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抽风怎么回事
2020年09月22日 8095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新生儿抽风,医学名称为新生儿惊厥,是由多种疾病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暂时性紊乱的一种症状。新生儿发生惊厥说明病情严重。由于症状不典型,难以辨认,易于发生误诊,因而死亡率高,发生后遗症者较多。
新生儿惊厥的动作有时与正常活动不易区别,这给医生和家长的判断带来很大困难。正常足月儿肢体均有一定张力,以屈肌占优势,故四肢保持在屈曲状态,两手紧握拳,大拇指内收。被包打开后,由于肢体束缚被解除,皮肤受到寒冷刺激,肢体即出现粗大震颤样自发动作,或徐缓的、无规则的、抽搐样的手足徐动,有时可见踝部、膝部和下颏的抖动。这些无意识、不协调的动作是由皮层下中枢支配,在新生儿期出现并无病理意义,但应注意与惊厥动作区别。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儿科王新良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表现可分为五种类型:轻微型、强直型、多灶性阵挛型、局灶性阵挛型、肌阵挛型。
⊙轻微型:见于足月儿和早产儿,表现为凝视、斜视、眨眼运动;吸吮、咀嚼样口-颊-舌运动;单一肢体震颤,固定或四肢踩踏板或划船运动以及呼吸暂停发作等。
⊙强直型:多见于早产儿,为四肢强直性抽搐。突然出现的肌张力改变、持续性的伸肌强直,表示病情严重,有脑器质性病变。
⊙多灶性阵挛型:见于足月儿,以多个肢体振幅小,频率1~3次/秒的肌肉痉挛为特征,可由一侧转到另一侧肢体,多伴意识丧失。
⊙局灶性阵挛型:多见于足月儿,以同侧单或双肢体局限性痉挛为特征,但无定位意义,多不伴意识丧失。
⊙肌阵挛型:见于足月儿和早产儿,以单个或多个肢体同步、对称性急速屈曲痉挛为特征,上肢比下肢明显。表明可能有弥漫性脑损害。
新生儿惊厥的主要原因是产伤、缺氧、代谢异常、先天性畸形及感染。产伤和缺氧多有难产史,常见的原因有新生儿颅内出血、颅脑损伤、窒息、急性脑缺氧、颅骨骨折。新生儿代谢异常如低血钙、低血镁、低血糖、低血钠、维生素B6依赖症等。其他如核黄疸、先天性脑发育不全、小头畸形、脑积水、脑血管畸形、严重心脏病等,也是惊厥发生的病因。
此外,某些感染如先天性感染及后天性感染(败血症、脑膜炎、脑炎、破伤风等),有时也有因多种因素共同存在而引起的新生儿惊厥。新生儿惊厥应迅速进行病因论断,尽可能针对病因给予特异治疗。一旦发现惊厥应尽快到医院就诊。
摘自《呵护孕妇、产妇、胎儿、婴儿365条妙计》,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年,王新良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