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频繁吐奶,不可大意,也可能得了“肥厚性幽门狭窄”

2017年07月11日 9044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新生宝宝的胃呈水平位,贲门较松,幽门较紧,如果喂奶过多、过急,或哭闹后喂奶,就可能吞入大量的空气,喂奶后不能将空气有效的排出,宝宝便会吐奶。但,不是每个新生宝宝吐奶都是正常现象,也有可能是得了“肥厚性幽门狭窄”哦!
肥厚性幽门狭窄(hypertrophic pyloric stenosis,HPS)为新生儿呕吐的常见原因之一,占消化道畸形的第三位,其主要特征是幽门环肌层肥厚、幽门管狭窄和胃排空延迟。发病率约1/1000-3/1000,存在地域、季节和种族差异。男女发病比例约为(4-5):1。
HPS确切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幽门环肌原发性肥厚或出生后受食物机械性刺激造成黏膜水肿、肥厚,幽门部神经发育异常,遗传因素,内分泌因素等有关。

临床表现
HPS患儿多于出生后2-3周发生呕吐,少数病例生后即出现呕吐,并呈典型的有规律的进行性加重,呕吐物为不含胆汁的胃内容物。部分患儿伴有营养不良、消瘦、体重下降、大小便量少。体检时可见上腹膨隆,有时可见膨胀的胃蠕动波,喂奶后更加清楚。40%以上的患儿可于右上腹部触到橄榄样肿块。

特殊检查

X线检查:立位平片可见典型的单泡征。消化道造影可见胃腔扩大,胃蠕动增强,胃排空时间延长,幽门管呈线性狭窄并延长大1-3.5 cm。

超声:诊断标准包括反应幽门肿块的三项指标:幽门肌层厚度≥4 mm,幽门管长度≥18 mm,幽门管直径≥15 mm。

鉴别诊断

主要与幽门痉挛、幽门前瓣膜、十二指肠梗阻、胃扭转、胃食管反流鉴别。根据生后2-3周出现的进行性加重的呕吐、呕吐物不含胆汁样物、B超和X线消化道造影能鉴别。

治疗

诊断明确后应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尽早手术治疗,采用幽门环肌切开术。一般手术6小时后可试进喂养。

预后

由于早期诊断、早期手术及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的改进,手术死亡率已下降至1%以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