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不停耸肩膀,罪魁竟是抽动症!
2018年08月01日 12108人阅读
一次夜班,一个妈妈带着他7岁的儿子来看儿科急诊,妈妈说,儿子的右肩膀不知道什么原因不停的耸来耸去,最近2天特别频繁,幅度也越来越大,有时候又会自己停下来,不耸肩的时候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妈妈焦急的问医生怎么回事,怀疑孩子是不是肩关节或是骨头出了毛病?会不会是骨折或是脱臼?
当时接诊的是一位年轻医生,听了这位妈妈陈述的病史后,也觉得不能排除肩关节或是骨骼的病变,于是给患儿拍了一个右侧肩关节和肱骨的X片,结果并未发现异常,带着疑惑,年轻医生请示了龙美西主任医师,她详细询问病史,得知这个7岁男童不光有耸肩的毛病,平时还有不自主眨眼、撅嘴、清嗓子、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的现象,已经有1年了,孩子后面这些异常行为是龙主任询问家长得知的,要是龙主任不问,这位妈妈还不会主动告诉她,因为这位家长不觉得这是异常行为,或者说她忽略过去了,她显然没有在意到孩子平时的这些古怪行为。
接下来在给这个男童做体检,发现他不耸肩时胳膊活动自如,姿势完全正常,关节、骨头也不红不肿不痛,这显然不是骨骼、关节的病变,而是抽动症!同时,这个孩子还合并多动症。经过一段时间的药物治疗及心理辅导,男童耸肩的症状逐渐消失了,抽动症及多动症得到了良好的控制。
什么叫抽动症
抽动症也叫抽动-秽语综合征,英文名叫tourette综合征(妥瑞症),是按首次发现这种病的法国医生的名字命名的,是一种儿童心理和行为的疾病,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抽动-秽语综合征这个病名,直观的反映了它的临床表现:身体的抽动和发声的抽动,前者包括挤眼睛、皱鼻子、做鬼脸、耸肩膀、跺脚、收腹、努嘴等,后者表现为频繁的清嗓子、突然的喊叫或骂人、甚至发出犬吠样的声音,抽动症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
儿童为什么会得抽动症
抽动症的病因至今并不十分明确。可能与遗传、生化代谢以及环境因素有关。例如:多巴胺过度释放或受体超敏,链球菌感染,基底节和边缘系统的特殊部位发育异常,受到生活事件的影响。
医生如何诊断抽动症
1、 多种运动抽动和一种或多种发声抽动同时出现于某些时候,但不一定必须同时存在。(抽动为迅速、突然、反复、无节律、刻板的动作或发声)
2、 抽动症状一日发作多次,几乎日日如此。病程超过一年以上,且在同一年之中症状连续缓解不超过3个月。
3、 起病于18岁以前。
4、 排除小舞蹈症、肝豆状核变性、癫痫肌阵挛发作、药源性不自主运动及其它锥体外系病变。
抽动症易合并其它疾病
抽动症易和其它疾病形成共患病。如40%-60%合并强迫症状、50%-60%合并多动注意缺陷。33%-44%伴发自伤行为,如挖破皮肤等。(注:本文开篇病例故事中的小主人公就是抽动症合并多动症。多动症的全称叫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相信好多家长都听说过多动症,但较少听说抽动症,或容易把这两种疾病搞混淆,这两者是不一样的,以后有机会再和大家分享多动症)
家长的态度
1、 无需特别担心,因为小儿抽动症发病率虽然高,但大多数(70%左右)是不用任何治疗就可以痊愈的,比例相当高,一般过了青春期,抽动症状会逐步缓解下来。在患病期间,如果抽动不是特别重,可以不用任何治疗。
如果抽动比较严重,如肢体抽动剧烈、坐立不安、发声抽动频繁以至影响他人,导致不能上学,就需要服用药物控制抽动症状。一旦服药,就需遵医嘱足疗程和足剂量规范治疗,切忌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切忌自行减量或停药。
2、 不要埋怨责怪孩子:家长越责怪越制止孩子的抽动症状,孩子就越紧张,不自主动作也就越频繁,孩子会渐渐变得胆小、自卑。
所以不要态度简单粗暴,不要责骂呵斥,而要和医生配合,在坚持服药的同时,给孩子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孩子越放松对病情控制越有利,越可早日恢复健康。
3、 多给孩子心理支持:家长和老师要多给予心理支持,不要模仿TA的动作、不要注意TA的样子、不要模仿TA、取笑TA。
并帮助孩子排除紧张感和恐惧感,创造条件让孩子生活在平和及自信的气氛中;鼓励和引导孩子参加各种游戏和体育活动,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放松情绪。
4、 坚持家庭治疗:家长对孩子既不能过度关注,又不能漠不关心。对孩子的关怀和关心要掌握好尺度,良好的家庭气氛对孩子的治疗和康复能产生积极影响,可以安定儿童的情绪、缓解恐惧和焦虑,带来安全感,促进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
5、 不要让孩子回避人际交往,应鼓励孩子融入同龄人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