嗓子不舒服鼻子痒?还没入深秋,现在养肺还不晚!
2021年10月14日 7874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古人的遣词造句不可谓不美妙,一句话便让人感到了秋天的气息。不知不觉中,秋天的脚步已经悄然来临。秋天对文人墨客来说是一场狂欢,但对我们一般人来说,秋天是一个需要养生的季节。
中医认为“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人的五脏与自然界四季相对应,所以要根据不同的季节来养护好我们的五脏。天气逐渐转凉,秋意渐浓,燥为秋季之主气,且肺为“娇脏”,不耐寒热,因此金秋养肺最为重要。
很多人有疑问为什么非得在秋天养肺呢?
中医养生讲究秋收冬藏,大自然也是如此,要么农作物已经收获了金晃晃的庄稼,要么高大的果树已经结出了果实,我们体内的阳气也开始向体内收敛。正常情况下本该如此,但是秋季非常燥,这个大家应该都能感受出来,这一燥,本该收敛的气血,又被带动到了体表,就敛藏不进去。另外,肺主皮毛,开窍于鼻。外感燥邪多从肌肤、口鼻而入,所以秋天的病常从肺开始。
图片
◎八岁手绘
当然,还有别的原因。
1、咳。秋燥易伤肺,容易发生咳嗽或干咳无痰、口舌干燥等症。咳嗽是一个症状,常因于外感寒、热、燥邪所致。短时间外感咳嗽,不一定伤肺,但久咳必伤及到肺。因此,秋令时节应注意滋养肺脏,防止秋燥伤肺。
2、寒。有一种现象,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就是在深秋或者是在比较凉的早晨,呼吸了冷空气后容易咳嗽,寒邪最容易经口鼻犯肺,使肺气不得发散,津液凝结,从而诱发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反反复复可使人体免疫力下降。
3、悲。大家有兴趣可以搜索一下关于秋天的诗句,千年来,人们始终将悲与秋串联在一起。到了现代,甚至有人将因为秋季景色、气候变化而产生的凄凉、苦闷心情不得宣发,造成的焦虑、抑郁情绪称为悲秋综合征。这种“悲秋”的情绪,在中医里属于“郁证”,郁证的发生多是由于情志所伤而引起,从而导致脏腑气机失衡,遂致情志不遂,抑郁寡欢。在现代生活中,随着我们工作、学习的压力逐渐增大,“悲秋”的人也越来越多。
怎么判断自己的肺有没有问题?
很多朋友已经知道了秋季养肺的重要性,但是却不知道自己肺有多虚,是不是已经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了。无可救药倒不至于,但如果以下几点出现问题的话,那您确实应该要重视一下了。
用正常速度爬个三楼或者五楼都行,没感到明显的气急与胸闷,说明心肺功能良好;深吸气后憋气,能憋气达20秒以上表示心肺功能不错;原地跑步,让脉搏增快到每分钟100~120次,停止活动后,如能在5~6分钟恢复正常,说明心肺功能正常。
这些小测试能一下子反映出您的心肺功能是否完好,不过,如果您秋天经常有发烧、咳嗽、支气管炎、哮喘等呼吸疾病,或者容易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及大便干结、皮肤瘙痒、干裂、流鼻血等症状,以及出现反酸、腹胀、腹泻、腹痛等肠胃症状。那么,大概率可以说明您需要养一养肺了。
01
养肺小方法之方药
像已经出现了这种情况的人来说,最好的办法是试一试补肺汤。其组成是人参9g,黄芪24g,熟地24g,五味子6g,桑白皮9g。这个方子出自《永类钤方》,可以补肺益气,止咳平喘。
这方子适用于肺气虚的人,也就是那种咳很久的人,可能一个月,可能一年;气短,喘不上气,特别是上楼梯时,跑动后加重;痰是清的,一般是稀的;精神稍差,不想说话,有气无力;自汗,稍动动,就出细汗;很容易感冒,尤其是吹风后,或者晚上踢了被子之后。
这个方子其实挺简单的,既然是肺气虚,那么第一要务就是要补肺气。因为肺主气,肺主一身之气,也就是说一个人气足不足,呼吸是否绵长有力,都是由肺决定的。只有肺气充足了,肺才可以把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的皮毛,一方面滋养皮毛,另一方面抵御外邪。
那补肺气最主要的药材是什么呢?毫无疑问就是黄芪了,黄芪是补气力道最稳健的药材之一,补力非常平稳,不会一不小心就补过头,最适合气虚之人慢慢调养。当然,人参也不能忘了,如果感觉自己用不了人参,可以换成党参来使用,以增加补气的作用。
为什么要用五味子呢?因为五味子可以调理五脏,可以补五脏之精。五味子最主要的味道就是酸味,酸有一种收敛的特性,所以当肺气上逆的时候,五味子可以收敛肺气。因为这个作用,五味子经常用来调理各种慢性咳嗽,内伤导致的咳嗽。另外,选用五味子,是因为还要补补肾,像这种气虚类疾病,肯定不是短期疾病,而是一个长期的慢性病,既然气虚属于久病,那自然就要补肾,所以方子里才有熟地配合五味子来补肾精。
然后是桑白皮,这味药主要是用来清理肺热的。当肺里面各种邪气聚集时就会化热,比如湿可以化热、燥可以化热、瘀血也可以化热,痰多了也会化热,所以这里用一点桑白皮来清理肺里面的热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