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科普|邱蔚六:颌下肿块,结石作怪

2020年01月07日 9219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作者:邱蔚六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专家

在我办公桌的玻璃台板下,压着一张手绘的简图:一条鱼遨游在河中,透过水层可以见到河底的石头,左上角的题字是“水清见底”。

每当看到这张画,我的思绪便不由自主地回到二十多年前的一天。图画的作者是一位不太知名的画家,也是我的患者。由朋友介绍,他来到我的办公室,要我给他看一看颌下长的肿块。

他的神情非常紧张,因为他已经跑了好多家医院,其中还有专科医院,结论大致相同:可能是恶性肿瘤,必须马上手术。
我一面安慰他,一面把他带到治疗室检查。他的右侧颌下区确实有一个边界不太清晰的肿块,质地稍硬,没有触痛。

他补充告诉我,发现这个肿块只不过一个多月的时间,是突然肿大的。我请他回忆一下,是否在进食后发现肿块的,他摇头表示记不清。根据肿块的位置,我怀疑他可能得了颌下腺导管结石。

我戴上手套对他的口底进行触摸,果不出我所料,在同侧口底摸到了一条索状隆起,同时摸到一个硬结。为了进一步证实我的想法,我又让他做了X线检查,结果清晰地显示,在其右侧口底有一个比黄豆稍大的白色不透光影。

我终于松了一口气,肯定地告诉他:“你生的不是肿瘤,而是颌下腺导管结石所引起的颌下腺肿大。”三天以后,他接受了手术;十天以后,颌下区的肿块完全消失。

他再一次来到我的办公室,神色显得十分轻松,除了向我致谢外,还送了我一张小小的图画,并题为“水清见底”,这也许是对我的嘉奖吧!  



临别之前,他还感叹地说:“只听说生胆结石、肾结石,还从来没听说过口底也会生结石,这次真是让我开了眼界。”

为了让他彻底明白其中缘由,我不失时机地对他进行了一次科普宣传:“人的唾液分泌主要靠三对大唾液腺,即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这三对大唾液腺分泌的唾液靠导管经口内的开口输送至口腔中,以帮助食物的咀嚼和消化。”

“这三对大唾液腺是不是都能长石头呢?”他问。

“不错。虽然这三对大唾液腺都可以长石头,但最容易发生结石的是颌下腺导管。这与颌下腺导管的部位、解剖特点及唾液的成分构成有关。”

我继续说道:“导管里长了石头,就会堵塞导管,引起唾液分泌不畅,导致腺体膨胀,还容易引起逆行感染,口腔里的细菌可以通过导管进入腺体,最后引起腺体炎症。颌下腺导管结石的最大特征是肿块体积增大与饮食密切相关。进食后,由于唾液快速分泌,极易引起唾液滞留而导致颌下腺肿大;如为完全性阻塞,还可引发剧痛,医学上称为‘涎绞痛’。”

“那么,为什么我不感到痛呢?”他满脸疑惑。

“坏就坏在这里,”我答道,“如果你一进食就发现颌下区肿大,并感到疼痛,诊断就很容易。因为你没有这一典型表现,才给医生诊断造成了困难。”

“为什么我的病会这样不典型呢?”他一副穷追不舍的样子。

“颌下腺导管结石多由于不完全阻塞引起,而且颌下腺的炎症和增生性反应也比较明显,所以它不发生涎绞痛,而表现为‘类肿瘤型’。”

经过我的一番耐心解释,他感到十分欣喜,一个劲地重复说:“真是水清见底,水清见底。”

“您过奖了,这不是我的高明或有什么能耐,只不过是多一点职业经验罢了。”在送走他时,我这样答复他。

3