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耳前瘘管治疗之我见
2018年08月23日 11927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先天性耳前瘘管是耳科常见病,为胚胎发育过程中第一、第二鳃弓的小丘样结节融合不良,残留的上皮细胞内陷所形成,患病率约为1.2%。它们末端通常隐蔽并且有复层扁平上皮排列。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陈金辉
瘘管常出现在耳前及耳轮脚区域。其好发部位如图1所示。
图1:耳前瘘管好发部位
先天性耳前瘘管不感染,可以不用处理。
先天性耳前瘘管发生了感染,则需要使用抗菌药物、切开排脓换药、耳前瘘管切除等。有些患者脓肿切开引流换药,伤口长期不愈,其治疗周期可长达1个月之久,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苦不堪言。若是小儿患者,其换药时更是恐惧异常,哭天喊地,痛煞父母心。所以,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更好的治疗耳前瘘管,迫切需要研究和探讨感染期耳前瘘管的切排时机,切除时机,切除方法,换药频次及方式等问题。这不仅是医生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广大患者非常关心的问题。
就感染期耳前瘘管切除时机,各医者把握不同。有的认为可以直接切除,有的认为可以先行切开排脓待炎症控制后再行手术切除。在临床上大多数医生会选择后者,本人却赞同前者。我已经积累了上百例感染期耳前瘘管切除术的病例资料,发现并证实脓肿期耳前瘘管的一期瘘管切除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为患者节约了治疗时间及费用,可以避免术后瘘管的复发(见图2,图3,图4,图5),有兴趣的医生不妨一试。
简而言之,耳前瘘管一旦感染,本人建议尽早手术。越早做,手术越容易做。 同时,我们需要注意到特殊类型的先天性耳前瘘管,如瘘管深入外耳道、耳后或者鼓室等,其治疗需要我们更加地仔细周密。
图2:男性耳前瘘管感染化脓期患者术前术后对比
图3:女性耳前瘘管感染未化脓期患者术前术后对比
图4-5:同期住院做耳前瘘管手术的患者与我合影照(发表图片已征得患者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