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这四种生活方式,可以战胜疾病“坏基因”!
2022年07月15日 4734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大家现在都知道,日常生活中防病也很重要。
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就能避免被很多疾病“缠上身”。
有什么健康生活方式是我们要养成的呢?
今天介绍的四种生活方式,可以帮助战胜疾病“坏基因”!
近日,一项发表在《欧洲预防心脏病学杂志》上的基于英国生物样本库的新研究证实,高血压患者如果遵循4种健康生活方式,无论遗传风险高不高,冠心病和中风风险均会显著降低。
保持健康体重(避免肥胖)
不吸烟
规律运动
健康饮食
高遗传风险的患者如遵循健康生活方式12年,冠心病和中风风险总体上低于低至中等遗传风险但生活方式不健康的患者。
这3个年龄段要抓好!
生活方式是所有治疗的基础,并且不像药物、手术治疗一样存在适应证、禁忌症等,可以任何时间开始、任何人都适用。
如何从生活方式入手,预防疾病呢?《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发表了一篇综述指出,从青年到中年,心血管会跨越不同的健康状态,主要分3个年龄阶段,这3个阶段一定要抓好:
25-45岁
坚持4大健康生活方式
25-45岁这一时期会决定心血管未来的风险、生活质量等。建议这一阶段:
不吸烟
《中国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代谢疾病指南》提到,研究表明,30岁、40岁或50岁时戒烟可分别延长约10年、9年或6年的预期寿命。
戒烟后,心血管病发病风险迅速降低,戒烟时间越长,心血管健康获益越大。鼓励各年龄段吸烟者戒烟。
不久坐
久坐行为指人在清醒状况下的任何低能量消耗行为,包括静坐、倚靠或平躺等。
久坐少动会让血液循环减缓,血液黏稠度增高,心肌收缩乏力,久而久之,动脉硬化、冠心病等都会伴随而来。
建议一周最好合理安排、规划自己的时间,有3-5次30分钟以上的运动时间。如果无法坚持运动或感到疲累,可以在保证好睡眠之外,每天快走3次,每次10分钟,让自己动起来。
东方膳食模式
饮食上可以尝试“东方膳食模式”:
增加粗粮,减少精米精面;
推荐植物油,低温烹饪;
增加白肉、减少红肉,推荐豆制品;
蔬菜多多益善,保证适量水果;
推荐适量坚果、奶类;
强烈推荐蒸、煮、涮的烹饪方式。
管理好体重
体重的变化与整个青年期的心血管风险因素变化和代谢综合征的发生率有关。无论开始时BMI高低如何,BMI增加的人,心脏代谢健康水平都逐渐恶化。
此外,建议男性腰围不要超过85厘米,女性腰围不要超过80厘米。
45-65岁
身体出现小问题,做好2点
在四五十岁时,心脏和血管都会有明显的老化,弹性大不如前,对有心血管病家族史的人来说,定期检查很有必要。
定期体检
40岁以后,要经常体检。
抽血检查,了解血脂、血糖情况;心电图检查,检查心脏,如有症状经医生判断必要时做一个双源CT(无创检查)或心脏冠脉造影(有创检查),确定是否有冠心病。
控制好三高指标
如果已经发现有动脉硬化的表现,如体检发现颈动脉斑块,那就要更加严格地控制好“三高”,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01
血压
成年人血压值的正常范围为收缩压<120mmHg,舒张压<80mmHg;
02
血糖
成人正常血糖值为空腹血糖<6.1mmol/L,同时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
03
血脂
低密度脂蛋白正常值为<3.4mmol/L,甘油三酯正常值为<1.7mmol/L。
65岁后
了解心梗症状
应对急性心血管疾病
坚持健康生活习惯,对保持血管健康或改善疾病,都有一定效果。此外,也要对一些急性心血管疾病的症状有一定了解,以便及时获得科学救治。
了解心梗症状
急性心肌梗死的先兆症状多在发病前1周出现,少数甚至可能提前数周,约40%的病人发生于梗死前1~2天,有的病人可以反复发作。
主要表现为:
心绞痛发作频率加快,而且疼痛加重;
心绞痛持续时间延长,伴出冷汗、恶心、呕吐等;
心绞痛诱因改变,更易发作,在休息时也会发作;
原来可缓解疼痛的方式失效;
发作时伴心跳缓慢或心动过速、休克、晕厥等。
学会急救方法
发生心梗,要牢记两个“120”:
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
把握黄金救治120分钟
如果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心肌就会出现不可逆的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