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面肌痉挛药物及手术治疗怎么选择

2018年07月18日 7115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面肌痉挛是指一侧或双侧面部肌肉(眼轮匝肌、表情肌、口轮匝肌)反复发作的阵发性、不自主的抽搐,在情绪激动或紧张时加重,严重时可出现睁眼困难、口角歪斜以及耳内抽动样杂音。面肌痉挛包括典型面肌痉挛和非典型面肌痉挛两种,典型面肌痉挛是指痉挛症状从眼睑开始,并逐渐向下发展累及面颊部表情肌等下部面肌,而非典型面肌痉挛是指痉挛从下部面肌开始,并逐渐向上发展最后累及眼睑及额肌。临床上非典型面肌痉挛较少,绝大多数都是典型面肌痉挛。面肌痉挛好发于中老年,女性略多于男性,但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面肌痉挛虽然大多位于一侧,但双侧面肌痉挛也并非罕见。
怎么诊断与鉴别面肌痉挛?
面肌痉挛的诊断主要依赖于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对于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的病人需要借助辅助检查予以明确,包括电生理检查、影像学检查、卡马西平治疗试验。影像学检查包括CT和MRI,用以明确可能导致面肌痉挛的颅内病变,面肌痉挛病人在疾病的开始阶段一般都对卡马西平治疗有效(少部分病人可出现无效),因此,卡马西平治疗试验有助于诊断。
面肌痉挛评估有哪些方法?
面肌痉挛病人在接受微血管减压(MVD)手术之前必须进行影像学评估,最好选择MRI检查,对于无法接受MRI检查的病人应该进行头颅CT扫描。MRI检查的意义在于明确可能导致面肌痉挛的颅内病变,如肿瘤、脑血管畸形(AVM)、颅底畸形等,MRI检查的重要意义还在于明确与面神经存在解剖接触的血管,必要时应参考电生理学评估结果。
面肌痉挛治疗方法知多少?
面肌痉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脑神经疾病,其治疗方法包括口服药物治疗、肉毒素注射治疗以及外科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口服药物治疗:面肌痉挛治疗的常用药物包括卡马西平(得理多)、奥卡西平以及安定等。其中,卡马西平成人最高剂量不应超过1200mg/d。备选药物为苯妥英钠、氯硝安定、巴氯芬、托吡酯、加巴喷丁及氟哌啶醇等。药物治疗可减轻部分病人面肌抽搐症状。面肌痉挛药物治疗常用于发病初期、无法耐受手术或者拒绝手术者以及作为术后症状不能缓解者的辅助治疗。对于临床症状轻、药物疗效显著,并且无药物不良反应的病人可长期应用。药物治疗可有肝肾功能损害、头晕、嗜睡、白细胞减少、共济失调、震颤等不良反应,如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即刻停药
肉毒毒素注射治
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国内常用肉毒毒素有保妥适、衡力两种。主要应用于药物治疗无效或药物过敏、不能耐受手术、拒绝手术、手术无效、手术失败或术后复发的成年病人。当出现疗效下降或严重不良反应时应慎用。过敏性体质、对本品过敏者禁止使用
疗效:90%以上的病人
对初次注射肉毒素有效,1次注射后痉挛症状完全缓解及明显改善的时间为3-6个月,大多集中在3-6个月,3-6个月后可重复注射,部分患者多次注射后,疗效逐渐减退。两次注射治疗间隔不应少于3个月,如治疗失败或重复注射后疗效逐步降低,应该考虑其他治疗方法。需要指出的是,每次注射后的效果与注射部位选择、注射剂量大小以及注射技术是否熟练等因素密切相关。
不良反应:少数病人可出现短暂的症状性干眼、暴露性角膜炎、流泪、畏光、复视、眼睑下垂、瞬目减少、睑裂闭合不全、不同程度面瘫等,多在3~8周内自然恢复。反复注射肉毒素病人部分会出现永久性的眼睑无力、鼻唇沟变浅、口角歪斜、面部僵硬等体征。
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
微血管减压术是指在手术显微镜下将位于三叉神经、面神经等颅神经根部走行异常、并对颅神经造成压迫的血管推移离开,解除血管对颅神经根部的压迫,从而使临床症状得到缓解,从根本上治疗面肌痉挛,治疗彻底不复发。微血管减压术不同于传统手术治疗,治疗简单易操作、安全性高、风险小,而且微血管减压术不会伤及神经,无毒副作用,患者在治疗后不会产生任何不适症状,完全可以信赖,放心选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