经刺激器参数可以通过体外遥控器无创设定脑深部电极的电流、电压、频率及电极位置等多个因素来调节和调整,以适应疾病进展和变化,从而达到最佳的症状控制。这种程控可以请专业医生用医用程控仪检查神经刺激器的工作状态,并根据病情和反应设置合适的参数以及检查电池的使用情况。也可以使用简易遥控器在医生设置的范围内在家里进行小范围的“程控”。


3.可体验

植入电极后,通过临时刺激器模拟接受脑深部点刺激治疗的情况,根据患者的反应进一步验证、调整电极,使其达到最佳位置,以取得最佳效果。这种临时刺激的方法,给病人和家属有几天的适应、体验和观察的时间,再决定最终和最佳的手术方案。减少以往手术由于患者紧张等因素造成疗效判断不准确的现象。


4.可发展

手术保留正常脑组织的神经功能,为以后可能出现的新方法创造条件,也就保留了患者获得新生的权利和希望。


在帕金森病的治疗的早期,药物可以很好的改善症状,是早期帕金森病人的首选治疗方法。在脑起搏器手术后,配合药物治疗,也能很好改善帕金森病症状。但需要注意的是:


1. 治疗帕金森病没有灵丹妙药,目前主要采用西药治疗;


2. 患者需长期服药,控制症状;


3. 需对症用药、辩证加减,以最小剂量达到最佳效果;


4. 剂量滴定、细水长流、不求全效,权衡利弊,联合用药;


5. 根据患者年龄、症状类型和严重程度、功能受损状态、预期效果、副作用选择药物。


6. 调整药物需在经验丰富的医生指导下进行,不要私自加减药、更换药物种类。

        

帕金森病根据严重程度分为不同时期,当患者的症状累及双侧肢体,并影响到患者平衡是即可接受手术治疗,但得经过专业的功能神经外科医师严格评估以后才能决定患者是否需要行手术治疗。

        

手术的最佳时机是患者常规服用抗帕金森病药物以后运动症状仍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当患者刚诊断为帕金森病时不需要手术治疗,首选多巴胺类药物来改善症状,此时“早做早受益”是不对的;但当患者达到最佳手术时机以后,也就是服药以后患者的症状影响日常生活时,“早做早受益”是对的,这个时候尽早行手术治疗,可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


帕金森患者术前需要对全身进行一次体检,包括心电图、胸片、心脏彩超、头颅核磁等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血清电解质、凝血功能等化验;精神心理及认知功能测定;急性左旋多巴冲击试验等;术前我们可以通过急性左旋多巴冲击试验改善率来预测患者的手术效果,改善率越高,手术效果越好。

        

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肢体僵直及行动迟缓明显加重,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如果条件允许,最好去功能神经外科中心进行评估,尽早行脑起搏器手术来改善患者的运动症状,同时患者家属应加强看护,防止摔倒造成骨折等损伤。长期卧床不起的患者应加强护理,定期翻身,防止出现压疮并预防肺部感染。吞咽困难的患者必要时需要留置胃管,鼻饲饮食。


王学廉教授表示,帕金森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有肢体震颤、僵直及行动迟缓等运动症状,以及便秘、大量出汗、皮脂溢出增多、排尿不畅、抑郁的等非运动症状。我国帕金森病患者已达270万,约占全球病患人数的一半,并且开始呈现低龄化。对于帕金森病,只要社会、家庭和医护人员共同努力,早期发现、科学治疗,就一定能够战胜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