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长期鼻塞流涕为表现的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图)

2018年07月20日 7889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早期阶段,没有典型的症状。这是由于鼻腔鼻窦是一空腔器官,肿瘤可以在其中生长很久而不被发现。而当出现鼻塞、流脓涕、粘涕、甚至血涕、嗅觉减退,甚至由于肿瘤进展,侵犯了邻近的器官,如眼眶或颅底而出现视力下降、眼球肿胀、面颊肿胀、牙齿松动等才来就诊,往往病程已经发展到晚期,难以控制。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另外一个特点是肿瘤来源多样,类型复杂。我们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将连续以实际病例分享的形式,同广大患者朋友分享我们诊治此类病患的经验,希望能给大家启示……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张维天

近日我诊治一位朋友介绍的病人,该女士是高级知识分子,退休不久,常年往返国外探亲。四年前即已经出现鼻塞流脓涕等症状,在其医保的江西以及上海的五官科专科医院诊治,诊断为鼻炎,反反复复用尽了各种滴鼻药,每次治疗后仅稍有缓解后又再复发,两年前耳朵也是严重的听力下降,耳背逐渐加重。患者亲戚电话我,是否能够给仔细诊治,好好调理一下。我满口答应。

第二天接诊病人,发觉她精神略萎靡,由于长期的流涕,前鼻孔上唇周围的皮肤都发生了湿疹,有皲裂。这在成人是很少见的。而再观察鼻腔,见粘膜灰白色,鼻腔由大量脓性分泌物及痂皮覆盖,没有一处健康的粘膜。

耳聋严重,要嘶吼着同她交流。检查鼓膜,见鼓膜内陷。以往CT检查提示“慢性鼻窦炎”。

我对其鼻腔病变产生了疑问,因为该病人的鼻腔病变表现为大范围的糜烂及坏死,这不是一个单纯的鼻炎的表现,所以暂时给出的诊断为慢性鼻窦炎,药物性鼻炎?,并收入院进一步诊治。

入院后,我们首先考虑该患者是否是特异性感染(比如真菌、结核杆菌、支原体、衣原体、梅毒螺旋体、HIV等)导致的鼻腔病变,因此进行了鼻腔分泌物的培养和药敏试验。同时,我们针对鼻腔内病变的粘膜,进行病理活检,以期尽可能的明确诊断。

该患者入院后突然连续几天出现高热症状 ,且了解到该病人之前并无其他疾病病史,此时该病人的病理检查结果出来了,为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为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不明原因的发热问题有解释了,为什么鼻炎看了四年也没好转的谜团也解开了。经过耳鼻咽喉科、血液科、肿瘤科、放疗科的会诊,决定将病人转入放疗科进一步治疗。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结外鼻NK/T细胞淋巴瘤及该疾病的病因、诊断、病理、治疗及转归。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属于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被认为是自然杀伤细胞来源的侵袭性肿瘤,约2/3的病例发生于中线面部,包括,1/3发生于其他器官和组织,如皮肤、胃肠道和附睾等。在中国该肿瘤占所有非霍奇金淋巴瘤NHL15%,属EB病毒相关淋巴瘤。该肿瘤病因复杂,大量研究发现,鼻NK/T细胞淋巴瘤是EB病毒相关性淋巴瘤,高达75%-100%的瘤细胞表达EB病毒的相关抗原和基因。

该病发病的高峰年龄在40岁前后,男、女之比为4:1主要病变部位在鼻腔,其次是口腔,常累及鼻咽和鼻窦,也可累及外鼻。主要症状有顽固性鼻塞、鼻出血、分泌物增加和鼻面部肿胀等。主要体征是病变局部溃疡、肉芽肿样新生物及骨质破坏,晚期可发生全身播散。该病有时临床症状及体征无特异性,可能发生误诊的情况,因此诊断和治疗该疾病与医生的经验有很大关系。根据临床表现、病理检查、免疫组化染色及EB病毒检测等确诊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部)。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病变部位常存在大片坏死灶,易造成诊断困难,故活检需要多取材,必要时重复活检。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的治疗效果不佳,预后不良。一般采用联合化疗与放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5年生存率约31.5%-42%。放射治疗是Ⅰ、Ⅱ期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法,近期疗效较好,但常在短期内复发。配合化学药物治疗,可减少或延缓复发。预后与临床分期关系密切,临床Ⅰ、Ⅱ期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为50%-70%,Ⅲ期以上患者为17%

另外,研究显示,EB病毒阳性病例比阴性病例的预后差。早期放疗有重要治疗意义,非早期采取化疗+放疗+化疗治疗方法。

总结,该病例是血液系统的肿瘤,却发生于的鼻部,而病变导致的症状仅仅是鼻塞、流鼻涕,并且伴随了由于鼻部病变导致的分泌性中耳炎。这是典型的鼻窦炎的表现。这也是导致她的疾病长期被不同医院的专科医生忽略的原因。给患者的启示是,对于长期不能缓解的鼻塞流涕,一定要找到专科医师,仔仔细细的检查诊断;给医生的启示是:对于弥散的粘膜病变,仔细的检查甚至活检是必要的,不要被鼻腔鼻窦的炎症表象所迷惑。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