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斑变性的治疗
2020年07月28日 8923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可分为干性(占80%)和湿性(占20%),干性虽然占比高,但它导致的视力下降比较缓慢,且大多数视力是轻中度下降,因此患者就诊率低,门诊相对少见。而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可引起视力短期内明显下降,虽然它的总发病率较干性的低,但能引起患者出现明显症状,因此门诊更常见。
为了讲述方便,本文以下将“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简称为“黄斑变性”。
目前,黄斑变性首选的治疗方法是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玻璃体腔注药,患者常称之为“打针”。主流的给药方案是3+按需注射,即前3个月,每个月注射一针,第4个月开始,每月复查,如果病变仍有活动性,本月就继续注药,如果病变稳定,本月就不注药,下个月再次复查、再判断,如此循环。
患者常问,为什么是3+按需注射,不是1,不是2,而是3?
临床上使用的药物,在正式应用到患者眼内前都要进行临床试验,药物刚刚研制出来时,研究者也不知道怎样给药最好,因此,根据药物的代谢周期,临床试验中制定的给药方案是每月1针,持续24个月,观察视力等一系列数据的变化。结果发现,在最初的3个月,视力提高最明显,第4个月后,视力的改善进入到一个平台期,因此前3个月的每月注射是改善视力的关键。从下图我们可以看到,每月持续治疗,在2年中,患者视力改善并能维持稳定。有时患者会问,我不治疗会怎样,未治疗患者的一个平均数据显示,2年时间里患者视力明显下降。
黄斑变性通过“打针”能治愈吗?
不能。黄斑变性的实质是黄斑长了一个异常新生血管,这个血管会出血、渗液,所以我们才会叫它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它就像土壤中长了一颗小草,我们的治疗目的是希望小草不要生长过于茂盛,希望它萎缩、干燥,以此来减轻它对这块土壤结构的破坏,如果把小草连根拔起,小草没了的同时土壤结构也会遭到严重破坏,导致视力重度下降。所以,打针是为了抑制新生血管、减轻渗液水肿,控制、延缓它的进展。
患者大概要打多少针?
通过回顾大量患者的注药次数,平均来看,患者第一年需要5针,第二年3针,第三年2针,共8针,所以,目前国内医保的政策是一只眼共报销9针,涵盖了大多数黄斑变性患者的用药需求。具体到某个人,可能比这多,可能比这少,我们无法精确预估,但是这个大数据为我们提供一个大概的预期。
打针往哪打?疼不疼?
从白眼球处进针,把药打到眼球里,注药前点表面麻醉眼药水,不疼。操作会在手术室内完成,避免感染。
综上,干性黄斑变性目前没有特效治疗,活动性的湿性黄斑变性需要及时、规范的玻璃体腔注药。视力改善程度因病变特点而异,已经瘢痕化的病灶,治疗意义不大,因此,早就诊,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