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秋季保健要点

2018年11月05日 7446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1.天气因素:适度秋冻

初秋暑湿弥漫,有的孩子可出现食欲不振等,宜注意化湿祛暑。济南市中医医院儿科崔文成

中秋气候宜人,往往食欲大振,容易积食伤乳;忍点饥、受点寒,历代儿科医家都视为育儿的金科玉律。公元1294年元代著名儿科医家曾世荣在《活幼心书·小儿常安》中说:“四时欲得小儿安,常要一分饥与寒;但愿人皆依此法,自然诸疾不相干。”到了明代,医家万密斋针对当时的社会育儿过分强调暖衣、饱食,在《育婴家秘》提出“若要小儿安,常受三分饥与寒”。当今物质生活丰富,人们摄取的食物热量越来越高,“常受三分饥与寒”更具现实意义。

晚秋则接近冬天,天气日渐寒冷,哮喘、慢性咳嗽、胃炎等“寒”病开始出现,既要注意让孩子经受适度的“秋冻”,进行耐寒锻炼,也要注意给孩子适当加衣。

这个“适度”应该怎么掌握呢?孩子安静状态时,摸摸孩子的手,如果稍有点儿凉,手心不热,再摸摸背上没有汗,那就是穿得正好;如果手心热乎乎的,背上有汗,那就是穿多了。

2.生物因素:加强防护

感冒、发烧、腹泻……这些疾病袭来时,很多妈妈认为是因为孩子受凉了、吃多了,其实不全对。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人和微生物相互作用的过程。皮肤和黏膜是人和自然的边界,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随着婴儿降生时的啼哭,微生物就会进入呼吸道;随着第一口母乳,微生物就会进入消化道。微生物有一部分是好的,比如酵母菌、益生菌等;一部分是随风草,身体条件好呢,它帮助你;身体条件不好呢,它导致你得病,叫做条件性病原体;再就是致病的病原体,比如肠道病毒等。

微生物突破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入侵呼吸道时,会导致感冒、喉炎、扁桃体炎、气管炎、肺炎等疾病;入侵消化道时,则会出现急性胃炎、肠炎等疾病。入侵淋巴系统时则会出现腺样体肥大,颌下、颈部等淋巴结肿大,肠系膜淋巴结炎等;微生物突破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淋巴组织时,就有可能长驱直入,伤害人体的心肝肾等器官了,其中以心肌炎最为常见。

怎样预防呢?加强锻炼、保持卫生、接种疫苗等都有效,会减少疾病的发生,关键是加强防护,避免感染!

3.情志因素:贵在平和

有的孩子会因为情志因素间接致病,因为天气对成人的影响非常明显,看到秋风萧瑟、落叶满地,有的会生出的悲观情绪,心情低落,给孩子带来不良影响。很多孩子一到吃饭时就闹肚子疼,不吃饭,或者有咬指甲咬手指头的习惯,往往是家长在吃饭时批评孩子,对孩子发火了。

古时餐前会撞钟奏乐,音乐伴餐古已有之。中外历史上,帝王将相、达官贵人盛宴飨客时,无不弹奏丝竹管弦以助雅兴。《周礼·天官·膳夫》云:“以乐侑食,膳夫受祭,品偿食,王乃食,卒食,以乐彻于造。”现在医学、心理学的实践也证明,音乐对人的情绪影响极大。适宜的音乐能提高消化系统植物神经的兴奋点,起到增强食欲、帮助消化的作用。因为脾是喜乐之官,心情舒畅有利于消化,吃饭前不能批评孩子,应该放点音乐,表扬表扬孩子。睡觉前也要说点好话安抚一下,否则,孩子容易夜惊、做恶梦。孩子做错了,什么时候才能说说呢?“一年之季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早上饭后可以说上几句,最好是变批评为期望,批评后一定要指明方向,最忌讳不提具体要求的批评,孩子就像被打了一闷棍一样找不着北,光剩下郁闷了。家长对孩子应该“早上指路、饭前高兴、睡前安慰”。

年龄大一些的孩子,有一种令家长备感头疼的“怪病”:节假日或双休日时好好的啥事儿没有,快上学了,或是到了周日晚上就情绪烦躁、腹痛、发烧等,这是“假日综合症”,适当安慰、鼓励、调理,安排好作息时间,大多就可以解决问题。

还有一种叫做“青春期潮热”,孩子往往情绪烦躁、难受,忽热忽冷的,发热持续时间比较短,反复折腾。家长往往很着急,问医生这得折腾到什么时候?我都告诉他们这是生长过程中的一种表现,不需要特别治疗。要保持乐观,长长就好了。

为什么会出现青春期潮热?中医用‘天癸’解释人体的生长发育,这个‘天癸’要是翻译成西医,大体上可以用激素来概括。人生就像飞机飞行的过程,出生是起飞,慢慢爬高,激素水平由低到高,这个过程大约是018岁;然后进入平稳运行期,到了开始降落时,就是进入更年期了,激素水平急速下降。大家都知道更年期时,人会烦躁、出汗、脾气暴躁,飞机降落时颠簸难受,起飞升空时不也难受吗?

所谓长病,就是一边长一边病,有句话叫“发烧就要长脑子,咳嗽就要长个子”,家长们要有正确认识,尽量乐观地对待孩子的“长”与“病”。

参见:安艳.宝宝秋季养生全揭秘.视周刊.201336期养心殿.62-6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