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利水治顽疾
2018年07月02日 8422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王正 (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一科 安徽 合肥 230031)
关键词:活血利水法;血不利则为水;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骨关节炎;中医药疗法
摘要:探讨“血不利则为水”的发病机制及其在骨伤科疾病中的临床表现。基于“活血可以促利水,利水益于活血”的血水相关理论,探讨并总结“活血利水法”在骨折初期肿痛、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证应用规律、疗效及其在骨伤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伤科王正
《金匮·水气篇》云:“少阳脉卑,少阴脉细,男子则小便不利,妇人则经水不通,经为血,血不利则为水,名曰血分”。又云:“经水前断,后病水,名曰血分,此病难治;先病水,后经水断,名曰水分,此病易治,何以故?去水,其经自下”。表达了张仲景对水肿病及津血相互关系的认识,丰富了《内经》的病机学说和治则学说,特别是提出的血水并治法,道出活血可以促利水,利水益于活血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活血与利水并用治疗骨伤科多种疾病,往往取得事半功倍之效。现根据自己的临床体会,结合病例,谈谈活血利水法在骨伤科临证中的应用。
1、骨折初期肿痛
治疗骨折中医按损伤的三期辩治,早期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笔者认为骨折初期不仅有局部的疼痛,而且有局部的肿胀,尤其对某些部位的闭合性骨折,如前臂、胫腓骨双骨折,Pilon骨折等,肿胀是骨折初期的主要矛盾。因肿胀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骨筋膜室综合征。故其治法宜活血利水消肿为主,即在活血化瘀的同时加入适量的利水渗湿药,则不仅能增强活血化瘀的作用,而且能加快肿胀的消退,收到活血与利水单用难以到达的效果。祖国医学认为“肢体伤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虽是筋骨受损,然而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损伤必然影响脏腑生理功能,使气血运行不畅,津液不得正常输布。血瘀则组织充血、青紫、刺痛;水阻则组织渗出、肿胀、压之凹陷,甚至张力性水泡。瘀血与水阻既是病理产物,又是重要致病因素,两者相互致病,共同为患。正如唐容川所说:“血病不离乎水,水病不离乎血”,“血积既久,亦能化为水”。
例1:张某某,男,43岁,2007年11月4日入院。因高处跌落致右小腿及踝部肿痛活动受限1d由外院转我科。诊断为右胫腓骨下端粉碎性骨折(Pilon骨折)。刻时右小腿及足踝肿胀明显,皮肤光亮紧绷,可见散在张力水泡,小腿下段及踝关节处有大片瘀斑,趾动、感觉、血运尚好,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涩,平素体健。予以跟骨骨牵引、抬高患肢制动,中药活血化瘀利水消肿为治,拟方如下:桃仁15g、红花10g、当归15g、生地15g、川芎10g、赤芍15g、苏木10g、川续断15g、土鳖虫15g、大腹皮30g、茯苓皮30g、生大黄5g后下、车前子30g包煎、川牛膝10g,水煎服,每日一剂。入院后第三天见小腿及足踝部皮肤皱缩,张力水泡渐消,疼痛明显减轻,于伤后第8d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上方去生大黄加生黄芪60g,继服一周。
2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多为老年人,平素多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等基础病,血液多呈高凝状态;手术过程中的牵拉不可避免地会损伤动静脉管壁,使血管壁内皮细胞受损,胶原纤维裸露;术后卧床休息,患肢制动,血流缓慢。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大增。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高龄患者,气虚血弱,复加手术耗气伤血。由于气、血、津液相互依存、相互化生、相互制约,气虚易致血瘀,瘀久又可伤气。正如《读医随笔》所云:“气虚不足以推血,则血必有瘀”。瘀血久而不化,久而不行,留于脉中,终形成有形之病理产物血栓。血栓阻塞脉道,水液运行障碍而渗出脉外,水液又进一步压迫脉道,加重瘀血,终致瘀水互结于局部,经络、气血不通,为肿为痛。明·王肯堂指出:“瘀则液外渗,则成水也”。临证见患肢肿胀,按之没指,疼痛,活动受限,可伴有局部皮温增高。此瘀水乃缓慢而渐生,自难以速去,治难以骤消,宜缓图之。“肺为水之上源,朝百脉而通调水道”,在活血利水方药的基础上酌加开宣肺气之品,取“提壶揭盖”之意,更利于肿胀的消退。血栓乃有形之物,留于脉道,阻滞经络,笔者在活血利水的同时加用蜈蚣以通络。《医学衷中参西录》云:“蜈蚣,走窜之力最速,内而脏腑,外而经络,凡气血凝聚之处皆能开之”。
例2:王某某,男,81岁,2008年5月7日,因左膝关节置换术后伴左下肢肿胀2个月就诊,刻时患者左膝及小腿、足踝肿胀明显,皮肤紧绷,皮温稍高,皮色较健侧潮红,胫前按之凹陷,小腿三头肌压痛,足踝活动受限,足背动脉可及,二便正常,舌质淡红、苔薄黄、脉弦涩。下肢血管彩超提示左腘静脉血栓形成,管腔约1/2堵塞。予以活血破瘀利水通络治疗,方药如下:桃仁10g、红花15g、当归10g、川芎10g、生地10g、赤芍15g、三棱10g、莪术10g、葶苈子10g、白芥子10g、猪苓15g、泽泻10g、细辛6g、生大黄5g、川牛膝10g,水煎服,每日一剂;土鳖虫35g、水蛭25g、蜈蚣15条,地龙20g共研细末装胶囊口服,日服2次,每次3g;拜阿司匹林0.1g,每日1次。上方服用5d后门诊复查,见左下肢肿痛明显好转,皮肤皱缩,踝关节因肿胀渐消活动度改善。坚持服药1个月后,肿痛完全消除,可自行到门诊复查。
3膝关节骨关节炎伴积液
骨性关节炎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以膝关节受累较为常见,是由于关节软骨退变造成的关节疼痛、肿胀、畸形、功能障碍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类关节疾病。患者病程长、痛苦大,是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的疾病之一。多数患者伴有膝关节积液,肿痛,临床检查浮髌试验阳性。治疗上西医多采用关节腔穿刺抽出积液,加压包扎,有一定疗效,但易复发,且为有创操作,有致膝关节感染的可能。中医根据整体观念,辩证论治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伴关节积液取得较好疗效。然投以健脾清热利湿之剂,如四妙之属,收效甚微,何也?祖国医学早有“血水相关”之说,《血证论》云:“凡调血,必先治水;治水即以治血,治血即以治水。”由此可见活血促进利水,利水益于活血。用活血法来利水,早在《内经》中就有记载,如《灵枢·水胀》篇中就有“刺去其血络”的方法治疗腹水。故本病治当活血祛瘀,利水消肿,偏寒者,酌加温经散寒之品,如细辛;偏热者,酌加清热利湿之药,如苍术、黄柏。
例3 阚某某,男57岁,因右膝反复肿痛4年,加重一周就诊。外院就诊多次,抽液,局封,加压包扎等多方治疗未愈。刻时右膝肿胀膨隆,浮髌试验㈩,局部皮温稍高,关节屈伸受限。舌质淡,苔黄腻,脉弦,X线片示:膝关节退行性改变。诊断:右膝骨关节炎伴关节内积液。拟清热利湿化瘀为治。方药如下:生黄芪20g、黄柏10g、 萆薢10g、 三棱10g、 莪术10g、 大腹皮30g、 茯苓皮30g、 车前子包煎20g 土茯苓30g 制乳没各6g 苍术10g 川牛膝15g。水煎服,每日一剂,同时局部外敷骨疽拔毒散(院内制剂,由白矾、芒硝、生南星、冰片组成)一日一次,嘱患肢制动。一周后复诊,患膝肿痛大减,原方继服2周。三诊时临床症状消失,浮髌试验(-),关节运动正常,嘱停止内服中药,骨疽拔毒散继续外用2周,进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患膝保暖,五年后随访,未再复发。
注:本文发表于《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1年第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